正文 第八章(2)(1 / 3)

胡司起義爆發以後,捷克國王受驚至死。德國皇帝西吉斯孟德任捷克國王。由德國皇帝兼任捷克國王遭到人們更強烈地反對。西吉斯孟德從1420年4月到1431年8月共組織了5次十字軍來鎮壓起義。兩派起義軍積極擁護傑出的指揮官約翰·傑式卡(1378~1424年),英勇抗戰,其中主要的抵抗力量是塔波爾起義軍。

傑式卡出生於一個貧窮落魄的騎士家庭,曾在軍隊中服役,有相當豐富的作戰經驗,起義爆發後他立即加入,並被推舉為起義軍的首領。傑式卡采用“戰車堡壘”戰術。他把戰車用鐵鏈子聯結起來,圍在步兵的外麵,抵禦敵人騎兵的進攻。同時躲在裏麵的步兵可以通過空隙用撓鉤把敵人拉下馬來。這種方法在戰鬥中有重要作用,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致使敵人一聽到塔波爾的戰車聲和塔波爾戰士的軍歌聲就膽戰心驚,聞聲而逃。1421年7月,傑式卡在一次戰鬥中負了重傷,僅有的一隻好眼睛被箭射中,從此雙目失明。但他仍然繼續指揮戰鬥。1424年10月11日因病去世。

他死後,起義軍在大普羅可比和小普羅可比的指揮下繼續作戰。起義軍在得到初步勝利之後,曾進行反擊,一直打到德國境內。但是在勝利的形勢下,起義軍內部產生了分裂。因為聖杯派已經達到了他們的目的,他們中的富有者已獲得了一些城市的管理權,取代了德國貴族在捷克的地位,他們不希望起義軍繼續發展壯大,希望結束戰爭。1433年,德國封建主和聖杯派在布拉格簽署協定,內容規定,宗教會議承認一般教徒可以用聖杯領取聖餐,同時聖杯派已經得到的財產不必歸還。

就這樣聖杯派背叛了起義,和德國人勾結起來共同鎮壓塔波爾派軍隊。1434年5月30日,塔波爾派軍隊和聖杯派軍隊發生激戰,塔波爾派中被對方收買的一些人在戰鬥中突然叛變,投向聖杯派,塔波爾派慘敗,大普羅可比陣亡,1萬多名塔波爾派戰俘被殺害,許多家屬也在戰後被殺。但塔波爾派剩餘力量一直堅持到1452年。胡司戰爭作為一場農民反抗封建主的鬥爭雖然失敗了,但作為一次民族獨立運動還是取得了很大成功,對捷克的曆史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擲出窗外事件

公元962年。羅馬。德意誌的國王由教皇加冕稱帝,羅馬帝國誕生了。那時的帝國一派生機盎然,其疆域囊括了德意誌、奧地利、捷克、意大利北部和瑞士等一係列領土。歲月更替,到了13世紀末,帝國已奄奄一息。國內諸侯混戰,亂世為王,整個帝國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諸侯國,皇帝淪為沒有實權傀儡,形同虛設。此時國內的形勢正如德國著名詩人海涅所述:法國人和俄國人占有了陸地,海洋是屬於英國人的,隻有在夢想的空中王國裏,德國人的權力才是無可爭辯的。

回顧曾經帝國的氣勢,國王的尊嚴,再看今天的尷尬處境;竟然隻有在夢中才能行使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多麼可悲呀!大權的日益衰落早已引起了皇帝的恐慌,他想拚命抓住皇權,就好像溺水者抓住一根救命草。跟皇帝一樣,諸侯當然也要權力,重重矛盾相互摩擦,終於撞出了火花。其外因是發生在捷克的“擲出窗外事件”。

德意誌帝國在公元1526年吞並了捷克。當時的大帝國已名存實亡。奧地利成為諸侯中實力最強的國中國。奧地利的皇帝來自哈布斯堡家族,所以,捷克並入德意誌的版圖,實際上為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地。1617年,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受德意誌皇帝之封,成為捷克國王。捷克在歸入哈布斯堡家族領地之時,奧地利皇帝曾承諾:不論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哪一個成員做國王,均須承認並遵守捷克王國的法律,保留原有的議會、宗教以及政治上的自主權等等。然而,自從斐迪南,這個被捷克人視為魔王的人一上台,一切都變了。他堅決否認哈布斯堡家族曾經的承諾,完全把捷克當作奧地利的附庸國。什麼捷克的法律,自己的議會,自主權通通被取消了,從城市到鄉村凡是能插手的地方,他都派了自己的官員。捷克人徹底淪為奴隸,捷克人的心中蘊蓄著怒火。這時另一件事的發生,對於捷克人來說,無異於火上澆油。

自從16世紀以來,歐洲出現了宗教改革,“新教”盛行。但是那些排斥新教的頑固分子,處心積慮反對新教。一大批保守貴族們組織了所謂的“耶穌會”,借以維護舊的宗教秩序,企圖同新教抗衡,阻止新教的傳播。那個捷克人眼裏的“魔王”斐迪南,就是一個狂熱的耶穌會分子。他失去人性般地反對新教,一上台便借用手中的權力殘酷迫害捷克新教徒。這一切對於久已心懷怨憤的捷克人民來說,就似雪上加霜。1618年的一天,憤怒的捷克人民終於開始了自己的反抗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