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 火焰之災(1 / 2)

距離多瑙河岸不遠的地方,就是斷後的奧斯曼軍的營地,伊卜拉欣帕夏看著河道,注視著河道中的異教徒們。

在距離岸邊數裏遠的河道上,奧地利內河艦隊正在上下巡航,奧地利人也在注視著岸上的異教徒,敵人如果不夠小心,他們就會在船載投石機的保護下發動突襲,當然伊卜拉欣帕夏所在的陣地一看就是守備森嚴,任何突襲都不可能取得什麼戰果。

前幾天,雙方偶爾還會你來我往地互相投擲石塊,如今奧斯曼人已經承認對方的優勢,撤掉了所有的岸邊射擊陣地。

現在奧斯曼部隊人數已經從一開始兩三萬下降到了一萬,所有的重武器也都已經撤走或者銷毀了。

按說岸邊的投石機不可能打不過船上的對手,關鍵是這樣的投射,消耗的石塊不是可以隨意搜索到的,大部分是要有作坊生產的,奧地利可以通過後方的城市得到補給,而奧斯曼人早就找不到可用的石塊了,而火炮太寶貴了,在奧地利艦隊控製多瑙河後,奧斯曼人就第一時間把火炮撤走了。

放棄佩斯,把奧地利人引誘到布達附近後,奧斯曼的斷後部隊曾經嚐試進行會戰,但是拉迪斯拉斯麵對數量並不比他多的敵人,也不肯接受公平的會戰。

奧斯曼軍一逼近,拉迪斯勞斯就率部退守到岸邊的營地,在附近會戰,他的右翼有多瑙河的保護,奧斯曼人如果列陣,就隻能攻擊一側,而奧斯曼的兩側都是暴露的,擁有艦隊的奧地利人隨時可能在奧斯曼人的左翼登陸,哪怕不登陸,艦隊上裝備的投石機因為擁有機動性上的優勢,也將對已經沒有火炮和投石機的奧斯曼人極大威脅。

而強攻有艦隊保護的營地幾乎是自殺行為。

雙方無法達成默契,會戰無法發生,那麼奧斯曼軍就隻好一點一點地緩慢撤退,他們的補給係統負擔不了那麼多人了。

就現在這一萬人,也把奧斯曼的補給係統折騰得夠嗆,周邊的村莊因為洪水和前麵的搶劫,早就已經成了一片荒蕪,所有的補給要麼靠波斯尼亞地區運過來,要麼靠運糧艦隊在夜色中硬闖奧地利人的封鎖線。

前者已經讓波斯尼亞總督幾乎要上吊,後者也是代價巨大。

布達城中的火炮數量終究有限,儲備的彈藥更不能浪費,所以奧地利艦隊隻要在布達附近小心一點,還是可以航行無阻,在奪取佩斯後,也能直接就在佩斯進行簡單的修理。

在取得了第一戰的勝利後,奧地利人本來很擔心奧斯曼的殘餘軍艦會縮回下遊,然而事情並沒有這樣發展,奧斯曼的艦隊頂著越來越不利的交換比,不斷地保護運糧船給斷後部隊補給,這不僅損失了本來就已經戰力有限的艦隊,還讓奧地利人的補給壓力大大減輕,拉迪斯勞斯的部隊如今都吃著從埃及省和敘利亞省收來的糧食。

但就是這麼一萬人卻包括了哈裏發蘇萊曼和大維齊爾伊卜拉欣帕夏在內的好幾個鎮國、護國和十幾個核心。

這樣的高端戰力,是拉迪斯勞斯不敢輕易會戰的主要原因,他們能穩定斷後部隊的軍心,讓奧地利人在追擊時也難以取得大戰果。

當然他們留在這裏也不僅僅是為了斷後。

就在奧斯曼人營地的中央,一座三層樓高的塔台已經建立完畢。

雖然是臨時建築,但是上麵繪製了極為精美複雜的紋路,確保星月之主能夠感受到信徒們的虔誠。

一場祭祀正在進行中,蘇萊曼帶領著大部分高管和權貴們一起讚頌著星月之主,所有殘餘的俘虜都被集中了起來,大部分俘虜都意識到最後時刻已經到了,但是沒有人能夠叫罵。

伊卜拉欣帕夏是唯一沒有參加祭祀的奧斯曼高官,他一點不覺得不滿,因為蘇萊曼給了他最重要的任務,保護這場祭祀。

河道上的奧地利人也觀察到了祭祀,大部分奧地利艦隊都聚集了過來,但是因為伊卜拉欣帕夏組織部隊嚴陣以待,他們無法抵近觀察,隻能看著祭祀漸漸進入高潮。

首席講經人在念誦《星月經》,蘇萊曼舉雙手舉著一把兩米高的長矛高呼:“星月之主,唯一的主,至高之主,請接受你卑微仆人獻上的祭品!”

隨著他說到“祭品”,參加儀式的士兵一起動手,把所有俘虜的脖子斬斷,大王子穆斯塔法把一個火把投進旁邊的一座兩人高的血色肉塊,那是俘虜們的舌頭。

一陣悸動後,蘇萊曼手中的長矛上忽然閃現出一陣陣變幻,一會是矛,一會似乎又是一個扭曲的環。

蘇萊曼感受著混亂的力量聚集了起來,他最後大喊一聲:“星月至大!”

然後雙手把長矛插進了他的腳下。

“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