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氣冷,但是格拉茨的奧地利國營煉鐵廠的爐火還是燒得極其旺盛,從城外礦山運來的煤鐵礦石源源不斷地被投入高爐,在法師和工匠的協力下,變成一塊塊碩大的鐵塊。
這些鐵塊會被分銷給各個鐵匠鋪,然後一部分被打造成各種工具,一部分被打造成武器鎧甲。
這一套冶鐵體係中,最重要的高爐是由政府投資的,管理者也是一位拿奧地利政府津貼的精銳法師,其中的員工多是奧地利大公國的退役軍人,而中下遊的鐵匠鋪,則大部分是私人所有,那些鐵匠同樣多是有些手藝的退役軍人,他們可以穩定地得到政府訂單,作為沒有分配土地的補償。
分配土地對於政府總是一個很大的負擔,雖然奧斯曼帝國的攻勢造成了一些土地成為無主之物,但是大部分無主之地顯然都會處在比較靠近奧斯曼帝國兵鋒的地方,把退役軍人安置在前線,固然可以利用他們身上的軍事技能,建立比較堅固的前言據點,並且起到預備兵的作用,但是這種安置方法,對於來自城市的士兵就不是那麼有吸引力,而且把退役軍人消費得也太充分,不利於攝政殿下收攏人心。
將退役軍人安置在國營重工業企業中是一種很好的安置退伍軍人的辦法,首要的效果是提高軍人的自豪感和安全感。
另外重工業生產組織,本質上和軍事組織一樣,都非常強調組織性和服從性的。
而且奧地利軍隊中有不少來自神聖羅馬帝國其他邦國的雇傭軍,給予這些軍人更多選擇,有利於保留下盡可能多的人口。
這樣安置的另一個好處則是,維護、保養鎧甲是軍人的必修課,這本來就可以認為是打造鎧甲的基礎課程,在學習如何維護和保養的過程中,自然有些軍人會積累足夠的經驗。
管理的法師則不是退役福利,而是和奧斯曼人奮戰的一個周期後,會被安排到後方一個周期。
這樣可以提升法師的戰鬥熱情,管理這個煉鐵廠是很有利益的。
因為長期的戰爭,鋼鐵價格一直很高,而且供應極為緊張,格拉茨的國營練鐵廠隻要能完成一個規定數字的工作任務,其他額外的產量,都會有比較不錯的獎金提供,而且對於礦石的輸入和產品的輸入也不是卡得很嚴,允許上上下下都能分點好處。
哪怕是煉鐵廠最基層的員工,每年也不難弄點鐵塊,讓鐵匠鋪的戰友給家裏打造一副新農具。
因為高爐價格昂貴,而且購入煤鐵礦石也是一大筆投入,隻能政府投資,這樣可以先賒欠一些礦石費用,由此可以確保鋼鐵出產量。
用退伍軍人來作為員工,可以避免太多官二代進入國有企業,見識過戰爭的軍人,對於把劣質武器提供給同胞大部分還是有負罪感的,這種感情可以多維持一段時間的質量。
雖然這個體係從長遠來看是依然會越來越腐敗、低效,跑冒滴漏會越來越多,高爐和工具也很難得到足夠的維護,但是短期來看,隻要卡住一定是退役軍人才能進入這個國企,對於管理層也精心挑選,那麼還是可以有一定的效率的。
而且拉迪斯勞斯並不考慮什麼長期問題,隻要在短期內能夠為他的軍事機器提供足夠的軍備物資就行了,等到戰爭烈度下降,沒有那麼多退伍軍人了,那就直接讓找個很討他喜歡的管理者低價收購了企業就行了。
這樣的安排下,格拉茨達到了米蘭和幾乎一樣的鋼鐵產量,這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
不過這樣的安排也不是完美的,和世界上所有的東西一樣,這個製度不是完美的,而且如果找對方法,甚至能把優點變成缺點。
“我們要金子,我們要金子!”
“不要紙,不要紙!”
和一般隻能逆來順受的公務員不同,具有極高組織性的工人在從會計達維多維奇口中得知這個月的工資不僅要延期,還要全部用小額彙票支付,立刻都是發毛了。
拉迪斯勞斯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他確保軍人可以隨時得到黃金和食物,但是卻忘了盯住自己的退伍軍人。
他當然也沒有缺心眼到真的讓自己的退伍軍人一點金子也拿不到,奈何煉鐵廠有個好會計。
達維多維奇在以驚人的高價自我贖身後,一點也沒有閑雲野鶴度過餘生的想法,他改頭換麵繼續堅定地要破壞奧地利大公國獲得紙幣鑄幣稅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