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八十一章 年輕的法師徐德爾曼(1 / 2)

在距離布雷斯勞很遠的地方,李特隱隱聞到了一股酸味,這不是邪魔的味道,所以尼雅沒有什麼反應。

“那就是布雷斯勞紡織場啊。”老蘇爾也聞到了附屬於紡織場的染色作坊中彌漫出來的酸液的味道,“這比奧格斯堡也差不多啊。”

“嗯,這裏的煤礦很容易采集,而且奧得河能提供水力。”李特對於這個工業重鎮頗為熟悉,“富格爾紡織協會在這裏建立的工場,日後前途會比奧格斯堡的總廠還要大。”

西裏西亞地區的紡織場是富格爾紡織協會會在奧格斯堡帝國自由市以外的地方,建立的最大的紡織工場,出產著質量比之奧格斯堡總廠並不遜色太多的亞麻和棉布。

相比周圍都是中小邦國的奧格斯堡帝國自由市,位於奧地利大公國的布雷斯勞的貿易環境要好得多。

富格爾紡織協會的先人,很早就意識到這是一個即可以和維也納商圈聯係,又很適合出口北歐市場的地點。

拉迪斯勞斯決心把波西米亞、西裏西亞地區打造為抗擊奧斯曼帝國的經濟大後方,他沒有能力和意願直接投資工業,畢竟國營工廠的效率實在難以保證,軍工業也就罷了,參與其他工業需要太多的優秀官僚了,拉迪斯勞斯知道國家機器的能力範圍在哪裏,他把有限的資源和組織力,用在了建立和維護良好的道路上。

這樣奧地利大公國對捷克各個地區的控製就大大強化了,良好的交通條件讓軍隊能夠發揮出更多作用,奧地利大公國的陸軍雖然不如多瑙河艦隊那麼優秀,但也是能和奧斯曼帝國過招的,用來震懾捷克社群和中、北德意誌諸侯絕對是綽綽有餘,捷克人在神聖羅馬帝國中一直有很不錯的待遇,他們是西斯拉夫人中和德意誌文化關係最緊密的一支,盡管如此,捷克人對維也納的忠誠還是有限的,捷克貴族們更希望布拉格是獨立的權力中心。

拉迪斯勞斯壓製火焰教會和黑手教會,壓製捷克語言,推廣德語,讓捷克官僚和德意誌官僚互相流動,這些措施緩慢地促進著捷克人的德意誌化,李特知道這個過程將非常緩慢而艱難。

明智的交涉和軍事的威壓都必不可少。

嶄新大道建成後,不僅是讓奧地利大公國部署在維也納的大軍能夠在短時間內抵達布雷斯勞,也讓兩座城市之間的貿易大大繁榮。

李特一行這次除了位麵貿易所用的馬車,還租用了十幾輛馬車,甚至雇傭了一隊奧地利士兵作為護衛,不過他們進入布雷斯勞時,沒有吸引太多的注意。

維也納是多瑙河畔的貿易中心,能夠提供各種各樣的貨物,在道路情況改善後,每個月都有這樣規模的大商隊進入布雷斯勞。

入城時,李特繳納了幾個塔勒,城門的稅吏隻是根據馬車的數量收取一定的費用,和他的商品無關,這不是稅而是費,對生意的影響不大。

布雷斯勞市長的耳目也不是很靈通,並不知道李特和拉迪斯勞斯的緊密關係,對於一個中堅德魯伊沒有太大的興趣,完全不認為自己需要來迎接李特。

李特也沒有去見他,而是去了城裏的養豬場,他們已經拜訪過了城外的幾家貴族莊園,這些莊園和城防部隊都養殖了一些家豬。

普通農戶當然也有養豬的,不過李特就不需要一家家去看了。

“和城外那家一樣,這座養豬場也沒有購買過薄甲豬繁殖液,這個養豬場是漢薩同盟的財產,他們的諸種都是波蘭王國的烏克蘭豬。”尼雅的話並不讓李特意外,他在城外男爵和騎士的莊園中,也沒有發現任何自己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