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風波來的很突然,這是康熙所始料未及的,他連日來一直處理朝堂上的事情,四爺那邊他開始以為是遭人下毒暗害,畢竟這種事情在宮裏也是很常見的,他早些年夭折的那幾個阿哥跟後宮主位上的女人可脫不了關係,他經過一係列的腦補認為這是一個蓄謀已久的大陰謀,要不四阿哥早不昏迷晚不昏迷,為什麼要在太子即將離開的時候昏迷,這分明是有人借著這件事暗害太子,一來是讓太子少了左膀右臂,二來讓太子背了黑鍋,三來要是這件事情的後期工作做得好,老四以後醒過來,兄弟兩也產生了嫌隙,沒準還能因為此事讓兩人從此反目成仇。真是一箭數雕的好計策,至於宸寧,估計是來人不想做的太明顯,所以一次害了兩個人這樣目的就不是那麼明顯了。
想到這裏,康熙在覺得自己英明的同時又覺得罪魁禍首很傻,宸寧是閨閣少女,沒了家族撐腰,又不參加選秀,素日來也算得上深居簡出,旁人沒有道理花這麼多心思來暗害她的道理,相比之下,四爺是太子的好幫手,領差事也好幾年了,在外行走得罪人也是很正常的,這次沒直接要他的命一來是給他一個教訓,而來是給太子爺提個醒兒。順手害了宸寧不但沒有掩蓋真相反而顯得此地無銀三百兩。
這麼一想,康熙頓時覺得在四阿哥這件事情上也不用多花心思,讓兩個昏迷的人就近在寺裏修養,多派幾個太醫,有太子爺在那看著,也算是讓他將功贖罪了。這陣子京裏亂的很,還是寺裏清淨,適合養病。
等康熙派到寺裏給四阿哥診脈的幾個太醫回來說他脈象正常,除了肝火有些旺盛外沒什麼大問題,康熙就更加認定自己的猜想。
李德全每日都派了自個的小徒弟親自到寺裏去詢問四阿哥的情況,有些事情康熙沒想到,他這個大太監就得想在康熙前頭,主子爺最近這陣子是沒有時間顧慮這件事情,要是他哪天心血來潮問起四阿哥的情況,他總不能回答不知道吧?更何況這隻是動動嘴皮子的事情,跑腿的又不是他,沒準還能在阿哥爺麵前賣個好呢?
日子就這樣看似風平浪靜的過了一個多月,江南那邊“已經壓了下去”,蒙古那邊也已經銷聲匿跡,洋人也就是準備乘火打劫,看著別地兒都消停了,也就望風而止了。
這一天,康熙好不容易閑了下來,想到好久沒有去後宮了,就準備去永和宮看看德妃,德妃一聽到傳旨太監的話,就立即讓身邊的大宮女賞了個裝了銀角子的荷包給他。
等到小太監走後,那大宮女安蘋就對著德妃道:“萬歲爺這些天沒到後宮來,今兒一來就想到娘娘您,可見您在皇上心裏還是第一位的。”
她跟著德妃多年,從德妃生下四阿哥以後就送到她身邊,那時她剛進宮,德妃是她第一個主子,那時的她什麼都不懂,隻知道按照老嬤嬤的話去做。她是家裏落了難才變成奴才的,剛進宮那會兒,因為年紀小,又沒什麼威脅,宮裏那些老人看著她可憐倒也沒為難她,就讓她去了那時還是德貴人的德妃那裏做了小宮女,由於年紀小,也做不了什麼大事,那時德貴人宮裏有很多能幹“大事兒的”,她一個小丫頭隻能跟在給德妃梳頭的大宮女身後打打下手,跑跑腿什麼的,就這樣,過了好幾年,等德妃變成德嬪以後,身邊的宮人除了她,死的死,走的走,就是那出了宮的也不知道是什麼下場,每每想到這裏,她都不由得感謝當初老嬤嬤對她說的話:宮裏哪有什麼主子,什麼奴才,得寵的就是主子,沒寵的,就連奴才也不如,今兒是主子,明兒就可能是奴才,所以還是安安穩穩當個奴才,就做一個人的奴才,才能一直留著自己這條奴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