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霧繚繞,清風吹拂,夕陽已經西下,彤紅的太陽射出萬丈柔光照耀在這人間仙穀之中,天際邊也映紅了一片晚霞,溫暖舒適,讓人心曠神怡,精神愉悅。
山蔥水綠,溪水微顫,怪石嶙峋,幽雅古道。
一位年近七十的老者手持一把拂塵沿著台階走上來,老者走的很是緩慢,但步伐卻很輕盈,讓人感覺他走山路很是輕鬆。
這裏就是清風道觀第五層,也就是三清殿的供奉之處,這第五層比第四層的麵積還要小,更別說和前三層相提並論。
這第五層的殿堂三清殿卻也沒有天道宮那樣宏偉雄壯,隻是簡單地三間古代瓦房,四壁皆用青磚砌成,房頂用的卻是紅瓦,三清殿前麵長滿著各式各樣的花草和樹木,隻留下一條用青石鋪成的小道,從山間台階直通三清殿前。
這些花草樹木很是雜亂,像是隨意生長的,並非人為種植,但長勢卻很好,生機勃勃的,空氣中也彌漫著花蕊的香氣,譬如人心,引人入勝。
清風道人來到這第五層後,還沒有到殿前,隻在這古道前就先俯身跪地俯身拜去“弟子清風今日拜見三位祖師,實乃人間出現上古魔氣,意圖打開暗魔之門,為禍蒼生,弟子特來拜請始祖神符天道符,以封印萬魔,還天地安靜。”
說罷,清風道人朝地磕頭,一連磕了三個。
隨著清風道人第三個頭磕完,這條幽靜的青石小道上泛出淡淡的白光,彌漫在這第五層的雲霧也以小道為中間往四周分開而來,隻把這條幽靜小道給空了出來,看來這些雲霧似乎也有防止他人進入之效。
見狀,清風道人大喜“多謝三位祖師。”
清風道人起身,左手化掌立在胸前,右手輕微擺動拂塵,拂塵的末端就落在了自己左手之上,清風道人緩步朝三清殿堂走去,昂首挺胸,神情很是嚴肅。
三清殿的大門卻也是很普通的木門,木門之上甚至連鎖都沒有,青色的兩扇木門。
清風道人對著木門俯身施了一下禮,伸手輕輕推開門,這兩扇木門仿佛卻是年久缺修,竟然吱吱作響。
讓人感歎,這三清殿也太過於破舊。
一縷陽光隨著門的打開射進屋內,照著屋內的浮塵,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三清的尊像,正中央正是元始天尊,左手為靈寶天尊,而右手正是道德天君。
三清的塑像卻並不高大,相反卻很小,隻有半人之高,卻不知為何這清風道觀要把三位祖師的塑像製作的如此小。
近看三清的尊像,首先是居於中間的元始天尊,隻見此尊頭頂負者圓色光環,身上衣裳卻有七十二色之多,左手裏正拿著一顆紅色丹丸,右手虛捧。
而這靈寶天尊同樣頭罩神光,隻是手裏卻是多了一張太極圖。
同樣這道德天尊身後也負者神光,手裏儼然是一把拂塵。
三位尊者神情若然,眼神更是傳神,如真人一般能看透世間萬物。
隻是這祠堂卻如此破舊,裏麵也布滿了一些塵土,看來這裏確實不經常被打掃,這倒也很奇怪,這清風道觀本就是道家的一脈,而三清又是道家至高祖師,清風道人貴為一觀之主,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但為什麼不派人來這裏清掃,難道不怕得罪了祖師,被祖師師尊降罪嗎?
尤其是三清麵前的香案,上麵的燃香和蠟燭早已燃燒殆盡。
清風道人走進屋裏,也不看房屋內四周環境,直接走到香案前蒲查前低頭跪下“弟子清風打擾三位師尊清修,還請三位師尊贖罪。”
說罷,這清風道人又朝三位尊像磕了三個頭,這才起頭起身,神情很是謙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