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生活在什麼環境中總不可避免地要與人打交道,而要獲得致勝的效果,就不得不依靠語言——口才表達來作為有效的媒介。每個人的見解、主張都是經過口才來表達的,要想脫口而出,是須長期訓練形成的。好口才是顯示你的力量、智慧的法寶,隻要你擁有好口才,就會到處受人歡迎和尊敬,才會成為大贏家。
好口才能營造出說話氛圍
多說一些彼此感到投機的話有很多好處,一是可以便於更多地交流感情,交流經驗,交流思想。二是可以更全麵地了解對方,三是可以讓對方更多地了解自己,一副好口才,能夠在不同的逆境中創造出好的談話氛圍。要知道,人世間的很多思想是通過說話獲得的。很多感情是通過說話觸通的。話說得投機,相對而言,思想和感情就更容易溝通和交流。那,麼,怎樣才能把話說得更投機呢?
(1)趁熱打鐵法
與人說話時,要學會察言觀色。如果對方表情、動作比較積極樂觀,就表示對方有聽你說話的興趣,這時你可以趁熱打鐵,選擇對方有興趣的話題談開去。對方一定會順著你的話逐漸搭上腔來。
下麵這些表情和動作,是你判別對方有無興趣的依據。
①臉頰微微上揚。這是對方剛剛開始感興趣的表現,對於有興趣的話題,人們都渴望聽得一清二楚。所以,你這時盡可放心地談起來。
②嘴角向上揚起。很顯然,嘴角向下,是一種輕視或者不以為屑的表情;嘴巴緊閉,表明他對你的話題實在不想參與;而嘴角上揚時,表明他的興趣被你調動起來了;而半開嘴巴時,你要明白,他將會同你一起討論某個話題了。
③眼睛眯起變細。這是對方思考的一種表現,此時他不但在仔細地聽你講話,而且大腦中也不停地在進行反應。
④兩肩保持平衡。對方坐立時,兩肩不平,是一種疲勞的表示,肩部平衡,表明他的精神很好,對你的話題不厭煩。
⑤身體略向前傾。此即為“傾聽”的寫照,一個人專注聽別人說話時,身體便會略向前傾,以圖聽得仔細明白。
⑥隨說話人移動目光。表明他已經深深投入到必須緊緊抓住你的每一言行的地步。
⑦對方眨眼次數減少。頻頻眨眼表明了他的不耐煩,而眨眼次數減少,表明他已經被你的話題所吸引,大概沒多餘的時間眨眼了吧。至於突然睜大眼睛,是他已經明白了你的意思。
⑧頻繁同說話人配合。這時,對方已經積極地參與進來,豈能是無興趣?當他頻頻回答:“嗯”,或者是表示讚成地點頭,他的態度也就可以看出來了。
當對方有了上述的表情時,談話便成功在望了。這是絕好的時機,此時趁熱打鐵,會更加吸引對方的興趣。
(2)調整思維法
口語表達是一種思維活動。語言表達過程,是把思維的結果表述出來的過程,或者說話的過程就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轉化的過程,即思想——句子類型——詞彙——語音。這個過程是完整的,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都會影響語言的表達進行。因此,從思維到語言的轉化過程十分重要,進行這方麵的基礎訓練有利於把話說得更多些和更好些。
①定向思維訓練
按常規不變的模式進行的思維即是定向思維。定向思維的訓練可有助於培養我們對問題作深入思考、深入分析的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良好思維習慣。
為了使思維有條理,可擬定一些比較容易的敘述、說明、介紹方麵的題目進行訓練。在表達中插入一些常用的言語鏈。比如關聯詞:“因為”、“所以”、“於是”、“之所以……是因為……”、“首先……其次……再次”。可以按時間的先後和空間位置的移動進行表達,可以采取先總後分,先分後總等練習。
②逆向思維訓練
與定向思維相反,把問題反過來思考,變肯定為否定,或變否定為肯定,變正麵為反麵,或變反麵為正麵。這種思維方法就是逆向思維。例如,世人一般把“這山望著那山高”喻為“貪心不足”而賦予貶義,如要你化貶為褒地思考一下,將其內涵用於人類勇於向新的科學高峰或進步事業進一步攀登的讚頌中,豈不又可以肯定它了?你可用愛迪生的一項偉大發明,用愛因斯坦敢於取代牛頓經典物理學,用運動員一次次刷新記錄等事例說明人就應該有“這山望著那山高”的進取精神,批評那種“無為而順其自然”的“知足常樂”的消極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