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珊起床梳洗,剛吃過早飯,陳海平就開車過來,直接來到林珊的家裏了。
林珊的爸媽正要出門去,剛開門卻看見陳海平開車過來。陳海平走下車來,對林珊的爸媽鞠一躬,說道:“伯父伯母,您好!我十分想給我家小女找一個家庭教師,今天特地過來跟林珊商量,希望沒有打擾到你們。”
林珊的父母點頭,說道:“不打擾,林珊在家,請你進去吧。”
陳海平走進院子,林珊正在葡萄架下的石凳上看書。陳海平悄悄走過去,卻看見林珊正淚眼朦朧。他走到林珊的身後,悄悄看了一眼林珊所看的書,正是柔石的小說(為奴隸的母親),看來林珊已經深深地投入到了故事情節當中,連陳海平走到她的身後都一時沒有察覺。
陳海平低頭看她手裏的書上寫道:“‘米缸內是空空的……’男人冷笑了一聲,答說:‘你真是大人家裏生活過了!米,盛在那隻香煙盒子內。’”
陳海平到林珊的對麵坐下來,他才剛坐下,林珊便看見了他,林珊用手拭去眼角的淚,合上書本說道:“現實社會是這樣的嗎?真的有‘為奴隸的母親’這樣一類人嗎?也真的有會把自己的妻子當掉的丈夫嗎?”
陳海平看著林珊的眼睛,說道:“是這樣的,真有這樣的情況,你去偏遠的農村裏看一看,便知道了,許多人的情況甚至比書中的主人公還要慘。”
“為什麼是這樣?這一切是怎麼造成的?”林珊憤憤不平。
“許許多多的因素疊加起來,共同造成了這樣的局麵,不是嗎?歸根到底可以總結為一點,那就是國家太弱、政府太無作為。”陳海平說,“我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就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國人的素質是很差的,不論是身體素質還是心理素質,都與發達國家不可同日而語,這是我學習醫學的原因之一。我還有的同學選擇了文學,就像這篇文章的作者柔石一樣,要用文字喚起麻木的國人的心靈,不能說不起絲毫作用,但是畢竟,那些麻木的、生活在最底層的民眾,究竟有幾個人識字並且能深刻地體會文章的內涵呢?”
“不對!我去嶗山做鄉村建設運動的時候,遇到的是一群善良而淳樸的鄉民,是雖然餓著肚子但是卻有強烈的求知欲的一群人,我們的識字班、話劇表演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林珊反駁道。
“餓著肚子是無法談求知的,沒有生存就沒有發展,這絕對是一個真理。這樣吧,我下午還要跟幾個藥店的朋友去給人看病,你也一起去吧。”陳海平邀請,“但是這樣的話,請你現在就去我的家裏,和我一起陪陳月輪。這是我們昨天講好的。”
林珊答應,她寫了一張條貼在家門上,告訴父母她的去向。兩個人一起離開林珊的家,來到陳海平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