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2章 獸類(1 / 3)

犛牛

〖本草綱要〗

“釋義”

李時珍說:犛牛出自甘肅臨洮及西南邊地,當地人多畜養它。形狀如水牛,體長多力,能載重迅速行走如飛,性情粗梗。髀、膝、尾、背、胡下都有黑毛,長1尺左右。它的尾巴最長,大如鬥,自己也很愛護,用草木鉤它,則停止不動。古人取之做成旌旄,現在的人做成纓帽。毛雜有白色的,用茜染成紅色。

“異名”

旄牛、犣牛、毛犀、貓牛、竹牛、毛牛。

“性味”

酸鹹,涼,無毒。

“功用主治”

李時珍說:治驚癇,熱毒,諸血病。

〖本草附方〗

“治大脖子病”用犛牛喉脆骨2寸許一節,連兩邊扇動脆骨取出,或煮或燒,仰臥頓服。仍取巧舌,嚼爛,含在嘴裏,咬一兒會咽下。病人容貌必然瘦減,而甲狀腺腫大也自內消失。不超過2服即痊愈。

野馬

〖本草綱要〗

“釋義”

像馬,但形體比馬小,出自塞外。現西夏、甘肅及遼東山中都有。取其皮可做成裘衣,吃它的肉如同食家馬肉,但野馬肉落地不沾灰。

“性味”

味甘,性平,有小毒。

“功用主治”

《千金·食治》記載:治療人病馬癇,筋脈不能收縮自如,周身麻痹肌肉不仁。《飲膳正要》記載:壯筋骨。

〖本草附方〗

“治療人病馬癇,筋脈不能收縮自如,周身麻痹肌肉不仁”用肉1斤,豆豉汁煮熟,可調以五味,加蔥白,做成醃臘及羹粥,不斷地吃。

野豬

〖本草綱要〗

“釋義”

處處山林都有。野豬形體像家豬,但腹小腳長,毛褐色,牙長出口外如象牙,它的肉有的重到二三百斤。它能與虎搏鬥,常結隊而走。獵人隻敢射獵最後的。如果射中前麵的,野豬則跑散並傷害人。又能掠鬆脂,滾泥沙塗遍全身用以抵禦箭矢。野豬最是破壞禾苗,也吃蛇虺。它的肉如馬肉,是紅色的,它的肉味勝過家豬,母的肉味更美。

“異名”

野彘。

“性味”

味甘,性平,無毒。

“功效主治”

孟詵說:野豬肉主癲癇,補養肌膚,讓人肥健,肉色赤者,補人五髒,不發風虛氣也。野豬油煉淨和酒日3服,令婦人多乳,10日後,可供3、4兒。素無乳者亦下。野豬膽惡熱毒氣。《日華諸家本草》記載:野豬肉烤來吃,治療腸道出血。野豬油悅色,除風腫毒,治疥癬。《醫林纂要》記載:野豬肉補養虛羸,祛風解毒。李時珍說:野豬頭治邪瘧。野豬皮燒灰,塗鼠瘺惡瘡。

〖本草附方〗

“治久痔,下血不止,肛邊痛”野豬肉2斤,切,著五味炙,空心食,作羹亦得。

“治積年下血”野豬頭1枚,桑枝1握,附子1枚。同入瓶內煆過為末,每服2錢,粥飲空心服

豪豬

〖本草綱要〗

“釋義”

陝、洛、江東各地的山中都有。髦中間有長而尖銳如箭的毛,能刺人。李時珍說:豪豬深山老林中有,多成群結隊,破壞莊稼。形狀如豬但項上、背脊上有棘鬣,長達尺餘,粗如箸子,其形狀像簪了和帽刺,白色的底部而黑頂。發怒時直立起,像箭一樣刺人。羌人穿它的皮做成靴子。此獸也自體雄雌交配而孕。

“異名”

豪彘、狟豬、鸞豬、蒿豬、山豬、璧水貐、獂貐、箭豬、刺豬、響鈴豬。

“性味”

味甘,大寒,有毒。

“功用主治”

蘇頌說:豪豬多肥肉,主通利大腸。蘇恭謂:豪豬肚幹燒服之,治黃疸。孟詵說:豪豬肚理熱風水脹。李時珍謂:燒研,酒服,治水腫,腳氣,奔豚。

〖本草附方〗

“治水病臌脹”取豪豬肚燒幹,搗末細羅。每朝空心,溫酒服2錢匕。

〖本草綱要〗

“釋義”

形狀類似大豬,而性情輕捷,好攀緣,上高木,見人就顛倒自投落地上。冬伏入洞穴,春季才出洞。它的腳叫蟠,為八珍之一,古人很器重它,但很難煮熟。熊生性厭惡鹽巴,吃了即死。李時珍說:熊如大豬而眼睛豎起長,像人腳但是黑色。春夏二季瞟肥肘,皮厚筋駑,常爬樹引氣,或墮地自己取樂,俗稱跌膘。冬月蟄伏時不吃東西,饑餓則舐它的腳掌,所以它的美味在掌。它性情厭惡髒物及傷殘之物。

“異名”

豬熊、狗熊、黑瞎子、登倉、狗駝子。

“性味”

味甘,性溫,無毒。

“功用主治”

孫思邈說:熊肉主風痹不仁,筋急五緩。孟詵說:熊肉補虛羸。熊骨作湯,浴曆節風,及小兒客忤。《日華諸家本草》記載:熊肉可禦風寒,補虛損、殺勞蟲,益氣力。熊膽治疳瘡,耳鼻瘡,及諸疳疾。熊掌食之可禦風寒益氣力。李時珍說:熊膽退熱,清心,平肝,明目去翳,殺蛔、蟯蟲。

〖本草附方〗

“治中風心肺風熱,手足不隨及風痹不仁,筋脈五緩,恍惚煩躁”熊肉1斤。切,如常法調和作醃臘,空腹食之。

“療腳氣風痹不仁,五緩筋急”熊肉半斤。於豉汁中和薑、椒、蔥白、鹽、醬作醃臘,空腹食之。

“治白內障”用熊膽,加冰片少許滴眼。

“治毛發焦黃”用熊脂、蔓荊子末等分和勻,醋調和好,塗在毛發上。還有一配方,用熊脂塗發,梳散,入床底伏地一會,即出,頭發便變黑如漆。

“治年久痔疾”熊膽塗在傷口上有神效之功力。一切配方皆不及此。治腸風痔漏:熊膽半兩,加龍腦少量,細磨後和豬膽汁塗在傷口處。

“治小兒疳膨積食,日晡發熱,肚大骨立”用熊膽、使君子末各等分,磨細調勻,用磁器蒸溶,蒸餅丸如麻子大小。每日用米湯飲用20丸即可。

〖本草今用〗

“藥物來源”

熊為熊科動物黑熊或棕熊。其幹燥膽囊、足掌、肉、筋、骨、脂肪均供藥用。

“藥理成分”

熊膽主要含有膽汁酸類的堿金屬鹽,又含膽甾醇及膽色素。從黑熊膽中可獲得約20%的牛磺熊脫氧膽酸,為熊膽主要成分,水解後產生牛磺酸與熊脫氧膽酸。熊膽又含少量鵝脫氧膽酸。熊脫氧膽酸為鵝脫氧膽酸的立體異構物,及熊膽的特殊成分。

“藥理作用”

1。解痙作用。

2。抗驚厥作用。

3。消除角膜白斑的作用。

“臨床應用”

1。治療百日咳。

2。治療急性腎炎高血壓。

3。治療慢性化膿性耳炎。

4。治療膽囊炎。

山羊

〖本草綱要〗

“釋義”

又名野羊,出自西夏。像羚羊但角大,角下彎的,能登高峻的大阪。大的如牛,好鬥,常因此至死。閩、廣等地的山中有一種野羊,皮硬厚,不堪烤食,它的肉很肥。李時珍說:山羊有二種,一種大角盤環,肉重百多斤;一種角細。大的如驢而成群行走,其角很大,有時是墮角,暑天塵露於角上,角上長草。所以代都賦說:山羊以盤桓而養草。

“異名”

野羊、斑羚。

“性味”

味甘,性熱,無毒。

“功用主治”

蘇頌說:山羊肉益人,兼主冷勞,山嵐瘧痢,婦人赤白帶下。《日用本草》記載:山羊肉療筋骨急強,虛勞。益氣,利產婦。

〖本草附方〗

“治跌打損傷”山羊血1錢,三七3錢。為末。黑糖5錢,童便1合,酒1碗,調勻飲之,不必大醉。

“活血散瘀,續筋接骨”山羊血、脆蛇、三七。共為末,兌酒服。

“治軟組織損傷”青羊血、衛矛皮、赤芍、鐵棒七。研末,衝酒服。

“治急心痛”山羊血1分。燒酒化下。

鹿

〖本草綱要〗

“釋義”

李時珍說,鹿字篆文,像其頭、角、身、足的形態。各大山林都有。形體象馬,尾像羊,頭窄小而長,腿高而跑步迅速,雄鹿長有頭角,夏至時節分開,體卡如小馬皮,毛呈黃色,夾雜白斑,俗稱馬鹿。雌鹿無角,體小無斑紋,皮毛黃白雜色,俗稱唐鹿。殷仲堪認為,鹿呈白色為正品。鹿茸是珍貴的藥品。李時珍說:《濟生方》等使用鹿茸,有用酥炙的、酒蒸焙幹的,當各隨本方。麋茸功在補陽,鹿茸功在補陰,同時要與其他藥物輔佐。鹿角在骨骼中最堅硬,故用它來補骨生血,潛藏陽氣,補益精髓。

“異名”

斑龍。

“性味”

味甘,性溫,無毒。

“功效主治”

《神農本草經》記載:主治崩漏、驚癇,能夠益氣強誌,生長新齒,抗衰老。《名醫別錄》記載:鹿肉補中,強五藏,益氣力。生者療口僻,割,薄之。李時珍說:鹿肉養血,治產後風虛邪僻。鹿茸能夠生精補髓,養血潛陽,強筋健骨,治療一切虛損、耳聾目暗、眩暈、因氣血虛所致痢疾。甄權說:鹿茸主治男子腎氣不足所致腰部冷痛,腳膝無力,夜夢性交,遺精。女子崩漏,帶下病。用鹿茸烤幹研成細末,空腹用酒送服可愈。《日華諸家本草》記載:鹿茸可強筋骨。

〖本草附方〗

“治產後乳無汁”鹿肉4兩。洗,切,用水3碗煮,入五味作臛,任意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