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兒名叫真真,年芳十七,性情溫和,裏外透著成熟少女的韻味。
小女兒倩倩今年十六,與姐姐性格恰恰相反,倒有一股子潑辣味。
一路上屬她話最多,對陸小風問這問那,把他的戶口查了個底朝天。
陸小風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在路上把兩個少女哄得十分開心。
三人有說有笑,不知不覺便來到一座偌大的庭院前,院門之上“竹林書院”四個大字蒼勁而渾厚。
“陸公子這裏就是竹林書院。”真真指著前方大門說道。
竹林書院那古樸的建築,優雅的格調讓陸小風心生感慨,能把書院建在這如此清幽之地果然是大手筆,當真是學子們讀書的極佳之所。
他孰不知竹林書院乃是杭州府的郡學,按現在話說相當於一個地級市的重點學校。
在明朝凡經過本省各級考試能進入郡學的通稱生員,俗稱秀才,能到竹林書院讀書學習的人至少也得是這個級別。
方儒所住的竹樓距書院不過三百米,周圍環境幽靜清雅,絕對是個養老的好地方,不過他住在這裏隻是圖個清淨而已。
三人走進竹樓,從樓上走下一位中年人,身著寬袍,係闊帶,一身儒生裝束,此人正是方儒。
真真把陸小風的來意告訴了方儒,並把妙玉師太的書信拿給他看。
信中開篇妙玉便把自己對陸小風的才華和為人大加讚賞了一番,又將他的遭遇做了詳述,其主要意思是希望方儒能保舉陸小風進竹林書院學習。
方儒隻有妙玉這麼一個妹妹,多年前因被情所困,遁入空門,如今妙玉有所托,作為兄長怎有不管之理。
他看完書信對陸小風說道:“你既然與我妹有緣,而且她對你也是刮目相看,想讓我保舉你入竹林書院。”
“妙玉師太對我有救命之恩,又以書信所托讓我來投前輩,此恩此德晚輩感激不盡。”陸小風說了一番客氣話。
“我妹此意雖好,但卻不知要進這竹林書院絕非易事,即使是書院的主事也不能隨意收入學生。”
陸小風見方儒麵帶為難之色,他口中所說的主事應該就是竹林學院的校長。
校長都不能隨意收入學生,何況他還隻是個老師。
“前輩不必為難,我出身貧賤,又無名分,對這樣的學府不敢妄想。”
“賢侄能理解我的苦衷就好,不過你既然是我妹所托,我也不能坐視不管,若不嫌棄可先在我舍下做個門生,在此好好讀書,來年我向主事求個情讓你參加考試,若能通過,進入書院也不是沒有可能。”
方儒倒是一副熱心腸,能說出此話已是對陸小風最大的照顧。
陸小風本是四海為家,如今杭州府已無落腳之地,若是在這裏能被方儒收留那是最好,至於能不能進竹林書院他並不在乎。
“多謝前輩厚愛,晚輩感激不盡,我定會盡心盡力,不負前輩再造之恩。”
“這是我兩個小女,我想在路上你們已經認識,過幾日她們便回杭州府,到時這竹樓裏隻有你我二人,你可安心在此讀書。”
陸小風來到大明屢遭坎坷,如今遇上方儒這個大好人,心裏自是非常高興。
他現在總算有了個安身之所,而且還有方儒這個“免費家教”自己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