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老舍家訓(1)(1 / 2)

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中國現代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一位敬業、傑出、豁達的人民藝術家。老舍一生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如《四世同堂》《駱駝祥子》《茶館》《龍須溝》等,至今仍是現代文學的經典之作。

木匠、瓦匠與作家——讓孩子自主選擇

1942年8月,老舍先生曾寫過一篇叫做《藝術與木匠》的文章,其中一段是這麼說的:

“我有三個小孩,除非他們自己願意,而且極肯努力,作文藝寫家,我決不鼓勵他們,因為我看他們做本匠、瓦匠,或做鞋匠,是同樣有意義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別。”這是一種和傳統教育截然相反的教育觀念。在他看來,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當作家並不比做木匠更高貴,隻要孩子自己願意,今後的人生道路完全由他們自己選擇。

1949年在重慶,各路朋友紛紛前來為老舍先生祝壽,並為他從事寫作20周年表達自己的祝賀。人家說了許多鼓勵的話,輪到他致辭的時候,他早已泣不成聲,隻喃喃地說出一句來:“20年,曆盡艱苦,很不容易,但是拉洋車、做小工20年也很不容易,我定要用筆寫下去,寫下去。”依然是把當作家比作拉洋車和做小工。

老舍先生平時非常樂意看兒童寫大字,認為那是一大樂趣。

“倒畫逆推,信意創作,興之所至,加減筆畫,前無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點滿身,亦且淋漓之致。”這是他對孩子們寫字時的描述,對孩子這種肆無忌憚的創作充滿了欣賞之情。

老舍先生對孩子有一份特別的喜歡。他有自己獨特的兒童教育觀念和超前的教育思想。其子舒乙(曾任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回憶父親時說:

“父親隻要看到被培養成少年老成的小大人兒、小老頭兒的孩子時,就要落淚,他就感到一種悲哀。他決不給自己的孩子以這樣的約束。”老舍先生一生孜孜不倦,辛勤耕耘,不僅為我們留下了一 部部經典的文學作品,還留下了四條言簡意賅、引人深思的《教子章程》:

一、不必非考一百分不可,特別是不必門門一百分。

二、不必非上大學不可。

三、應多玩,不失兒童的天真爛漫。

四、應有一個健壯的體魄。

老舍先生主張要讓孩子的天性自由發展,保護孩子天真活潑的性格,滿足孩子的各種正當愛好,對他們盡量不要有太多的幹預。這樣才能保存孩子的天性和獨特的創造力,當今的家長,不妨學學老舍先生教育孩子的方法,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長讓孩子選擇自己的理想。

名門家訓析要:法國思想家盧梭說:

“為了使一個孩子能夠成為明智的人,就必須培養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能要他服從我們的看法。”

沒有哪一個孩子生來就有自己的判斷力和選擇,這種能力都是通過長期的鍛煉培養出來的,父母應當早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根據自己的興趣喜好來作出選擇。多伊西的故事可能會讓我們的家長深受啟發。

著名科學家多伊西於1893年出生於美國,當時美國正爆發嚴重的經濟危機,大批工人下崗,生活沒有著落。但是一些工程技術人員的工作卻相對穩定,於是多伊西的父親為了能讓孩子長大以後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便想把他向工程師方麵培養。

從多伊西上中學開始,他的父親就嚴格要求他要掌握學校相關的功課。但是,多伊西愛好廣泛,尤其對生物、化學和物理等方麵的課外讀物有著極大的興趣。因為多伊西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因此,父親對多伊西的興趣愛好傾向並沒有過多地幹涉。

到多伊西17歲考大學那年,父親堅決不顧孩子的強烈反對,自作主張,讓多伊西報考了伊諾斯大學工程學院。但是多伊西仍然熱愛生物化學,雖然多伊西心中非常不喜歡工程學院,但是拗不過他固執的父親,隻得硬著頭皮走進了大學的校門。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多伊 西各科隻勉強得到及格,這讓係裏的老師們感到詫異,因為多伊西是個勤奮、認真、聰明的學生,成績怎會如此不如人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