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尊的疑惑
子乍弄島尊背部銘文上個世紀,在中國山西太原出土了一件青銅鳥尊,這是一隻鳥型青銅酒器。這隻銅鳥頷首引頸,兩腿外開,鳥背上有一個虎形提梁,鳥喙的上半部分可以開合自如的倒出酒液,更值得一提的是,這隻鳥尊的尾部有一隻反撲的小虎,虎爪與鳥尊的兩爪構成一個三角平衡器,使鳥尊能夠平衡站立。這隻青銅鳥尊出土於山西省太原市金勝村地區,與它同時出土的還有大約三千多件隨葬青銅器,由此,專家推斷墓的主人應該是一位非富即貴的大人物。那麼這件鳥尊的主人究竟是誰?鳥尊又是什麼時間,為何而做的呢?
沒有想到的是,這件鳥尊的身世之謎竟要由遠在大洋彼岸的另一隻鳥尊來破解。據專家介紹,在美國華盛頓的弗利爾美術館就有一隻和太原鳥尊極為相像的鳥尊。通過那隻鳥尊身上的銘文,可以破解其中的奧秘。
另一隻鳥尊的故事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一天,美國弗利爾博物館迎來了兩位貴賓。兩人走進博物館辦公室,簽署了一份協議,緊接著,幾箱中國文物被送進了辦公室。工作人員依次打開箱子,對這些文物登記,終於,最後一個箱子打開了,在場的人大吃一驚,裏麵擺放的是一隻中國的青銅鳥尊,可是它卻不像其它青銅器那樣滿身綠鏽,而是渾身黢黑,而且還黑得發亮。
簽署協議的兩位貴賓是兩個美國人,一個叫尤金,一個叫阿格尼斯,在當地,他們是小有名氣的收藏家,這次,他們把自已收藏的中國文物送到弗利爾博物館,其中就包括這隻青銅鳥尊,據說,他們之所以把這些文物送到博物館,就是要弄清楚這件中國青銅器為什麼是黑的。
七十多年過去了,這隻鳥尊依舊擺放在美國弗利爾美術館的展櫃裏。
這隻鳥尊是昂首挺立的鴞鳥造型,通身黑色,高26.5厘米,寬22.8厘米,鳥尊的周身裝飾羽紋,夔紋,鱗紋和回紋等不同的紋飾。鳥尊以鳥首為蓋,尖尖的鳥喙可以開合,並且鳥尊的雙眼由錯金勾勒。在鳥首背後還有錯金的“子乍弄鳥”四字銘文,依此怪文為據,專家把它定名為“子乍弄鳥尊”。
銘文中,“子”是器物鑄造者的名字;“乍”在此為通假字代“作”,讀音為“zuò”,意思為“製作”;“弄”字有玩弄、把玩之意。連貫來看,這幾個字的意思是專門用以倒酒而作的酒器,是供人們玩樂使用的。
中外專家的研究
據美國弗利爾美術館中國藝術部研究院司美茵女士介紹。美國弗利爾博物館的這隻鳥尊與太原鳥尊的確有許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是同樣的鴞鳥造型,都以鳥嘴作流,羽毛紋理的極具寫實感,並且製作得相當精致。但是,與我們平日所見的青銅器那樣通體鏽跡斑駁不同,此處的這隻子乍弄鳥尊通體竟是黑色的,而且鳥眼兩邊鑲金,為什麼會是這樣?
據司美茵女士介紹,這件青銅器,在美國弗利爾美術館的這隻鳥尊是很特別的一件,正如開篇所講,它是世傳的器物,並非發掘而來的。據司美茵女士估計,這隻鳥尊是清代乾隆時期存放於中國的宮廷之中,供皇室把玩的器物。這一推斷的依據是,乾隆皇帝收藏了很多青銅器,並且,他希望這些青銅器都很幹淨、很漂亮,故而將其塗黑、鑲金。據1876年的一份清單顯示,當時有15000幅字畫從北京紫禁城送到察哈爾的宮殿,從收藏的數量來看,愛好古玩的乾隆其收藏品超過了以往任何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