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選拔(1 / 2)

齊魯聯軍撤軍,最不甘心的是孫賢。沂城之戰雖然慘烈,但他麾下軍官士兵已經徹底扛住了齊軍的進攻,甚至在防守中蘊含著反擊,給予了齊軍巨大的殺傷,一旦陳軍援軍抵達,就是他徹底反擊,擊敗嫡兄之時。

奈何宋承宗飛升,李默收服宋國三位半仙強者,讓齊國國主失去了再打下去的興趣,通過魯國千裏傳音對孫威下達了撤軍的命令。

孫威性格暴躁,作戰悍勇,一旦認定的事情等閑不會改變。就像他在戰爭開始第一天就知道孫賢準備充分,齊軍硬打損失會極為慘重,但他依然選擇了憑借齊軍強大的戰力強吃孫賢,並將陳軍打的節節敗退。從損失來看,陳軍作為防守方損失竟然不比進攻方少多少,由此可見齊軍的強悍。

但有一點確實例外,那就是孫威對齊王的命令是不折不扣的執行,作為當今齊王的堂兄,齊國最大將門孫家的當代族長,孫威極為清楚孫家的繁榮是建立在齊王的信任之上的。因此齊王的命令高於一切,即便他恨不得將孫賢抽筋扒皮,但對齊王下達撤軍的命令他還是第一時間不折不扣的執行。

這也是齊王明知道孫威南下有報私仇的心思依然同意其率軍的原因。

齊國撤軍,魯軍後撤百裏,並放棄了十座原本魯國的城池後重新構築了防線。

孫賢將前線的情況彙報李默之後,欲占領著十座魯國城池。李默權衡利弊,還是放棄出兵占據這十座城池。既然齊魯聯軍已經撤軍,並主動放棄十座城池作為兩國緩衝地帶,擺明不想和李默死磕下去。李默自然也沒心思在這個時刻挑釁對方。

他命令孫賢以沂城為根基,擴建城池,招募流民,構築針對齊魯兩國的防線。

聯軍雖然撤走,但卻是陳國不可疏忽的強敵。而孫賢能夠依托沂城小小的城牆,抗住孫威的瘋狂攻擊,足以證明他的能力。

宋國全境投降,那些打著為宋國報仇的國內抵抗實力也不足為慮,李默有信心在短時間內平息所有的叛亂。

他沒有將趙奢派往南方黎城坐鎮宋楚邊境,而是將年輕的王翦任命為黎城鎮守使,統籌黎城近二十萬大軍負責對楚國的國土防禦。

在李默的記憶中,戰果是同樣強大楚國是被王翦所滅,雖然這個時代的楚國和前世不同,但既然有王翦,將楚國交給他還是沒有錯誤的。更何況王翦在滅宋之戰中表現有目共睹,就算是比他更有資曆的伍修文、魏士傑和樂洋也極為服氣。

宋國滅了,但整個宋國卻並未化為陳國土地,宋國境內各城城主也不是陳國原本的朝臣,而是來自李默的勢力紅樓,可以說整個宋國除了幾十萬大軍號稱陳軍之外,沒有一點和陳國皇室有關係。

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乏聰明人,而且從來不缺乏投機取巧之人。

原宋國東南行省巡撫張玉林第一個上表李默,奏請李默再開一國,自立為國主。

張玉林一開頭,立刻有人跟著上書,並迅速蔓延整個宋國臨時朝廷。

李默在宋國建立的臨時政府從建立之初就是一個完整的機構,三省六部,內閣、兵部一應俱全。在這個臨時機構任職的都是紅樓在宋國的大人物。這些人自然盼著李默自成一國。原本是張玉林逢迎拍馬,卻無形中引領了整個潮流。

李默倒是極為沉得住氣,對於張玉林以及後續的宋國臨時班子成員的開國奏表不置可否。

他在等,等陳國駐守仙人江淮的答複。當初宋承宗突破之前,李默利用玉符將江淮仙人請來,連帶著陳國的飛仙宮也跟著飛來。等宋承宗飛升之後,江淮仙人就駕馭著升仙宮回了陳都。聽說其現在閉關,李默也隻能耐心等待。

江淮仙人雖然答應他滅宋之後自建一國。但經曆了半仙強者以及宋承宗突破真仙,李默明白仙界恐怕比這個神棄大陸還要亂,在沒有得到可靠的靠山之前,打死李默都不會隨便開國。

更何況得到天道圖傳承的李默所開的國家和其他國家也不同,而且在神國創立的初期他還需要江淮仙人的庇護,所以無論如何他都不能做出任何惹惱江淮仙人的事情。

開國不著急,但籌備升仙大會卻也到了時候。在李默的命令下,陳國十三省,宋國八省都展開了升仙大會的選拔大賽。

和以往世家舉薦不同,李默更相信在擂台上打贏的才是真天才。

升仙大會的要求是十六歲之下,實力越強,天賦越是出眾。

李默將其分成兩個組,分為十三歲組和十六歲組,算是給那些天賦出眾卻年齡略小的武者提供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