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預防勝於治療(4)(1 / 3)

3、行動緩慢而有規律,其方式是,圍繞其長軸旋轉中前後移動,或伸縮其圈間之距離而移動,或全身彎曲如蛇行。

這些特征對梅毒的診斷很有幫助。有經驗的醫生常常取梅毒患者的皮疹或梅毒患者的下疳分泌物,置於暗視野顯微鏡下觀察梅毒螺旋體的形態和運動的規律,給予明確的診斷。梅毒螺旋體在體外不易生存,煮沸、幹燥、肥皂水以及一般的消毒劑如升汞、石炭酸、酒精等很容易將其殺死。

梅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

一、診斷標準

梅毒診斷必須根據病史、臨床症狀、體檢和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慎重作出診斷。

二、梅毒分期診斷標準

1、一期梅毒

①病史:有感染史,潛伏期一般為2-3周。

②臨床表現:

a、典型硬下疳:一般單發,1-2cm大小,圓形或橢圓形,稍高出皮麵,呈肉紅色的糜爛麵或潛在性潰瘍。創麵清潔,分泌物少,周邊及基底浸潤明顯具軟骨樣硬度,無痛,多發生於外生殖器,也可見於肛門、宮頸、口唇、乳房等部位。

b、腹股溝或患部近位淋巴結可腫大,常為數個,大小不等,質硬,不粘連,不破潰,無痛。

2、二期梅毒

①病史:有感染史,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2年以內。

②臨床表現:

a、皮疹為多形態,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鱗屑性皮疹及膿皰等,常泛發對稱;掌、蹠易見暗紅斑及脫屑性斑丘疹;外陰及肛周皮疹多為濕丘疹及扁平濕疣等,不痛但瘙癢。頭部可出現蟲蛀樣脫發。二期複發梅毒,皮損局限,數目較少,尚可見環形皮疹。

b、口腔可發生粘膜斑,尚可出現眼損害、骨損害、內髒及神經係統損害等。

c、全身可出現輕微不適及淺表淋巴結腫大。

3、三期梅毒(晚期梅毒)

①病史:有感染史,可有一期或二期梅毒史。病期2年以上。

②臨床表現:常見結節性皮疹、近關節結節及皮膚、粘膜、骨骼樹膠腫等。心髒血管係統受累以單純性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閉鎖不全和主動脈瘤多見,中樞神經係統病變以梅毒性腦膜炎、脊髓癆和麻痹性癡呆多見。

三、治療原則

除了梅毒診斷必須明確,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劑量必須足夠,療程必須規則,治療後要追蹤觀察,對傳染源及性接觸者應同時進行檢查和治療。治療藥物主要為青黴素,其用法及用量見性病治療推薦方案。

梅毒對隨訪與複治的要求及防護

梅毒是一種慢性全身性傳染病,對人體的危害很大,要想徹底治療,就要對梅毒患者進行隨訪,發現複發及時複治。隨訪和複治有如下的要求:

(1)早期梅毒在充分治療後第一年內每3個月複查1次,以後每半年複查1次,共2-3年。如發現血清複發或症狀複發,應加倍量複治(血清複發如由陰轉陽,或滴度升高4倍,VDRL試驗陰性後滴度又超過1-8)。

(2)早期梅毒治療後血清反應固定(不陰轉)而無臨床症狀者,應根據情況考慮檢查腦脊液,以除外無症狀神經梅毒。

(3)晚期梅毒與晚期潛伏梅毒,如治療後血清固定,需隨訪3年以判斷是否終止觀察。

(4)心血管梅毒和神經梅毒,應由有關專科隨訪終生。

(5)妊娠期梅毒,治療後,在分娩前應每月檢查一次梅毒血清反應。分娩後按一般梅毒病例進行隨訪。

對梅毒的預防與護理主要有如下幾點:

(1)提倡潔身自好,杜絕不潔性交。

(2)發現患病後要隔離治療,治愈前嚴禁性生活。對患者的性伴侶要進行檢查或預防性治療。

什麼是生殖器皰疹?

生殖器皰疹,也叫陰部皰疹,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病,主要是通過性交傳播,患者和帶毒者是主要傳染源。國外,其發病率占性病的第三位。一旦染上此病,非常煩惱,少數患者終身難以治愈。病毒可經生殖器皮膚或粘膜微小破損進入人體。首先在入口處繁殖,然後進入血液,通過血液循環和神經通路進行播散。

生殖器皰疹發生於性活躍的人群,經濟條件差、衛生狀況差和性關係混亂者,最容易受到生殖器皰疹的傳染。

生殖器皰疹是由什麼引起的?

引起生殖器皰疹的病毒叫單純性皰疹病毒。該病毒可分為1型、2型。1型主要存在於呼吸道、唇、口、眼結膜、角膜和皮膚,可引起腰以上部位的病損,上述部位發生的皰疹99%是1型病毒引起的。2型病毒主要存在於男女生殖器部位,如男性的陰莖、女性的尿道、宮頸等處。生殖器官發生的皰疹90%是2型病毒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