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1900.10.5—1999.2.28)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女士、男士等。現當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
冰心出生於福州城一個具有愛國、維新思想的海軍軍官家庭。出自書香門第的她從小就酷愛讀書,對她來說,“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
冰心很小的時候,她的父親就對她灌輸愛國的思想。父親曾十分憤慨地說:“堂堂一個中國,竟連一首國歌都沒有!我們到英國去接收我們中國購買的軍艦,在舉行接收典禮儀式時,他們竟奏一首《媽媽好糊塗》的民歌調子,作為中國的國歌。”父親的愛國之心和強國之誌深深影響著她幼小的心靈。父親在將大海一般深沉的父愛給予女兒的同時,也將大海一般博大的情懷注入她的性靈。“隻有煙台是我們的!”這是父親教育冰心愛國最生動、深刻的一句話,深深的烙印在冰心的心裏。
在這樣的愛國思想的熏陶下,冰心有了自己的第一個人生理想——做一名“燈塔守望者”。盡管最終夢想破滅,她卻從父親的慰安“清靜偉大,照射光明的生活,原不止燈台守人,人生寬廣的很!”中獲得更大的鼓舞。
冰心自七個月大起,就跟母親一起隨著父親職位的升遷、更迭不斷的搬家。辛亥革命後,冰心隨父親回到福州,並於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師範學校預科,成為謝家第一個正式進學堂讀書的女孩子。1913年父親謝葆璋去北京國民政府出任海軍部軍學司長,冰心隨父遷居北京,住在鐵獅子胡同中剪子巷。1914年秋,十四歲的冰心順利進入貝滿中齋就讀。這是一所教會學校,也是離她中剪子巷謝家最近的一所女子中學。冰心在北京的中剪子巷裏度過了她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冰心對這個家充滿了感情,她的寫作生涯也是從這裏起步的。
1918年的夏天,冰心以全班最高分的好成績從貝滿中齋畢業。並進入協和女子大學的理預科。在理預科過了大半年緊張,嚴肅,止水般靜寂的日子,她一下子被卷入到了高舉民主與科學大旗的“五四運動”。冰心在《從“五四”到“四五”》一文中說:“‘五四’運動的一聲驚雷把我‘震’上了寫作的道路。”正是“五四運動”的號角吹響了冰心的作家夢。因此,冰心轉入文學係。1918年8月25日,冰心真正意義的文學處女作《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發表在《晨報》上。放過多久,她便以“冰心”署名發表了第一篇問題小說《兩個家庭》。既《兩個家庭》後,冰心相繼發表了《斯人獨憔悴》、《去國》等探索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同時,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開始寫作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小詩,後結集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稱為“春水體”。可以說,冰心的《繁星》、《春水》是一個剛剛涉世的青春女子對人生、對人類、對真理、對自然、對宇宙等等所作的不成熟的思考,是童心的一種詩的表達。1921年,冰心加入文學研究會。同時發表散文《笑》和《往事》並於192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文科。
1923年8月17日下午,冰心乘坐美國郵船“傑克遜總統號”前往美國的威爾斯利好大學繼續學業。這是她第一次離家遠行,也是在這一次的遠航途中,她巧遇吳文藻。兩人在緣份的作用下走到了一起,情投意合,最終於1929年6月15日在燕京大學臨湖軒舉行婚禮。直至1985年9月24日,吳文藻辭世,他們都一直互敬互愛。冰心於1986年後寫成《我的老伴吳文藻》,深情地回顧了他們忠貞、精誠相愛、患難與共的六十二年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