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乘風歸去兮(一)(2 / 3)

“本想借送詔書之時和陳賢弟見上一麵,一敘友情,怎奈京城之中突發事件,他一時不能脫身,皇上就臨時點將,讓我來了這裏。”

“蕭兄已是大漢帝國的丞相了,亦是實至名歸,甚好!”

陳遠禁不住感慨道。

二人複又落座,眾將見陳遠已受詔命,俱喜,都忙起身向他祝賀。

陳遠笑了笑,點頭讓大家都坐下。

安排趙挺道:“趙挺,快安排筵席,我們給曹兄接風洗塵!”

曹參止住趙挺,扭身對陳遠道:

“我來之時,皇上再說交代,隻要把詔書送到賢弟手中,即刻返回,不得停留片刻,我怎麼敢違背聖命呢!”

陳遠笑道:“曹兄多慮了,在此吃頓飯,能耽擱多長時間呢?大哥又沒千裏眼,能看得見我們的舉止?

“你就是回到鹹陽,大哥問及此事,你就實話實說,你把責任都推到小弟身上就是了。

“曹兄趕了幾千裏之路,到了小弟這裏,連頓飯也不招待你,豈不顯得我太不近人情!這要是傳出去,豈不讓人笑話?”

“賢弟,以後咱們兄弟有的是時間聚在一起暢飲。不過現在是非常時期,鹹陽城中千條萬緒,百廢待興,很多事情都在等人辦理。

“賢弟又是剛剛接手濮陽城,還沒進城辦理紛亂如麻的事情。我在這裏多待得半刻,也許就會影響到整個帝國的大局。

“現在是爭分奪秒,時不我待的時刻,我就不留在這裏影響賢弟的宏偉大業了!

“再說皇命不可違,皇上不讓我在這裏多停留,自有他的用意,我們還是別違抗聖命了!”曹參說著就抬腿往外走去。

陳遠見曹參執意不肯留下吃飯,也就不再勉強,言道:

“既然曹兄把話說到此種份上,小弟我就不強留於你,等我們重相聚時,再痛飲不遲!”

曹參在眾人相送下走出中軍帳,帳外隨從已備好馬匹,曹參登鞍上馬,向陳遠與眾將一拱手,道聲“後會有期”,就撥馬離去。

陳遠見曹參一行遠去,正欲轉身回帳,卻又見曹參飛馬折了回來。陳遠忙迎上去,問曹參為何返回。

“哎呀!陳賢弟,一重要事情險些忘卻!幸好還沒走遠,如若此事忘記傳達,我回去無寧日矣!”

曹參到了陳遠近前,邊翻身下馬邊言道。

“是何重要之事?曹兄。”陳遠忙問。

曹參擦了擦額頭之汗,言道:

“皇後娘娘甚是想念賢弟與夫人,知我要來濮陽,特意讓我捎話,讓你們務必在適當的時候前去鹹陽,以緩解皇後的思念之情!”

“行!請曹兄回複我大哥大嫂,就說我們把這裏的事態穩定之後,就會去鹹陽和他們相聚。”陳遠答道。

曹參應著,複又上馬,向陳遠拱了拱手,就揚鞭催馬而去。

陳遠與眾將回中軍帳後,大家皆是興高采烈,議論紛紛。

陳遠苦笑一下,言道:“本想讓你們多休息幾日,好好歡慶一下。不承想肩上一下子又壓上此等擔子,我與諸位以後無安寧日矣!”

諸將齊聲言道:“能在王爺手下做事,是畢生榮幸!當舍生忘死,為國效力!”

陳遠笑道:“既然諸位都有此雄心壯誌,那我們就在這裏建一番豐功偉業來!以不拂百姓期望和大哥所托,讓大家青史留名,萬世敬仰!”

眾將齊道:“為百姓願奉獻畢生精力,為大漢帝國鞠躬盡瘁,永不懈怠!”

陳遠頓時豪情叢生,大聲言道:“入住濮陽城,共商大計!”

於是眾人各各上馬,進了濮陽城。

陳遠暫時入住郡候府,趙挺與諸將暫住將帥府。

陳遠在郡候府剛剛安定,高一雄來報:“王爺,程勳一家老小,現已押在獄中,請您下令處置!”

陳遠長歎一聲:

“唉,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既然罪魁禍首程勳已經斃命,殺他家人又有何益!徒增陰間冤魂而已。饒他們一命,統統發配邊疆去吧!”

高一雄得到命令,轉身離開去執行陳遠的決定。

陳遠迅速地對州內各項事宜做了一大致安排:濮陽城內原有文官班子,暫時按部就班,正常做事,不必影響工作。

他重點對軍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通過精簡整編之後,一共留下了四萬八千名將士。

他對這支新軍進行了重新分配:

由周途和鄭基文統領一萬兵馬前去接管新州,周途總督軍政,鄭基文為副。

由孫興和劉天青帶領一萬兵馬前去濟州行駛軍政大權,孫興為正,劉天青副之。

由李霸和梁虎風率領一萬兵馬去接掌濱州事務,李霸正,梁虎風副。

由趙挺率一萬兵馬駐守濮陽,協助陳遠處理四州軍政事務。

並由趙挺具體負責濮陽的各種軍政事務。

剩下的八千軍隊,成立衛戍部隊,由高一雄統領。

並且把這八千衛戍軍分駐於四州之中,每州兩千人,協助當地府衙的捕快衙役做地方治安工作和鞏固城防等其他雜務。

待接掌新州、濟州、濱州的三路軍馬將要開拔時,陳遠特意把周途、孫興、李霸、鄭基文、劉天青、梁虎風六人以及趙挺、高一雄二人也一並召到郡候府內,向他們麵授機宜和一些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