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注意事項
(1)足部按摩堅持每天1次或隔天1次,心髒病發作期間不宜做足部按摩。
(2)患者應少吃脂類食物,保證睡眠,心情愉快,戒掉煙酒。
(3)看護人員要時刻注意病人的表情和反應,以免發生危險。
4.輔助療法
在足部按摩的同時,輔以按摩三陰交、足三裏、豐隆、陰陵泉等穴位,每次每穴2分鍾,每日1次~2次,對治療心髒病有顯著療效。
七、下肢靜脈曲張
1.病症概述
靜脈曲張是臨床常見病,主要由於經常采取直立體位,下腳肌肉收縮的機會減少,影響靜脈回流,使下肢靜脈內的壓力增高,靜脈擴張,瓣膜產生閉鎖不全,終至形成靜脈曲張。
下肢靜脈曲張,常見於中年以後的體力勞動者及長期站立工作者。主要表現為小腿部有擴張、隆起、彎曲的靜脈,在站立時更加明顯。患者常伴有下肢沉重,緊張,容易疲倦,小腿有時有隱痛。本病手術療法是有效辦法。如症狀輕者可采用按摩法,進行自我保健。
2.相關反射區及基本按摩手法
A:相關反射區: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等反射區(見下圖)。
B:基本按摩手法
(1)用中指或無名指由上向下點按腎上腺反射區5分鍾左右。
(2)用大拇指從腎反射區斜推按至膀胱反射區,每次每腳每三區推按10分鍾。
(3)用大拇指由上向下點按左腳上的心髒反射區,每次點按5分鍾。
3.注意事項
(1)每天按摩2次,10日為1個療程。
(2)注意保暖,對患肢可進行適當鍛煉,並在休息時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循環。
(3)戒煙酒,忌食刺激性飲食品。
4.輔助療法
(1)在小腿後側從腿腱開始,慢慢向上捏拿,操作約5分鍾。
(2)雙手放於患肢的兩側,由下向上用中等力度搓揉3次。
(3)患者站立位,將患肢伸直抬高,置放於椅子背上,再將踝關節背伸、蹠屈,反複10餘次。
(4)每日熱水浸浴,用彈力繃帶包紮。
(5)輔以按揉足三裏、三陰交、陽陵泉、陰陵泉增加療效。
八、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1.病症概述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目前認為原發性大多是由於自身免疫所引起,繼發性的可由各種不同原因引起,或在一些原發疾病基礎上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症。人體的止血和凝血作用,有賴於毛細血管壁的完整,血小板數量和質量以及血液中凝血因子的正常無缺。這些環節中任何一個環節如有欠缺,均會引起出血傾向,稱之為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就是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臨床上以皮膚淤點或淤斑(不高出皮麵,摸之不礙手,壓之不褪色),黏膜及內髒出血為主症。化驗檢查血小板數如低於50×109/L就易有出血傾向,低於10×109/L常有顯著的出血。但是,出血的程度與血小板減少數量之間並無平行的關係。以兒童及青年,尤其是女青年居多。
本病屬於中醫“斑疹”及“血證”的範圍,與心、脾、肝、腎等髒的功能失常或感受外邪有關。積極尋找發病原因,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結合足部按摩療法,將有利於病人的康複。
2.相關反射區及基本按摩手法
A:相關反射區:腎、輸尿管、膀胱、肺、脾、心、肝、胃、胸部淋巴腺、下身淋巴腺、腎上腺等反射區(見下圖)。
B:基本按摩手法
(1)依次點按足部腎、脾、膀胱反射區各20分鍾,用力不要太大,以微覺酸疼為宜。
(2)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輸尿管反射區2分鍾。推按速度以每分鍾30次~50次為宜,力度要求同(1)。
(3)由足內側向足外側推按肺2分鍾,要求同(2)。
(4)點按心、肝、胃、胸部淋巴腺、上身淋巴腺、腎上腺反射區各1分鍾,要求同(1)。
(5)重複(1)、(2)、(3)。
3.注意事項
(1)足部按摩每天1次,應長期堅持按摩。
(2)發病較急,出血較多的患者應暫停足部按摩。
(3)飲食要富於營養且易消化,忌食辛辣生火之物。
(4)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避免外傷。
4.輔助療法
(1)艾條1支,點燃後,在湧泉穴上作雀啄灸,每日1次,每次5分鍾~10分鍾,7次為1個療程。
(2)大蒜適量,搗爛成泥,敷湧泉穴,12個小時更換1次,連續5天為1個療程。
(3)按揉足三裏、陰陵泉、三陰交等穴位增強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