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樹立信心的道路上;首先,你應觀察自己的自卑感相當於前麵所提到的哪一種,找到症結之處,便應馬上進行溯其根源。你發現原來自己的自我主義、膽怯心、憂慮及自認比不上他人的感覺小時候就已存在,而自己和家人、同學、朋友之間的磨擦即為這些否定感覺充塞敏感之心所導致。若對此能有所了解,則你就等於踏出了克服自卑感的第一步。為了證明你不再是孩子,你若能將小時候不愉快的記憶從內心消除,即表示你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成長需要過程,在掃除自卑障礙的同時,你不妨將自己的興趣、嗜好、才能、專長全部列在紙上,這樣你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另外,你也可以將做過的事製成一覽表。譬如:你會寫文章,記下來;你善於談判,記下來;另外,你會打字、你會彈奏幾種樂器、你會修理機器等種種,你都可以記下來,知道自己會做哪些事,再去和同年齡其他人的經驗做比較,你便能了解自己的能力程度。
世界是多彩的,生活麵臨著一個又一個挑戰。你願意當懦夫,還是希望做一個生活的強者呢?答案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戰勝自卑,給自己暗示,我是一個通過努力就能成功的人,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以嶄新的態度去麵對生活。
拒絕自卑,對自己充滿信心,就是給你的人生增添一條成功的路徑。一個欲成就一番事業的年輕人,就要戰勝自卑感!樹立起信心,充實而坦然地麵對生活,相信自己是可以的。
8、樂觀是幸福生活的源泉
在挫折麵前,可怕的是悲觀,因為這樣會讓人覺得沒有希望,沒有任何辦法解決眼前事。在挫折、困難麵前需要的就是樂觀的心態,積極的應對眼前所需解決的事情,相信自己一定會做得很好,圓滿解決。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甚至有時一些挫折的現狀難以突破。麵對挫折有的人便會不戰而敗,捶胸頓足,怨天尤人。這樣的人永遠也無法走出困境。而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滿懷希望、對自己充滿信心。
有一位外國女人的頭部被搶劫犯擊中了五槍,竟然還能繼續活下去,醫生把她的康複歸功於求生的希望。她自己也說:“希望和積極的求生意念是我活下去的兩大支柱。”同她一樣,許多癌症患者在麵臨死神的威脅時,對生寄托著希望,竟然活了許多年。在挫折麵前隻有充滿希望,永不放棄,才有機會取得成功。
希望,使人增強了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經曆過挫折打擊而能心平氣和地忍下來的人都有一種切身體驗:人之所以能夠忍耐,是因為他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比如,一些受到不公待遇的人產生了極強的挫折感,他們本來可以找有關人去討個公道,可是,又怕因此會給其他人留下話柄,說他們計較個人名利。為了今後的前途,他們忍了,一次、二次、三次,每次忍讓時他們心中想的都是希望,否則,如果一個人絕望了,對未來不抱任何希望,他就不會忍耐,而會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不去做任何努力,對一點點挫折都失去了承受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希望是奔向前途的航標和指路明燈。人若沒有了希望就會迷失方向,生活就會失去意義。要想成就自己就必須要有堅強的心,把自己承受挫折的心理邊的強大,相信“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喑花明又一村”。
對人生積極樂觀的態度就是在挫折中主動尋找幸福。即使道路坎坷,荊棘繞身,也能在奮鬥發現樂趣。所謂苦盡甘來。
近年來,有研究表明,日本的自殺人數逐年上升。很多人遇到挫折,首先想到“勇敢”的切腹自盡,而不是思索該怎樣戰勝困難。
生命對於一個人隻有一次,是否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對待人生,這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是重大的。
有這樣一則故事很能說明樂觀者的人生態度。
一個人同一位準備遠航的水手交談,他問:“你父親是怎麼死的?”“出海捕魚,遇著風暴,死在海上。”“你祖父呢?”“也死在海上。”“那麼,你還去航海,不怕死在海上嗎?”
水手反問:“你父親死在哪裏?”“死在床上。”“你的祖父呢?”“也死在床上。”“那麼,你每天睡在床上不害怕嗎?”
這個故事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言簡意賅,反映出了水手明知祖父、父親都死在海上,卻沒有因失去親人的痛苦挫折而改變自己的奮鬥目標,仍然樂觀地從事自己的事業。
樂觀是指人在遭受挫折打擊時,仍堅信情況將會好轉,前途是光明的。從情感智商的角度來看,樂觀是人們身處逆境時不心灰意冷、不絕望或不抑鬱消沉的心態。與希望一樣,樂觀施恩於人生。
樂觀對挫折中的人有如下作用:
第一,樂觀能為人排遣痛苦。
樂觀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特征,能挫敗一切痛苦與煩惱,給人生活的勇氣、信心和力量。醫學家認為,愉快的情緒能使心理處於怡然自得的狀態,有益於人體各種激素的正常分泌,有利於調節腦細胞的興奮和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