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發達國家加強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的戰略轉變的主導思想,不僅是為了緩解缺水,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減少環境壓力。連水資源豐富的加拿大也大力開展節水運動。加拿大滑鐵盧市,以節水代替從格蘭德河和120km休倫湖調水的計劃,不但保護了生態環境,還節省了計劃投資8000萬美元的汙水處理廠建設。加拿大安大略省計劃20年內用水“零”增長。自然資源部部長說,“如果實現用水零增長,我們就能減輕對環境的壓力,減少出現缺水局麵的可能性,同時還可降低能源消耗。”
《最後的綠洲》的作者波斯特爾指出,目前的用水是無序的,是不可持續的。要采取一場用水革命,需要更快行動,現在已經有些遲了;她還指出,利用目前的技術和方法,可使城市生活節水1/3,工業節水50%~90%。美國在加強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的轉變中,從戰略級、政策級、技術級和社會的不同層麵上,采取了一係列的對策,有人稱之為一場“用水革命”運動。在這種較為嚴厲的政策下,從1975年到2000年的戰略轉變規劃和從1995年到2025年實現城鎮節水的國家級目標計劃,前後要曆經整整半個世紀。從美國實踐中看出,改變用水方式和治理水汙染,都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
德國家庭節水
德國是一個嚴謹又浪漫的國度,有人的地方就有綠樹花草,處處充滿了寧靜與安詳。這是我們一行在德國旅行期間共同的感受。德國人不但誠懇守信,注重禮儀,而且富而不奢,非常注重節約,特別是對待水的態度,堪稱“摳門”。
德國是淡水資源豐富的國家,雨水較充沛,但政府卻號召“人人擰緊水龍頭”。德國出台了框架式的有關水的法律,各州都有具體的水法規,地下水的抽取量、抽水地點及時間等,由各州水管理部門根據法律規定發給許可證。環境部門專門建立網站,向公眾介紹節約用水的小竅門,比如,給花園澆水最好用雨水,而且最好在早晨或晚上澆水,這樣可以減少蒸發造成的水損失。政府倡導市民改變個人用水習慣,使用淋浴而不是浴缸洗澡,購買節水型抽水馬桶、洗衣機等。
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德國家庭每人每天平均消耗130升自來水。盡管比其他工業國家消耗量低,但政府認為,仍然存在相當大的節水潛力。有關調查表明,德國人日常用水中,做飯和飲水總共隻需4~6升水,大約2/3的水用在洗澡和衝廁上。
德國環境部為此通過互聯網等形式,向公眾介紹節約用水的小竅門。政府首先倡導改變個人用水習慣,例如,盡量使用淋浴而不是浴缸洗澡,這樣最多可以節約70%的水,同時也降低了加熱水所需要的能耗。
在技術環節上,政府建議公眾在購買抽水馬桶、洗衣機時,注意選擇節水型產品。德國降雨比較充沛,雨水利用具有很大潛力。廁所用水並不需要達到飲用標準的自來水,因此可以考慮用儲備的雨水來代替。在德國一些州和社區,當地政府提供一部分補貼,鼓勵和幫助居民購買雨水收集設備。專家建議,給花園澆水最好用雨水。另外,最好早晨或者晚上澆水,而不是中午,這樣可以減少蒸發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