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羊城,風乍起,春雷鳴,淅淅瀝瀝的春雨下個不停。花開花落,流水無情人有情,又是一年的清明節。在這思念的季節,記憶的閘門一扇扇打開,失落了的許多往事,時不時地在腦海回放。
今年清明節連著周末有三天的假期。女兒在節前從北京飛深圳出差,三號下午就回到了廣州,清明節本來就要回來,公私兼顧,天遂人願,省了來回的交通費。當天晚上我們一家子就回到了肇慶。
英雄樹
第二天清晨,我習慣性地走到星湖畔,領略七星岩的湖光山色。出門時才發現天空飄著毛毛細雨,天氣有點涼意。沉睡了一夜的湖麵,雲霧繚繞,在輕風的吹拂下,散發著嬌慵的氣息,越發令人憐愛。天氣不好的緣故,廣場周圍空蕩蕩的,隻有三五個穿著紅色休閑服的老太太,冒著飄灑的細雨起勁地練著扇舞,一舉手一投足,有板有眼,在朦朧的晨曦中,十分的養眼。伴舞的音樂聲,穿透天空的寂靜,被驚醒的小鳥,在周圍的樹上“撲通撲通”地飛起,仿佛也在聞歌起舞。邊欣賞邊走著,停下腳步,分享舞者的快樂。“咚”的一聲,一道紅影從天而降,嚇了我一跳,原來是旁邊的木棉樹上掉下了一朵紅彤彤的木棉花。風骨鐵錚的幾棵木棉樹,靜靜地守候在七星岩牌坊兩旁,紋風不動,挺拔峻峭。廣東人十分喜歡木棉樹,花開富貴,紅紅火火,廣州市命之為市花。春天裏,映日紅花,美麗得驚心動魄。百越之地多潮濕,木棉花曬幹後煮水,是廣東人極好的去濕茶,它的樹皮也是中醫良藥。說木棉樹全身是寶,一點也不為過。俗話說,木棉花開,冬天不再來。意思是說木棉花開了,溫暖的春天也來臨了。花開花謝,春去夏來,木棉樹是南粵大地的春的使者。
清明時節的木棉樹花期快要過了。眼前那幾棵木棉樹,幹枯的樹丫上依然掛著朵朵碩大的紅花,像一支支燃燒的火炬,直指雲霄。昨夜風雨飄零,牌坊地下落紅朵朵。走前幾步,拾起幾朵完整的紅花,聞著花的清香,腦子閃過陸遊“零落成泥輾作塵,隻有香如故”的詞句,眼前樹上樹下的紅花,鮮豔不變,本色不改,沒有絲毫的猥瑣,木棉樹稱之為英雄樹,恰如其分。抬頭凝視牌坊上朱德老總題書的“七星岩”牌匾,蒼勁有力,氣勢恢宏。木棉樹守衛著中國風的牌坊,自有一種天地豪情的英雄氣概。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裏,觸景生情,眼前的英雄樹自然而然地觸發了我對肇慶人傑地靈的仰慕。西江流域,星湖多驕,引無數英雄折腰。朱老總題書,葉元帥名句,千古吟唱;曾記得崢嶸歲月,滾滾西江水,葉挺獨立團吹響北伐的號角;一代將領蔡廷鍇,率羅定鄉親,出西江,威震黃浦江。改革開放,平凡的建設者,也綻放著生命的光彩。春天裏,木棉花開紅似火,英雄樹,南粵大地競風流。滾滾紅塵東流水,江山銘記“中國夢”,清明時節,一瓣心香緬懷先烈。
回家路上
上午八時許,我們兄妹一家驅車趕往羅定,正常的車程是一個半小時左右,上午完成祭祖活動,下午就能回到肇慶。
風在吹,雨已霽,端州城裏,人流車流如潮。大車小車摩托車,鮮花祭品滿載。車行半小時,我們還沒有走出市區,平日不怎麼堵車的道路,這時卻水泄不通。前後左右,時不時地傳來幾聲刺耳的喇叭聲,企圖玩一把乾坤大挪移的駕車高手,也插翅難飛,隻能打開車窗,探頭張望。清明時節,我們家鄉,無論貧富,不舍遠近,遊子歸家。
小時候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詩句,總覺得清明時節,淒淒慘慘,悲痛欲絕,“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的畫麵一直烙印在心底裏。長大後才知道,清明節氣,是登高望遠、采擷踏青的好季節。時代更迭,移風易俗,清明節氣已成為今人的節假日,少幾分憂傷,多一次親人團聚,曆久彌新地詮釋著親情和家風的延綿。離開老家多年,每年的這個時候,花開枝散的宗親,四海一家,都會回到老家,掃墓祭祖,緬懷先人,祈禱逝者的安息,祈佑家人的安康,勉勵晚輩發憤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