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蔥的痕跡》後記(1 / 1)

合上筆記本電腦,凝望窗外的香樟樹,綠嫩嫩的新葉迎風搖曳。回味著已存盤的文字,心中竟有一種前所未有的釋然。時光輪回,一段段文字,如同一個個記載著歲月的年輪,已鐫刻在靈魂的最深處;又像一壇壇陳年老酒,能伴我沉醉在春夏秋冬。

人的一生,走不出情感這片土地,尤其是我們這代伴隨著共和國成長的“50”後。生活的甜酸苦辣,醞釀了人生的醇香。有人說,歲月是一本書,翻得不經意會錯過,讀得太認真會流淚。的確,每一次翻閱,我都有不一樣的感受。五十知天命後,常常想把這些感受感悟記錄下來,以文字為友,用文字養心,讓自己在繁華的浮躁中靜下心來,享受生命的快樂。

春花秋月,落葉歸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總能觸動我心靈深處的那根弦,引我思緒翻飛、感慨頗多。有了感觸,就迫不及待地用文字的形式保留下來,作為一種追憶,一種挽留。

於是,這些年來,便有了這些關於歲月的文字。或是對流逝歲月的追憶,或是對已逝父母的懷念,或是對青春歲月裏迷茫與激情的思索,或是對故土他鄉的暢懷,或是對家人團聚時其樂融融的重溫。或僅僅是關於情感的一種抒情,一絲感慨,一點緬懷……

近幾年來,熟知我個性的友人常催促與鼓勵我將文字結成集子,與他們一同分享這份對生活、對歲月的感悟。我遲遲未動筆,一方麵固然是對自己的文字不甚滿意,另一方麵是工作較為忙碌,抽不出時間修改。但想到這些年寫下的文字很快就有一個歸宿,心中未免添了幾絲莫名的衝動。有了衝動,就有了行動。這些日子,我把發在博客裏的文字一一整理出來,竟然使我大吃一驚,有關情感的文章竟有近十萬字,而且其中大部分在雜誌上發表過。心香一瓣,算是對親朋好友善意的一種交代,感恩大家一路的關心與扶持,同時也是對已故父母,對故鄉情結的一種報答。連日來,我抓緊時間修改,終於有了今天這一本《青蔥的痕跡》。

一個集子的出版,總免不了一些熱心朋友的幫忙。本書在編輯出版的過程中,得到了諸位師友、親人的支持與幫助。是他們的鼓勵與幫助,我才能得以成書。在此,我想真誠地對他們說聲謝謝。最後我特別要感謝的是《師資建設》主編黃明超先生,他在百忙之中撥冗為本書撰寫熱情洋溢的序言,並以“人生要有境界”定位這個小集子,那是對我作品最大的褒獎。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由於學力、見識所限,又是本職工作之餘塗鴉,加上時間緊迫,書中的錯漏定然不少。還望讀者和諸位高明不吝賜教,不致謬誤流傳。誠如是,則幸甚。

黃忠於廣州鄉間

2013年4月21日

出版說明

此係重慶華夏國學研究院組編、資助的“華夏國學文叢”第一輯,由《師資建設》編輯部提供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