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立蘇俄政府

11月7日(俄曆10月25日)晚11點,還在炮擊冬宮的時候,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就在斯莫爾尼宮開幕了。大會通過了由列寧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了以列寧為主席的蘇維埃俄國工農臨時政府(簡稱“蘇俄政府”)——人民委員會。

之後,起義隊伍在凱歌聲中以摧枯拉朽之勢,向全國推進。革命者所到之處,舊政權紛紛倒台。在十月革命後不到一個月內,莫斯科、羅斯托夫、諾夫哥羅德等全國的許多大城市先後被解放,大部分地區相繼建立了由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的蘇維埃政權。

為了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以列寧為首的蘇俄政府,遵守《和平法令》中所宣布的關於退出帝國主義戰爭的諾言。1月20日,列寧命令前線總司令杜鶴寧將軍,立即與德軍統帥部談判停戰問題。杜鶴寧拒不執行命令,列寧遂以蘇俄政府主席的名義,果斷地撤銷了他的職務,任命克雷連科接替。

1917年11月27日,新任前線司令克雷連科同德軍統帥部達成了休戰協議。休戰不等於停戰,期限一過,戰火即重新燃起。然而,俄國在經過三年多的帝國主義戰爭後,已經不起戰爭了。軍隊沒有鬥誌,士兵一心想回家;國民經濟處於崩潰邊緣,人民陷於饑寒交迫之中;被推翻的舊勢力時時在夢想複辟。如果布爾什維克違背國情、民心,執意戰爭,就會斷送新生的紅色政權。

因此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府,多次呼籲交戰國各方立即在各條戰線上停火,開始和平談判,但是都被一一拒絕了。不僅如此,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協約國,還要求蘇俄的軍隊在東線發動進攻,牽製德、奧的龐大兵力。在這種情況下,列寧隻好尋求與德國單獨議和,簽訂停戰協定。但是,他的主張,既遭到了德國主戰派的刁難,也受到了布爾什維克黨內多數人的抵製。

在德國,盡管有一部分人希望同俄國停戰,以便騰出手來全力對付英、法等國,但是另一部分人由於害怕俄國革命波及國內,竭力主張一舉摧毀立足未穩的蘇維埃政權。德國政府的和談代表團團長霍夫曼將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布爾什維克黨內,以布哈林為首的“左派共產主義者”,一直主張和談必須終止。蘇俄外交人民委員(即外交部長)托洛茨基也支持布哈林的立場。他們認為,自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以後,歐洲國家很快將爆發革命,首先是德國將爆發革命。這樣,革命後的德國就不會同俄國戰爭了。所以,俄國目前不要急於同德國和談,隻要挺過一段時間,危險就會自然解除。

針對布哈林等人的論調,列寧在1918年1月21日舉行的黨中央會議上,予以堅決的批駁。他說:“這種論調不過是一個空洞的、危險的口號,隻能斷送革命。事情明擺著,沙皇時代的舊軍隊士氣不振,再也不能打仗了,我們的新式軍隊還沒有建立起來。我不懷疑歐洲的革命會到來,但是在到來之前,蘇維埃政權將處於極其危險的境地。因此目前隻有一條路,就是盡快地取得和平,複員沙皇的軍隊,恢複國民經濟,建立新的、由工人階級組成的革命軍隊。假如能夠獲得幾個月的喘息時間,我們就有可能改造國家,就能夠為建立強大的工農紅軍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

可惜,列寧的這一主張,遭到了出席會議的大多數人的反對。

1月24日(俄曆11日),中央委員會舉行了專門會議,討論是否締結和約的問題。列寧在會上重申:“我們現在不得不簽訂和約。我知道,這是一個可恥的和約,但是如果不簽訂,我們的政府就會被推翻,而和約將由其他黨派掌管的政府來簽訂。”

這時,托洛斯基站起來說:“我主張,戰爭應當結束,軍隊應該複原,但不應該簽訂和約!”托洛茨基的意見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讚同,並且形成中央決議被通過。

2月初,以蘇俄副外交人民委員越飛為團長的蘇俄政府代表團,帶著中央決議,來到了布列斯特—裏托夫斯克,同德國代表團重新開始停戰談判。在談判中,越飛向德國人宣布:“蘇維埃俄羅斯政府願意結束戰爭,但是不願意簽訂和約。”這一聲明激怒了德國代表團團長霍夫曼將軍,他冷冷地說:“既然貴國不願意簽訂停戰協定,那麼根據我的理解,當然是想把戰爭繼續打下去。好吧!我們最好是在戰場上見!”說完,他招呼德國代表團成員揚長而去。

幾天以後,德國軍事當局宣布:“休戰期限已過,德俄雙方重新處於戰爭狀態!”

在得知停戰期限結束的消息後,列寧焦急萬分。他馬上召開中央委員會會議,再次提出:“必須立即邀請德國人進行新的和談!”他的意見得到了斯大林、斯維爾德洛夫的支持,卻再次遭到了托洛茨基、布哈林、烏裏茨基等多數人的反對。

第二天清晨,列寧在中央委員會上又一次提出:“一小時也不能遲延了,必須立即締結和約。”

列寧依然是少數。可是就在休戰期結束的幾天裏,德國軍事當局已集結了精銳部隊,迅速向蘇俄境內推進。不到一個星期,就占領了其西部地區的許多城鎮,它的突擊隊已逼近了彼得格勒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