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一白的書房內。
“卓一白,我今天來的目的,你應該知道吧?”
“知道,琉菲,我真心實意地把你們二人當作朋友,所以,不會隱瞞。我們卓家,的確和朝廷有著血海深仇,你聽我慢慢道來。”卓一白的眸子幽深悠遠,如同煙波浩淼的海麵,讓人看不出他真正的心思。
原來,卓家的先祖,和公孫即墨一樣,是同為大宋打天下的開國功臣。卓家原本不姓卓,他們的先祖,就是大宋赫赫有名的五名開國功臣之一宇文元和。
宇文元和自幼聰穎異常,天賦極高,宇文家原本就是世代書香,受家庭的熏陶,他從小就深思好學,喜歡讀書,對經典子集之書,都非常熟悉。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術數之類,更是潛心研究,頗有心得。他的記憶力非常好,讀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而且文筆精彩,所寫文章,常常是一鳴驚人。
那時,大宋的開國皇帝趙克用剛剛起兵不久,聽聞他的才名,派人到梧州去請,接連三次閉門羹,趙克用並未氣餒,第四次,他親自登門,天不亮就到了宇文元和的家中,宇文元和當時還未起床,他跳進院子,灑水掃地,並做好了早飯等候宇文元和起床。
宇文元和聽到聲音不對,命妻子起床去看,這才知道是趙克用來了。
趙克用端上早飯,宇文元和卻不為所動,隻是請他與自己一起用餐,席間,兩人漸漸開始互為欣賞,這一頓飯,從早晨吃到了日暮時分,然後,宇文元和跟著趙克用離開了家。
正所謂:‘狡兔死,走狗烹;蜚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大宋基業奠定初定之時,宇文元和休書一封,派人秘密送給了自己的妻子,讓她把最小的兒子送走,並改了姓氏,安頓在清源城,對外,則宣稱小兒突然夭折。
那時候,宇文元和的小兒子隻有十一歲,身邊陪伴他的隻有一名心腹家人和宇文元和的舅兄,他們隱姓瞞名,改為卓姓,時因戰亂,人口戶籍不定,哪裏有人管得了許多,因而並沒有人懷疑他們。
天下大定以後,宇文元和果然所料不錯,趙克用開始清除開國功臣,宇文元和,自然不能幸免。更加上他的聲明遠勝趙克用,趙克用早就對他心生不滿,找了一個反叛的名頭,將他全家處斬了。
大宋建朝至今已近五百年,說來也是奇怪,卓家的子孫,卻一直沒有壯大起來,曆經數代,仍是一脈單傳,到卓一白這一代,仍如是。
琉菲和青音互視一眼,原來如此。
卓一白道:“我們卓家的秘密,除了父母雙親,並無人知曉,我也不知道哥舒安怎麼會知曉我們卓家的事情,琉菲,我向你發誓,卓家與朝廷的血海深仇,早已化為過眼雲煙,我們卓家,很滿足於現在的日子,就算報了仇,又能如何?卓家一脈單傳至今,倘若有個閃失,豈不是更加愧對先祖。”
琉菲一直盯著他的眼睛,卓一白的眼睛,烏黑晶亮,如明月照渠,清雅淡然。那裏麵,明明白白的寫著卓一白的心思,不知為何,琉菲選擇了相信,卓一白,不會騙她。
“卓一白,我相信你。如果有機會讓你改回姓氏,我一定幫你。”
卓一白點點頭,琉菲有一顆剔透的玲瓏心,卓一白的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改回自己的姓氏,光明正大的改回來。
“對了,琉菲,這是荔枝給你的密信。”
琉菲打開密信,臉色不知變了幾回,看到最後,哈哈大笑,“師父,卓一白,荔枝比我要細密的多,她已經查到田連宇的下落,真正的田連宇,就在藏書樓,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不動聲色的救出田連宇。”
青音狐疑道:“那藏在田家書房的人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