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童年時代
在不列顛島中部的沃裏克郡一座古老而繁華的小城——斯特拉福,居住著大約一千五百名居民,美麗的艾汶河貫穿全城,城內綠樹成陰,風景秀麗。英國引以為豪的偉大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就出生在此地。從此,這座默默無聞小城的命運,發生了改變。
莎氏家族世代以種田為生。威廉·莎士比亞的祖父理查·莎士比亞住在離斯特拉福城三英裏的一個村莊,他租種附近貴族地主的土地。這位地主叫羅伯特·亞登,他有一幢木結構的精致農舍,還有幾個穀倉。他膝下有八個女兒,最小的叫瑪麗。
瑪麗和威廉·莎士比亞的父親約翰·莎士比亞從小一起長大,日久生情,成年後兩人便墜入情網。瑪麗父親對於這門婚事,當然並不滿意,從家境和地位來說,莎士比亞家族是無法和他們相比的,他雖然極力阻撓女兒的婚姻,無奈無濟於事,瑪麗非約翰不嫁。約翰·莎士比亞雖是佃農出身,但他並不滿足自己的現狀,他明白,必須改變自己的處境,才能贏得瑪麗家族的尊重。
約翰和瑪麗完婚後不久,羅伯特·亞登就去世了,威廉便從其嶽父家族中繼承了一筆遺產,包括兩處住宅、五十英畝田地和一些現金。但他並不願意坐享這些財產,更不希望像父輩一樣,一輩子在農場耕種土地。他渴望擺脫世世代代傳下的農家生活的影響,於是就帶著瑪麗遷居斯特拉福城。
斯特拉福是沃裏克郡一座重要的城市,距倫敦約一百英裏,與英國中部的牛津等曆史名城交通往來也非常便利,經營各地農產品,也加工各種原材料,如羊毛皮等。
這也是一座充滿歡樂的城市,居民們喝酒聊天,過著輕鬆愜意的生活。城內有二十幾家酒店,都以“天使”、“天鵝”、“熊”、“王冠”等命名。當時用艾汶河的河水釀造的“斯特拉夫酒”在歐洲十分暢銷,據說飲用此酒會帶來靈感,頗得文人的青睞。有家雜誌曾經概括該城為“一座不無優雅、魅力和風采的市鎮”。
十六世紀的英國,手套製造業非常盛行,頗有商業眼光的約翰·莎士比亞看中了這一行業,也開始經營羊皮手套生意,同時還經營羊毛、木材和糧食等生意。他飼養牛羊,修剪羊毛,製作羊皮手套。他的手套做工精良,款式新穎,在當地很有些名氣。由於他吃苦耐勞,經營有方,生意蒸蒸日上,家道也逐步殷實。他在鎮上還購買了兩處房產,社會地位也隨之提高,成了斯特拉福社會名流之一,並開始進入官場,在市政委員會擔任職務。
定居斯特拉福城後,約翰夫婦倆體味著新生活的樂趣,也感受著城鎮生活的魅力。婚後他們先後育有兩個女兒。1564年4月,夫婦倆又迎來了他們第三個孩子的誕生。
那是一個春光明媚的中午,約翰還在市政委員會工作,鄰居跑來告訴他:“莎士比亞先生,你快回去吧,你太太快要生了。”
聽到這一消息,約翰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急匆匆地趕回家中,在家門口就聽到了嬰兒響亮的啼哭聲,兒子等不及父親趕回家,已經迫不及待地來到這個世界上了。看著躺在床上產後虛弱的妻子和繈褓中的兒子,約翰喜不自禁,他對著瑪麗溫柔地說:“親愛的,我們終於有兒子了,就叫他威廉吧。”
“威廉,我喜歡這個名字。”瑪麗輕輕地說。
繈褓中的小莎士比亞十分乖巧,他不哭不鬧,總是瞪著好奇的眼睛注視著對他寵愛有加的父母,注視著這個奇異的世界。
議員家喜添人丁,前來祝賀的人絡繹不絕。“我一定要把威廉培養成為有出息的人!”約翰大聲地對人們宣布。小莎士比亞卻忽閃著眼睛,對著他咧開嘴笑了笑,好像聽懂了父親的話似的,惹得大人們哈哈大笑。飽嚐生活艱辛的約翰已經暗自下定決心:要好好培養威廉,讓他受到最好的教育,躋身上流社會,成為體麵的人。
1564年4月26日,約翰帶著小莎士比亞來到著名的聖三一教堂接受洗禮。這座教堂建於十三世紀,位於艾汶河北畔,是市內享有盛名的建築。雄偉的高壇和鍾塔倒映在艾汶河的粼粼波光中,令人流連忘返。
那時,天主教依然保留著嬰兒出世後盡早接受洗禮的老習俗:洗去孩子靈魂上的原罪。雖然莎土比亞具體的誕生日期不為人所知,但根據一般人出生三天後接受洗禮的習慣來看,人們推斷莎士比亞的出生日應該是1564年4月23日。
孩子降生的喜悅,並未衝淡約翰夫婦對孩子命運的擔憂,因為當時恰逢英國瘟疫流行,斯特拉福也未能幸免於難。約翰清楚地知道當時的嚴峻現實,該如何保護小生命不受到疾病的侵擾呢?
瑪麗當機立斷,她對丈夫說:“我把威廉帶回我父親家吧,那裏空氣清新,也遠離疫區。”
雖然舍不得剛剛出世的小威廉·約翰還是同意了妻子的決定。這使幼年的莎士比亞逃過了一劫。
隨後的日子裏,小莎士比亞一天天長大了,到了會說話的年齡。和別的男孩子不一樣,他不喜歡舞槍弄棒,卻經常纏著大人們給他講故事。
“媽媽,給我講個故事吧!”這是他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媽媽總是盡力滿足他的要求,經常帶著他,給他講一些美麗的傳說和故事,姐姐也喜歡編故事給弟弟聽。聽故事時,小莎士比亞還會提出各種各樣古怪的問題,弄得媽媽和姐姐經常回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