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節棉田(2 / 2)

而此時最大的輕工業無疑就是棉麻為主的紡織業,紡織廠的發展一日千裏,許多人都看中了紡織行業豐厚利潤,以前有投資的紛紛加大投資,沒有投資的也紛紛進入,根據估測,今年整個大漢境內的紗錠將超過二百萬綻規模,而且還在持續增加中。

紗錠的增加,使得棉花使用大增,而漢軍境內棉田的種植麵積增加數量卻有限,棉花價格已經飛速上漲,從原先每擔十五塊銀元左右上升到三十餘塊,差不多翻了一倍。

棉花價格如此高漲,甚至引得一些清廷境內的地主,商人紛紛向漢軍境內走私棉花,進口更是大增,上海港口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從印度、美國等地運過來的棉花進港,從印度進口的棉花由一年二百萬磅左右一下子增到每月近百萬磅,倒是讓英國人感到一絲安慰。

在各人紛紛進入紡織行業或加大投入時,一直是紡織行業龍頭老大的恒順紡織廠卻沒有擴產的打算,而是開始在各處圈地,引進棉種,改造棉田,開始對棉花種植進行大規模投入。

長江邊這塊灘塗地,正是恒順紡織廠先期圈占的一塊地之一,總麵積達到一萬畝。

中國人太多,耕地太少,而棉花種植正是勞動密集性產業,眼下大規模進口棉花是迫不得已之事,王韶自然不希望棉花的來源受製於人,擴大棉花種植麵積就成為必然,可是糧食的安全也不能不考慮,擴大棉花種植不能與糧食爭地,那些原本的灘頭,鹽堿地就成為首選。

王韶記得,後世在江南就有改造灘塗地和鹽堿地種植棉花的成功經驗,如今依樣畫葫蘆,如果成功,漢軍境內就可以多出數百萬畝棉田。

一名三十多歲,腳上還帶著泥土的木訥漢子被帶到王韶麵前,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響頭,才道:“小人參見王爺。”

“免禮吧,你就是這片棉田的管事?”

“回王爺,小人正是。”

看到這個漢子腳上的泥土,王韶心中暗自點了一下頭,作為一名管理上萬畝棉田的管事,能夠親自下田勞作,起碼說明了此人認真負責的態度。

“怎麼樣,這塊棉田如何,能不能高產?”

“回王爺,棉田雖然剛剛改成,肥力卻極厚,棉花的長勢也極好。”說起棉田,原本木訥的漢子頓時有點眉飛色舞起來。

這是一塊灘塗,並非鹽堿地,灘塗雖然表層是沙子,其實下層卻極為肥沃,全是長年積下的淤泥,如果是鹽堿地,恐怕就沒有這麼快見效了。

“嗯,要注意防水,千萬不要讓水淹了。”

“王爺放心,我們對棉田進行了增高,又修了溝渠,淹不了。”木訥漢子回到,心中卻暗自佩服,沒想到王爺連棉田怕水淹也知道。

“那就好,你估計一下,這片棉田畝產量能有多高?”

“回王爺,這是第一年,加上這個棉種是新品,小人不太好估。”木訥漢子搖了搖頭,臉上現出一絲為難。

“沒關係,你大膽估一下。”

“單從長勢來看,估計三畝產量會有二擔左右。”木訥漢子還是按自己以前的經驗報了一個產量。

三畝兩擔,相當於畝產四十公斤,與後世棉花平均一百多公斤,的產量沒法比,不過在這個時候仍然是少有的高產,一些農戶管理不善,加上使用的是貧地種植,畝產量甚至不到十公斤。

“好,等到棉花采摘時,孤會再來一場,如果真達到三畝二擔,孤會重重有賞。”

聽到王韶的話,旁邊的人都是露出羨慕的目光,眼前的這個小小棉田管事,很可能憑此就飛黃騰達。

木訥漢子也是一臉激動,急忙又跪下:“小人謝王爺,必不負王爺所托。”

看到對方又跪下,王韶臉上露出一絲無奈,雖然屢次在報紙上發布了大漢廢除跪禮的消息,隻是許多人還是習慣下跪:“免禮吧。”

“是。”木訥漢子這才起身。

看過灘塗種植的棉田後,王韶又來到了一處鹽堿地,這處鹽堿地比剛才灘塗麵積還大,足有數萬畝,上麵同樣載種了棉花,不過顯然長勢沒有灘塗上好,據管事預測,畝產可能隻有三十公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