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對鄉村旅遊比較普遍的認同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以農民所擁有的土地、庭院、經濟作物和地方資源為特色,以為遊客服務為經營手段的農村家庭經營方式。真正的鄉村旅遊至少應包含以下內容:一是以獨具特色的鄉村民俗民族文化為靈魂,以此提高鄉村旅遊的品位和豐富性;二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充分體現“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幹農家活、享農家樂”的民俗特色;三是鄉村旅遊的目標市場應主要定位為城市居民,滿足都市人享受田園風光、回歸淳樸民俗的願望。
中國社會科學院魏小安研究員認為,中國的鄉村旅遊目前已形成五種模式:一是大城市近郊的“農家樂”;二是高科技農業觀光園;三是農業新村,特點是經濟發達、鄉村城鎮化,在發展中有意識地使本村成為有特色的目的地;四是古村落的開發;五是農業的絕景和勝景,如桂林的龍勝梯田和雲南的元陽梯田等。
“農家樂”是鄉村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成都是最早開展“農家樂”旅遊活動的城市。據統計,截至2005年底,全省“農家樂”經營接待戶總計就達到17037家,“農家樂”旅遊吸納的就業人員為237920人,“農家樂”接待的旅遊者高達8244萬人次,旅遊接待收入246881萬元,上繳稅費達到9049萬元。其中,除成都市以外的各市、州“農家樂”經營接待戶總計達到11441家,就業人員達到74028人,旅遊接待量為5706萬人次。旅遊接待收入達到173928萬元,上繳稅費合計達到5706萬元,“農家樂”成為地方經濟新的增長點,也成為貧困地區農民致富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的經濟來源。
中國擁有56個民族,尤其是西部地區,少數民族文化獨具特色,保存也比較完好,具有發展高端鄉村旅遊的良好條件。貴州的國際合作鄉村旅遊示範項目已開始啟動,將與新西蘭、愛爾蘭等國專家一道,在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實施反貧困戰略,鄉村旅遊的標準化等方麵進行積極探索,以尋求本土化、中國化的鄉村旅遊發展之路。
六、綠色的消費潮
1.“恒溫”消費
幾乎所有的消費都意味著碳排放的增加,恒溫消費是對消費碳排放的直接扼製,目標是使消費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量最低。恒溫消費,是對我們燥熱的非理性消費降溫,更是為正在“溶化”的地球降溫。
“綠色革命”浪潮下,針對人們的“恒溫”消費需求,綠色商品大量湧現。綠色服裝、綠色用品在很多國家已很風行。瑞士早在1994年就推出了“環保服裝”,西班牙時裝設計中心早就推出了“生態時裝”,美國早已有“綠色電腦”,法國早已開發出“環保電視機”。綠色家具、生態化的化妝品,也走人了世界市場;各種綠色汽車正在駛入高速公路;使用木料或新的生態建築材料建成的綠色住房也已出現。總之,綠色恒溫消費已滲透到人們消費的各個領域,在生活消費中越來越占據重要的地位。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恒溫消費離我們也並不遠。選擇節能空調,少用冷氣多吹風扇;使用節能燈泡,取代鎢絲燈泡,節能約60%;盡量選用公共交通工具;開車選擇低碳環保的新型燃料,降低汽車尾氣排放;采用電子購物,從而限製實際購物的溫室氣體排放;采購中空玻璃,不僅把熱浪、寒潮擋在外麵,還能隔絕噪音,降低能耗。
據有關民意測驗統計,77%的美國人表示,企業和產品的綠色形象會影響他們的購買欲望;94%的德國消費者在超市購物時,會考慮環保問題;瑞典85%的消費者願意為環境清潔而付較高的價格;加拿大80%的消費者寧願多付10%的錢購買對環境有益的產品。日本消費者更勝一籌,對普通的飲用水和空氣都以“綠色”為選擇標準。
(1)低碳的習慣
作為“恒溫”消費者,在購買、選擇消費品時不僅要從商品的性能、價格等“現實”方麵作出考量,而且更要從低碳經濟、環境保護等方麵進行衡量,要更多地去選擇低碳型消費品。養成低碳消費的習慣就在舉手投足之間,下麵給出一些小建議。
您可以加入綠色出行的行列,降低交通能耗。即多選擇公共交通,減少私家車使用;短距離優先考慮自行車或步行;盡量選用低排量、低汙染、清潔環保型的機動車;多考慮結伴同行或“拚車”。
您應在日常生活中留心節能降耗,減少居住能耗。主要包括住宅的照明、生活熱水、采暖、家電使用等方麵。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小細節上留意節能降耗,這是消費者身體力行低碳消費最切實的途徑。從節電、節油、節氣等點滴做起,減少日常生活消費中的能量耗用;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節約資源,減少垃圾等。除此而外,吃飯、穿衣的能源消費也不可小覷。
您要做到適度休閑,降低休閑能耗。這指的是人們在劇場、商場、健身房等非工作場所進行各種休閑娛樂活動時消耗的能源。不進行以高耗能、高碳排為代價的“麵子消費”、“奢侈消費”,不買過大的房子和豪華轎車,減低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