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公主勳萬民稱頌,琴師宮廷突遭變(2 / 2)

喬城知道此人絕非尋常,有所顧忌而不敢出手抵抗或大聲呼救。他知道隻要他有反抗意圖,男子必能在轉瞬間將他立斃。但男子既冒險來宮中相見,必不會無緣無故輕易傷他性命,一想之後便坦然了,問道,“在下與公子素不相識,不知公子這話從何說起?”

似是讚賞喬城的勇氣,男子點點頭道,“我果然沒看錯人。”說完他頓了頓,雙眼環顧四周,沉聲道,“此處多有不便,如果先生信得過我不妨隨我去宮外詳談。”

“我有選擇嗎?”喬城苦笑。

自大公主將要去邊疆和親的消息傳出以後,朝野上下為之震動。百姓無不感念其恩德,更有文人雅士作詩相傳,讚頌她為蒼溪社稷民生作出的不朽功勳。

而與此同時,宮廷之中也在悄然發生異變。宮廷第一樂師喬城神秘失蹤,他別院的宮女侍衛親眼見到他回了寢宮,但一直不見他出來。推門進去才發現早已人去屋空。陛下調遣禦前侍衛在宮中四處搜尋,未果,盤問守門各侍衛,皆聲稱沒看到喬城出宮。憑喬城一己之力不可能獨自離開而不留一絲痕跡,莫非是有人潛入將他帶走?陛下大駭,嚴令知情人封鎖喬城失蹤的消息,以免引起朝野動蕩,民心不穩。從宮外另調三千禦林軍圍守皇城,名義上是為大公主遠嫁邊疆保駕護航,實則是擔心有人再次暗闖皇城。

簡素雪忙於學習婚禮上的各種禮儀,為盡快適應西蕃生活,她還必須抽時間學習吐蕃語言、風俗人情以及貴族的各種規矩。除了休息和吃飯時間,每天這些繁瑣的事務幾乎占據了她所有的空閑。她無暇顧及其它,幾乎到了不問世事的地步,但不問不代表不知道。從身邊的宮女太監們躲躲閃閃的話裏,她知悉了喬城失蹤的消息。

出去了就不要再回來,像以前一樣浪跡天涯也好,繼續做瀟灑恣意的琴師也罷,也強過待在這囚籠般的令人窒息的高牆之內。對於喬城的失蹤,眾說紛紜,但簡素雪直覺喬城不會有什麼危險。第一,喬城隻是一介琴師,縱然蒙陛下青眼相看,在朝廷中地位無足輕重,不會有人因為朝政劫持他。第二,歹人有如此出神入化的本領能在神不知鬼不覺中綁走喬城,若真想對喬城不利不必如此大費周章帶出宮去。她料定喬城安然無恙心中便少了份牽掛,隻是她遠嫁西蕃,此番一別,恐今生難再見,可惜那一曲劍魂再無合奏機會,今後也隻能變成獨響。不能再見喬城一麵,也無甚遺憾,她可以安心去履行自己的職責,而他,去過著她向往的生活,替她活出非凡恣肆的生活,這已足矣!

然而對於喬城失蹤一事,並不是所有人的態度都如簡素雪般淡然。簡紅裳初時大駭之後冷靜下來分析,猜測喬城的失蹤可能跟簡素雪的和親有關係,畢竟那天她親眼見到喬城想把簡素雪帶離皇宮。然對於喬城是如何在守衛固若金湯層層戒備森嚴的皇城中溜出去的卻百思不得其解,依她對喬城的了解,憑他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做到。若是有人幫助喬城,那這人跟喬城是什麼關係?此人的目的是什麼?恐怕不隻是為了破壞和親這麼簡單。難道是一直對蒼溪虎視眈眈的外邦存心挑起朝廷跟西蕃的矛盾,引發雙方戰事,再趁蒼溪與西蕃兩敗俱傷之時再來螳螂捕蟬?若是如此為何不直接擄走簡素雪,豈不更簡捷?雖然簡素雪暫時沒有危險,未免和親之事節外生枝,簡紅裳還是增調護衛保護雅竹齋,並派暗衛隱藏行跡暗中保護簡素雪,時刻注意她身邊的人。

雖猜測不出前因後果,簡紅裳絲毫不敢怠慢,密令欽差派人去民間四處巡查,尋找喬城的下落,遇到可疑的外邦人或者亂黨及時上報,審訊盤查。但在民間暗訪了一個月,眼看和親之期漸近,西蕃的接親隊馬上就會到達京都,卻沒有尋到一絲關於喬城的蛛絲馬跡。喬城好像是落入海裏的一滴水,就這麼蹤影全無,消匿於市井之中。

簡紅裳為喬城之事焦頭爛額,還要分神主持兩國和親的各項禮儀,時時防備大婚典禮上的突發狀況。自以為百密而無一疏的她絲毫不知道事關蒼溪的更大變故正一步步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