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你的身體會說話:無處不在的身體語言(2 / 3)

這些“無聲的語言”,利用各種身體符號體現出來。此時,人們雖可以在語言上偽裝自己,但身體語言卻能“出賣”他們的心境。因此,身體語言不但成為破譯人們體語的密碼,而且成為人們準確地認識自己和他人的一種工具。

由此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在一個解讀身體語言的高手麵前,一個人其實並沒有秘密可言。因為我們的大腦還不具有可以控製我們身體的每一個毛孔的強大能力。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笑一顰,已經把你出賣了,讓你根本沒有秘密可言。

撲克牌誕生至今已有數百年曆史,雖然撲克的遊戲方法千差萬別。但是作為一種遊戲,成為一名撲克高手的首要本領就是要判斷出對方手中究竟掌握著怎樣的一副牌,然後根據對方手中的牌,決定自己出牌的對策和順序。

在牌桌上,我們無法知道對方手中的牌,對方也不知道我們手裏究竟拿著什麼樣的牌。我們估計對方牌的信息的辦法,除了技術上的,還可以依靠解讀對方身體語言的能力。所以,遊戲的雙方就需要不斷地掩飾自己真實的想法,盡可能地控製自己信息的泄漏,讓自己的身體盡量減少信息的散發,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地觀察對方,從對方的刹那表情、不經意的動作中找到推斷對方手中牌的信息的蛛絲馬跡。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會不斷地誘導對方,而與此同時,對方在小心判斷你行為真假的過程中,也在絞盡腦汁地想讓你誤入他的陷阱。一個好的撲克牌高手會在和對方的較量中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判斷,當他完全掌握你的身體語言對應的密碼的時候,他就會完全將你打敗。比方說,一個玩家會經常舔自己的嘴唇,這個動作代表了三個方麵的內心想法:一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有可能代表他手中的牌比較差,讓他感覺到擔憂;二是一種期待的心理表現,就好像是我們正麵對一桌豐盛晚宴之前的表現,代表對方已經抓到了一手好牌,而你已經被他幻想成了可以“宰割”的獵物;最後一種可能是他正在思考的一種表現。

一開始,一個撲克牌高手對這個動作拿不定主意,但是他會敏銳地注意到這個動作。幾輪過後,他就可以清晰地知道,對方在做出這個小動作的時候內心的真實想法了,從而將計就計,戰勝對方。

類似需要觀察的動作還有很多,包括對方的握牌方式、眼神,甚至還包括對方喉嚨中發出的哼唧、歎息,對方玩弄眼鏡、香煙、打火機的動作等。這些微小的身體語言密碼,經過撲克牌高手的分析,就會成為他們戰勝對方的秘訣。

也許你對打撲克根本不感興趣,但類似於在牌桌上發生的事情其實我們也常會遇到,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我們就是在不斷掩飾真實的自我,而偽裝一個需要展現在對方麵前的形象,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仔細看看兩位為了生意唇槍舌劍的談判雙方,他們不就好像是兩個牌手一樣,在不斷地向對方出牌嗎?

所以,最佳的建議就是:相信他的身體,身體語言才會說實話。我們一般人在用口頭語言傳遞信息的時候,往往會根據自己的利益來適當處理,甚至會撒謊。但是身體語言卻是誠實的,因為它是我們身體本能的表達,是真情實感的流露,其產生和表現是自發的、難以控製的,即使有人想通過長期的訓練來控製自己的身體,也是相當困難的。並且,人的身體語言太過複雜,所包含的細節太多,即便你刻意控製了其中的一個細節,也會在另一些細節上表現出來。

目前,大多數研究者都已經肯定了這樣一個事實:話語的主要作用是傳遞信息,而身體語言則通常被用來進行人與人之間思想的溝通和談判。在某些情況下身體語言甚至可以取代話語的位置,發揮傳遞信息的功效。假如不考慮文化因素的作用,同時發生的語言和身體動作所產生的作用應當是可以被預測的。因此,一個訓練有素的人應該能夠通過傾聽他人的話語而分辨出此人的姿勢動作。

為了能找到個更有趣的方式來解說身體動作的作用,我們不妨來談談那些看起來很“神奇”的占卜術。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沒有辦法理解一個算命或者占卜者是如何知道你那麼多的事情的,所以,你會認為這是一種神奇的本事。但根據美國學者的研究,這些從業者實際上是使用一種被稱作“讀心術”的方法來“讀”懂對方的想法的。究其根源,這種方法就是基於仔細觀察個人的身體語言信號以及對人類本性的理解而展開的一種解讀。也就是說,每當占卜師拿出水晶球認真觀察的時候,他實際上也在解讀每個人身體動作背後的深意。他將從對方的外表特征、談話以及提出的各種問題來對此人進行初步的斷定。最後,他會將所有收集到的信息都綜合起來,然後根據一些技巧和經驗來做出令你信服的猜測。當你驚異於他對你的描述竟如此接近你自身情況的時候。他就會開始對你的未來大放厥詞了。這時候他就不用再擔心你會對他的預測結果產生懷疑了。一來你這時對他已經佩服得五體投地,再說他的語言技巧永遠是那樣毫無定數,沒有任何確定的意義,可以很輕鬆地圓場。

由此可見,身體動作的坦誠絕對能將每個人真實的情緒暴露在他人麵前,甚至用謊言也無法掩蓋。所以,身體動作對於人們的溝通的確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

身體語言的基礎和特點

在人類幾千年的進化曆程中,我們已經習慣了有意無意地將自己作為觀察的對象,借助身體移動、麵部表情、姿勢、手勢以及與其他談話人的位置或距離等變化,來進行信息溝通,進而獲得關於自己和同胞們的身體語言知識。而在這一在分析過程中,為了能精確到位地解讀出每個動作的豐富內涵,首先就必須了解構成身體語言的基礎。

就好像我們平時說話的基礎是聲帶發出的聲音一樣,身體語言表達的基礎是身體的動作。我們身體無時無刻不在運動,從而產生各種各樣的動作。這些動作既包括明顯的,比方說揮手、移動;也有很多是微小、不易被發現的,如心髒跳動的加速、指尖的晃動,等等。科學家對數以萬計的人的動作分析、統計和歸納之後,將人體的動作分為四大類——避害類動作、身體恢複類動作、特殊象征類動作和親密型動作。

1.避害類動作

顧名思義,這種動作就是當我們遇到危險時,用來逃避危險的動作。但是需要解釋的是,在身體語言的範疇中所說的危險往往是指生物性危險。我們所說的避害類動作,諸如對噪音感到不耐煩時用手掩耳、光線過強時用手遮眼、氣味過烈時用手捂鼻等動作,都是一種生物性的行為,目的是為了擋住外界的強烈刺激損害我們的身體。對類似這種避害類動作的延伸就可以讓我們理解動作背後的含義,當內心萬分痛苦而哭泣時,用手捂著臉的動作也屬這一範疇之中,這是一種企圖掩飾性的勢態。

2.身體恢複類動作

這種動作是為了讓我們的身體恢複到原來狀態的一種動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撓癢,用手做出抓、擦、摸等動作,正是為了讓身體回到原來不癢的狀態而做出的恢複性動作。這些動作有時也會變成我們解讀身體語言的線索,當我們脫離本來的目的,陷入情緒混亂或緊張狀態時,往往會做出類似整理頭部的神經質的行為。男性方麵在做出抓頭動作兼有麵帶慍色和喘氣的現象時,我們可以視為不滿、困惑、害羞、痛苦等心態的直接反應。

3.特殊象征類動作

為了強調正在用腦筋思考,用手指或筆咚咚地敲頭、用手掌貼著頭部不動等動作,就屬於這一範疇之中。在痛苦或思考中兩手抱頭,也是這種特殊象征類動作。

4.自我安慰性動作

這類接觸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精神上的安定,是下意識所形成的心理作用造成的。在這一類的頭部接觸中,我們最常做出的動作就是逃過一劫後快速地拍打自己的胸口,這個動作並非是胸部不舒服,而是為了安撫剛才因為緊張而快速跳動的心髒。

除了這種快速拍胸口的動作之外,還有一種並攏中間三指或四指,手背朝外,輕輕拍打額頭的動作。這種動作大致上可看做是靦腆、困惑心理的表現。其動機在於試圖通過緊貼額頭的動作,去克服精神上的不平衡。

這四種動作就好像是我們說話中的詞組和語段一樣,互種含義的身體語言,通過對它們的解讀,可以獲知我們想要的信息。

接下來,我們要了解的是身體語言的主要特點。根據非語言學家的研究表明,我們的身體語言除了受一個人社會經濟地位,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響外,還要受到年齡這一重要因素的影響。行為學家經過研究發現,不少身體語言都有著會隨年齡的變化而漸趨成熟和隱秘化、複雜化的特點。自然而然地,一個人的年紀越大,他的身體語言就越成熟、越具有隱蔽性,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老年人的身體語言要比年輕人難解讀得多。

此外,男女之間除了在生理、文化、心理上存在巨大差異外,其身體語言也存在很大的差別。一旦你混淆了性別差異,這勢必會引起異性或同性的厭惡。所以,要想很好地與人交流,正確“解讀”體語,千萬不要忽視體語的性別差異問題。而身體語言的性別差異最明顯、最有意味的一點是:相比較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富有觀察力。

其實,當我們說某人富有“觀察力”,或“直覺”超強時,實際上就是指他(她)善於解讀他人的非語言信息,並能將這些非語言信息同語言信號進行對比的能力。女性似乎天生具有洞悉細微變化,破解各種非語言信息的本領,且生育過孩子的女性的洞察力會比沒有生過孩子的女性的洞察力更勝一籌,因為在養育嬰兒的最初階段,母親僅能通過身體語言和孩子進行溝通,在此過程中就已經不知不覺地發展了解讀身體語言的能力和技巧。

至於女性為什麼在總體上觀察能力要比男性強,醫學家為我們解開了謎底。通過核磁共振檢查男女頭部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女性大腦中有15個左右的部位可以用來評估受到的刺激,而男性大腦中僅有4~5個這樣的部位。並且女性的大腦組織是多軌道的,這也是她們能夠同時處理多件事情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男性總是難以成功地欺騙女性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即使他們不說話,他們的妻子也能夠憑借身體語言來探索他內心的秘密,了解到他們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