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歌舞團(1 / 2)

雲南石屏縣與小龍女的故鄉棚租村隔一座山梁,山這邊是峨山縣,翻過山梁是石屏縣。石屏縣一個名叫波溫忠的生意人,出生於雲南楚雄市雙柏縣,到石屏結婚生子,做生意掙了錢,對本地民間歌舞情有獨鍾,想投資成立演出隊,用土生土長的雲南民間歌舞,開辟文化保護和商業利用的雙重前景。波溫忠也是一個行動者,想到就做,四處招兵買馬,來到峨山縣,聽了小龍女純正的表演,就把她招去做演員。

小龍女會唱的本民間歌曲不多,去到石屏,才接受係統訓練和專門學習。為了保持民間歌舞的原汁原味,波溫忠的歌舞團裏不準播放現代歌曲,也不準人唱,小龍女每天接觸的都是本地民歌,日子一長,小龍女唱出山水草木的溫存,感受到踏實的依靠和體貼,喜歡上那些歌了。

石屏縣的私營民族歌舞表演隊規模不小,全團一百多人,集中住宿,集中排練和學習。有人學跳舞,有人學唱歌,小龍女學唱歌。以前不愛學,現在喜歡,才知道複雜。彝族的標準歌曲,是用彝文記譜,小龍女要把原汁原味的本地民歌學好,先要學彝文。她的父親是名聲遠揚的彝族民歌藝人,懂彝文,就被石屏縣的波溫忠請去,為團裏的演員上課,教彝文和民歌。

父親作為教師, 在小龍女工作的民間藝術歌舞團授課,小龍女做女兒多少年,第一次正式成為父親的學生。

原生態彝族民歌,用彝文才能把曲調記準,小龍女會說彝語,學彝文較快,記不住讀音和意義,就用漢文標注。她說的22個平音,33個中音,55個高音等,我未能全部領會,隻知道她勤學苦練,成為受人稱讚的民歌手,可以登台演出。

她的敘說引出了我的回憶,認識小龍女前,我去石屏縣走訪,欣賞過一台本地民族歌舞表演,那台演出叫《花腰放歌》。我和來自中國幾省的作家坐在一個寬大的露天場子上,看過台上的演員縱情狂舞,聽過穿雲破霧的花腰彝歌聲。

小龍女告訴我,那個石屏縣私人民族歌舞表演藝術團,排練出的最大一台節目,就是《花腰放歌》。

我看過的正是那台歌舞節目。那是一場很有規模的演出,從舞台布置、燈光設計到音響設備,再到服裝、表演和節目組合,很正式和隆重。

小龍女在那裏接受訓練,收獲不會小。

她確實收獲不小,在石屏縣的民族歌舞藝術團裏,她學彝文和民歌,還學彝族舞蹈和耍龍。花腰彝接受漢族耍龍習俗,卻按自己的理解,做出發揮改造。漢族是男人耍龍,花腰彝不管那麼多,男人耍龍,女人也耍龍,把耍龍當作人人參與的娛樂。小龍女每天耳濡目染,身體力行,學習各種花腰彝藝術樣式,祖輩的記憶漸漸複活,唱出的歌聲越來越純正。

2005年,峨山縣文化局組織全縣的原生態民歌演唱比賽,回家休息的小龍女聞訊報名,登台表演,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6年,雲南民歌手獲全國比賽金牌,原生態概念四處流傳,民間藝術的價值和尊嚴正引起注意。峨山縣歌舞團順應曆史,開發本地文化資源,重視原生態民歌,找到小龍女的父親,透露出招小龍女進歌舞團的想法。

小龍女的父親心潮起伏,自己一生學藝,會唱會彈會跳,以此為榮,卻藏在深山人未識。 眼看年華遠去,渾身才華無人繼承,難免孤獨。現在,縣領導登門拜訪,要招女兒進歌舞團,他很高興,打電話給女兒,小龍女半信半疑,更高興。

2006年春節,小龍女回家過年,再沒有返回石屏縣。那年,縣裏四處打聽,找來十多個原生態民間年輕歌手,一一考試,最後招收了小龍女和另一位男演員,現在那位男演員另有選擇,正式留在歌舞團裏的民間原生態歌手,隻有小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