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同事突然變成了上級,不知道該如何相處,到底是朋友還是上下級?
修行:無論外在形式怎麼變,目的不變。
小賈跟小劉是一個部門的同事,兩人平常關係還不錯,說說笑笑,從不忌諱。可自從小賈升職為部門經理後,兩人的相處便變得十分尷尬。小賈升職後變得非常嚴肅,對待從前像小劉這樣的同事非常苛刻,時常會因為他們犯了一點小錯誤而大發雷霆,跟從前的小賈判若兩人。可下班之後,小賈又跟小劉有說有笑,讓小劉不知道該如何相處。最讓小劉煩惱的是,下班後小賈約他一起吃飯時,經常詢問一些其他同事的工作情況,這讓小劉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像以前,我就能說某某上班又上網不幹活;某某又把責任推給別人,因為我們是平級,說這些就跟女人們嘮家常一樣。可現在我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因為這會讓其他同事誤會我打小報告。可不說吧,誰是什麼樣子,他心裏比我還清楚,我要不說就顯得我跟他不是一撥的。唉,弄得我左右為難,現在都不敢輕易應約跟他吃飯了。”小劉說。
我對小劉說:“人在被提拔之後,會產生焦慮,因為他不希望別人認為提拔他提拔錯了。為了證明自己這個領導當之無愧,他會不斷展現自己的長處,以表示自己比別人強。因此,他會變得強橫、控製欲強、不信任下屬。這都是對權力的不適應。因此他們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有的人時間短,有的人時間長。當下你能做的就是順應他的變化,讓他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其實你做得很對,減少跟他單獨見麵的機會。即便單獨見麵,也避免談論工作。不要覺得這樣做會跟他疏遠,疏遠是必然結果。他的角色已經變成了你的上級,心態會習慣性地以上級視角看你,所以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恢複從前的關係了。”
小劉想了想問我:“怎麼才能從心理上做到順應他的變化呢?我現在情緒有點轉不過來。”
我沒有正麵回答,而是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有個年輕人到寺廟找到老法師說:“老師,我要結婚了,可我很焦慮,不知道該怎麼做好丈夫的角色。”老法師說:“你怎麼當的男朋友,就怎麼當丈夫。”年輕人搖搖頭說:“不一樣,不一樣,角色變了,責任也變了。
我應付不了。”老法師笑了笑,從外麵拿了兩隻桃子進來。這兩隻桃子,一隻完好無損,一隻壞了一半。老法師說:“來,吃個桃子,你先挑。”年輕人說:“老法師您德高望重,您先挑。”老法師沒有謙讓,直接拿起那隻好桃子吃了起來。年輕人心裏有點不是滋味,心想:“老法師有智慧,有慈悲心,怎麼也不謙讓一下,當真要我吃壞桃子嗎?”老法師吃完後問年輕人:“你怎麼不吃?”年輕人看著那隻壞桃子皺了皺眉:“我不想吃。”
老法師笑著說:“你生氣了?你氣我為什麼不謙讓你?”
年輕人被猜中了心思,有點羞愧。
老法師問道:“我如果謙讓你,你會吃嗎?”年輕人搖搖頭:“當然不會吃。”老法師又問:“謙讓的目的是什麼?”年輕人回答:“讓對方吃好桃子。”老法師說道:“這就對了。謙讓的目的是讓對方吃好桃子,而我讓給你,你又肯定不吃,還不是我吃!那我不如直接拿起來吃了算了。”年輕人一臉茫然。老法師解釋道:“謙讓隻是個形式,目的是為對方好。不管形式怎麼變,目的不變就行。一切順其自然。”年輕人豁然開朗。不管是男朋友還是丈夫,目的是為了營造幸福生活,隻要目的不變,管他什麼形式!
小劉聽了這個故事,頻繁點頭:“我的目的是工作賺錢,不管別人怎麼變,不管我的上級是誰、同事是誰,我始終記住我的目的就行。這麼想,心裏就輕鬆多了。”
在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角色轉換”,是指每個人都要穿梭在不同的角色中,並時刻麵臨新舊角色的轉換。新舊角色的轉換必然會發生一些衝突,比如升遷、轉學、工作調動、家庭成員的增減等,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刺激,需要一段時間進行適應。在協調新舊角色轉換的衝突中,常用的方法是“空椅子技術”,簡單來說是體驗衝突。
就以小劉的事件為例。拿兩把空椅子,麵對麵放著。先讓小劉坐在一把椅子上,以“小劉角色”出現,讓他盡情宣泄、傾訴心中的不滿、擔憂和焦慮。然後再讓他坐在對麵那把椅子上,以“小賈角色”出現,站在小賈的角度上辯解。最後完成整個衝突的體驗。這個過程會讓體驗者了解不同角色的不同感受,不僅讓自己的負麵情緒得到了發泄,也了解了別人的不容易。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運用這樣的方式來緩解由角色轉變造成的壓力,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問題”。
再說回到小劉的案例,其實處理方式很簡單。既然同事變成了上司,那就以對待上司的方式對待他,遵守上下級彙報關係、服從上級安排、少開辦公室玩笑、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始終牢記一點:不管人事關係怎麼變,你還是你,還要繼續做你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