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個人的工作習慣不被同事接受的煩惱。
修行:不良習慣是毒果。
最近約一位老友敘舊,老友一臉愁容。我問他怎麼回事,他說他的弟弟剛進入一家公司沒多久,就總跟他抱怨與同事不好相處,吵著要換工作。“這家夥太能折騰。畢業兩年換了四份工作,沒一份能做長久。這份工作是我托朋友給他找的,他要再換,我的麵子都沒處擱。你說這小子是不是有病啊?”朋友越說越生氣。
我勸慰他說:“剛出學校沒多久,還沒有找到方向,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工作換來換去也正常。”
朋友急著說:“什麼呀!這小子就喜歡搞動漫設計,換的四份工作都是動漫公司的設計員。”
我突然很感興趣:“既然目標這麼堅定,那就是公司的文化氛圍不符合他期待中的標準,或者薪酬太低,或者價值觀跟公司不符,都有可能導致換工作。”
朋友搖搖頭說:“他現在就職的這個公司,是業內的前十名,工資在行業內排在前五。至於文化氛圍就更不用說了,他們老總獲過業內大獎,而且在管理上很有一手,他對員工要求很寬鬆。但對作品要求很嚴格,這也是人之常情。我弟每天上班想幾點去就幾點去,時不時就有聚餐、旅遊活動,定期還有員工培訓。這麼好的公司上哪兒找去!你幫我分析分析,這小子是不是有什麼心理疾病?”
我笑著說:“不要動不動就說誰有病。不過你可以安排我們見一麵。”
過了兩天,我見到了他的弟弟。弟弟是個不修邊幅的大男孩,看起來像個行為藝術家。我試著跟他溝通,問他為什麼想換工作。他告訴我說:“我那些同事都特事兒。舉個例子,每次發郵件,我晚點回,就拚命打電話催我。我說我又不是不回,肯定會回啊!我總得先把手頭的活兒幹完吧!而且我上班吃點零食,就有人抗議,說我嚼東西聲音太大,影響他工作。你說可笑不可笑?老板都沒管我,你憑什麼管我?當初我就是衝著這家公司不約束設計者才去上班的。現在看來,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我終於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了。弟弟的想法太理想化、學生化,他試圖美化個人不良的工作習慣並強迫所有人接受。
當我當麵提出弟弟有不良工作習慣的時候,他顯得非常吃驚,顯然沒有意識到自己有錯誤。於是,我幫他做了簡單的分析。
關於回郵件的問題,屬於同事之間的公事交流,希望能得到對方的及時反饋很正常,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郵件傳送畫稿是設計工作的常用方式,發郵件的同事急於知道兩件事:第一,你是否收到了我的郵件;第二,你對我的郵件有什麼意見或安排。作為收郵件的人而言,及時反饋可以幫助同事減少疑慮,節省大家的時間。弟弟隻關注自己的心理舒適區域,認為要先完成自己的工作再去回應同事,沒有建立起真正的職場中人的工作交流習慣。
關於吃零食的問題,這完全跟抽煙、脫鞋、聽音樂一樣是個人習慣,應該在個人環境中進行。工作場所不是某個人的專屬地帶,公司的寬鬆製度也不是縱容,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考慮共事者的感受,這是起碼的修養。
最後我對弟弟說:“如果不改變這些不良、自我的工作習慣,那麼你將難以融入整個職場,而不是某家公司。所以改變一下自己,試著去適應大多數人,也許會收獲友情和讚許。”不良習慣,在佛教中被稱為惡習。佛教有則寓言專門講述惡習的可怕。在某個森林的中央有棵生命樹,它是整個森林的生命源。有一天,一隻小鳥含了一顆毒果到森林。毒果落在生命樹上,結果整片森林都慢慢枯萎。樹神很著急,正巧碰到路過的佛陀。他向佛陀求助。佛陀告訴樹神,隻要斬斷受到毒果汙染的生命樹的樹根,就能救活整片森林。樹神又問如何斬斷,佛陀說不久將有一個凡人從這裏經過,樹神可以幻化成人的模樣去接近他,並告訴他樹根底下藏有寶藏,他自然會斬斷樹根。樹神按照佛陀的話去做,最後救活了森林。
毒果就是人的惡習,它會讓生命枯萎。而拯救生命的方法就是斬斷惡習。如何斬斷惡習?需要布施,即寓言中告訴凡人藏有寶藏的行為。有的人會說:“我天生脾氣差”“我天生就這樣”,以此來為自己的惡習找借口。可佛陀說,惡習不是天生的。日本江戶時代有位盤珪永琢禪師,以傳法深入淺出著世。有一天,有位信徒問盤珪禪師:“我天生脾氣暴躁,怎樣才能改正?”盤珪禪師說:“你把天生暴躁的脾氣拿出來,我幫你改掉。”信徒說:“我現在沒有,得碰到某些事情才會發作,我控製不住。”禪師說:“你說是天生的,卻拿不出來。你說在某些情況下才會發作,顯然不是天生的,隻是你和別人產生爭執時自己造成的。你現在把它說成是天生的,等於把過錯推給了上天、父母,這也太不公平了。”信徒聽後立刻明白,發誓以後不再亂發脾氣。任何惡習都是自己製造的,而且習慣性推給別人,就像朋友的弟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