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海明威作品簡介(1 / 2)

厄內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20世紀美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樹園鎮一個醫生的家庭。其父對打獵釣魚等戶外活動的酷愛和其母對文學藝術的喜好對海明威日後的生活和創作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中學畢業後,海明威在堪薩斯市《星報》當過6個月的見習記者。這家報館對新聞報導以簡捷明快為宗旨的文字要求使海明威獲益匪淺,並直接體現在他日後的文風中。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海明威懷著要親臨其境領略戰爭的熱切願望,以赴歐紅十字會司機的身分投身於意大利戰場。在那裏,他被授予中尉軍銜和三枚獎章。但同時,殘酷的戰爭也給他留下了237處傷痕和趕不走的夢魘般的記憶。康複後的海明威重操舊業,作為加拿大多倫多《星報》的記者常駐巴黎。他采訪了戰後歐洲許多國家,目睹了不少戰爭慘劇,深刻感受到歐美資本主義世界日益加深的社會危機、思想危機以及籠罩在知識界的悲觀情緒。

僑居巴黎期間,海明威在文學創作方麵得到小說家司各特·菲茲傑拉德和“意象派”作家格特魯德·斯坦因、依茲拉·龐德的鼓勵和指點。在將近10年的時間裏,他出版了不少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裏》(1925)、《沒有女人的男人》(1927),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1926)和《永別了,武器》(1929)。

《在我們的時代裏》包括13個短篇小說和16個小品。其中一半以上的作品和以後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和《勝者無所獲》中的部分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尼克·亞當斯。此外,在這三個集子中,還有若幹雖沒用尼克的名字,但顯然與尼克有關的篇目。上述作品組成了尼克·亞當斯的成長史,表現了他初涉人生就必須麵對的問題,諸如死亡、暴力、女友的背棄、戰爭等。尼克的形象是20世紀初美國青年的典型,他的成長過程揭示了美國青年失望、迷惘乃至頹廢的社會原因。尼克所走過的路在很大程度上是海明威所走過的路。

《太陽照樣升起》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長篇小說。它描寫了一群流亡巴黎的身心都受到戰爭傷害的英美青年的生活。小說的主人公美國青年傑克·巴恩斯在戰爭中負過重傷,戰後作了旅居法國的新聞記者。在生活中,他沒有目標,沒有理想,心靈一片空虛。女主人公勃特萊·艾施利是個英國人,在大戰中當過護士,戰爭不但奪走了她的未婚夫,也改變了她的自我價值觀,她的外表裝束像個男人,與一幫玩世不恭、尋歡作樂的青年混在一起。勃萊特與傑克心心相印,但後者因負傷而失去性愛能力使他們的愛情不可能有完美的結果。他們以及他們的朋友組成了病態的一群,他們放浪形骸,在三角戀愛中打架鬥毆,人人形跡惡劣,生活完全失去了目的和意義。小說真實地表現了由於戰爭的巨大傷害造成了一代人精神上的迷惘,他們被戰爭折磨得身心俱殘,隻能在絕望中掙紮,在沉淪中度日。小說卷首引用了美國作家斯坦因的一句話“你們都是迷惘的一代”作為題辭。從此,“迷惘的一代”作為一個文學流派有了自己特定的名稱,海明威也因此成為這一流派的代表。

1929年,海明威發表了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這部作品被認為是“迷惘的一代”文學的最高成就。

海明威於1928年離開巴黎,先後在美國的佛羅裏達州和古巴居住。他經常去各地狩獵、捕魚、看鬥牛。在這第二個10年中,海明威主要的作品有描寫西班牙鬥牛的專著《午後之死》(1932)、短篇小說集《勝者無所獲》(1933)、關於在非洲狩獵的劄記《非洲的青山》(1935)、長篇小說《有的和沒有的》(1937)、劇本《第五縱隊》(1938)。短篇小說《乞力馬劄羅的雪》寫於這一時期,它描寫一個生了壞疽、行將就木的作家對自己一生的回憶和思考。小說通篇充滿意識流手法、象征和暗示。作者自認為這篇小說是在藝術技巧上寫得最成功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