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臘八節
手套的試賣,無疑得到了預計的好效果,錦曦去了一趟醫療鋪子,不同花色的布料都扯了些,又買了些刺繡的花線,帶回孫家溝。
這個時代的婦人家,不分貧賤,基本都是會針線活計的。大戶人家雖有專門的繡娘,但小姐太太們的女紅也是為自己抬升身價的籌碼,好比現代的文憑證件,證多不壓身。
小門小戶人家的婦人,就更是要懂針線,不然,一大家子的衣襪鞋帽咋辦?當然,錦曦是個例外,迫於壓力跟著孫玉霞學女紅,可興致完全不在於此,學到現在連繡個自個的名字,都勉強。
因為要大批量的做手套,孫家溝這邊,孫氏和孫玉霞早已從村子裏,找來十多位嬸娘媳婦們。錦曦又從這些人中,再挑出五六位年輕利落,且針線活計較好的媳婦,讓她們做女款手套,剩下就派去做男式麻布手套。
錦曦給她們開出的工錢,是每做一雙男式麻布手套,得三文錢,女式手套,一雙得八文錢,多做多得,上不封頂,但前提是不能因為趕工而疏忽質量,每一雙手套,孫玉霞都會嚴格把關。
時候已經進了了臘月,田地裏的農活也都閑暇,這些媳婦們出來做手套,麻利的,一天少說也能有個二十文左右的收入貼補家用,多做幾日,做到年根腳下,還真能攢下一筆對山裏人來說不小的收入呢,加之錦曦每日都會把工錢結清,這些媳婦們和她們的家人自然樂意的很。
每日在家裏吃過早飯,就來到錦曦家,聚在堂屋隔壁的一間大屋子裏做活計,說說笑笑,就這樣,熱鬧的日子過得很快,轉眼間,便到了臘月初七。
傍晚的時候,村裏的媳婦們結清工錢,歡歡喜喜的各自回家去了。這邊,孫氏正在灶房侍弄晚飯,那邊,錦曦和孫玉霞,正在準備明個的臘八粥。
“娘,今年咱家的臘八粥,保準您老都想象不到有多豐盛!”孫玉霞跟孫老太笑著道,一邊把錦曦提前好多天就備好的材料,一樣樣的搬到堂屋中間的大桌子上。
孫老太和錦柔都圍了過來,就見錦曦拿來了好多個小碗,分發給在場的人手兩隻。
“嘎婆,柔兒,你們幫著一起來挑揀啊!”錦曦招呼道,依次解開桌上的小袋子。
“喲嗬,買這麼多熬粥的材料啊?”嘎婆笑眯眯湊過來一樣樣的瞧,樂的嘴巴合不攏。
“唷,不止白米,還有黑米和粳米哪?”嘎婆道,又繼續往下瞧,口裏碎碎念:“紅棗,蓮子,花生,核桃,栗子,桂圓,白果,紅豆……咦,這是啥呀?怎沒見過呢?”
“娘,那是菱角!”孫玉霞笑道。
孫老太眯起眼睛,拿了一顆菱角幹在手裏直打量:“這玩意沒見過,是咱後山藤上結的不?”山裏老太對菱角不熟悉,鬧出了笑話。
孫玉霞捂嘴笑了:“娘,菱角這玩意那可是長在水塘裏的,咱後山上可不結這些。”
“哦,是這樣啊!那不就是水貨麼?”孫老太道,在她的概念裏,山裏出來的叫山貨,那水裏的自然就是水貨了。
水貨?
錦曦也抿嘴笑了,扶住孫老太的肩:“嘎婆,這菱角啊,就跟那蓮藕差不多,長在那有荷花的水塘裏。來,您老再瞧瞧這個,認得不?”
“扁扁脆脆的,像個大核,也能吃?”
“嘎婆,這個是杏仁,裏麵的肉要是炒著吃,那可香了,老人家吃的養生呢。回頭我拿一些來熬臘八粥,剩下的炒了給您和柔兒當零嘴吃!”
“好咧,多謝姐姐!”錦柔替孫老太答應下了,又指著其中一隻小袋子,高聲問:“姐,那是啥?瞧著像葵花籽可又不是,圓鼓鼓的!”
錦曦隨著錦柔的目光瞧過去,不禁莞爾:“那是鬆仁,長在鬆塔裏麵的,過冬的時候小鬆鼠就愛拿搬運那些東西回樹洞裏窩冬呢!”
“咱後山鬆樹可多了,上麵結的那些圓乎乎的東西就是鬆塔吧?哎呀,我以前咋不曉得那玩意裏麵還能剝出這好吃的東西來呢?害我好多回扒柴,都拿那小鬆塔回來引火,糟蹋了!”孫玉霞惋惜道。
錦曦微楞,隨即恍然,笑道:“小姨,你無需自責,咱這地兒的鬆塔裏麵,就成都是空的。這結鬆仁的鬆塔呀,可是要往那大北方的大森林裏,那種特殊的鬆樹才有的結呢!”
“呀,還這麼多學問在裏麵?那啥,曦兒你咋曉得這麼多哪?”孫玉霞問。
“小姨可別忘了,這些鬆仁可是我采辦回來的呢!”
“曦兒,照你這麼說,這又是杏仁又是鬆子的,還從那麼大老遠的北方被運過來,你買這些得花不少錢吧?”孫老太問。
錦曦笑了笑搖頭道:“也不算很貴,桌上這些東西,除了黑米粳米是從米糧鋪子裏買的,其他的都是我從咱家的鋪子裏拿的,照的是進貨的價,也沒拿多少,花不了不少錢!”
“哦,咱家的鋪子裏,現在又添了這麼多好東西賣啊?”孫老太欣慰的感慨著,她上回鋪子開張去瞧了,那時候鋪子裏大都是尋常的日用小百貨,沒想到現今,還賣起了這些稀罕的幹貨,這買賣真是越做越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