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鬧洞房
十一月二十八,梁愈洲帶著崔喜鵲,兩人花了半日功夫,就在鎮上扯全了成親的衣裳布料。老梁頭和譚氏這兩日在布置梁愈洲新房,所謂的布置,其實也就是灑掃灰塵,把原來的床鋪座椅的擺放位置換了下。
老梁頭的意思是,新床就不額外打造了,幹脆把梁禮輝那屋的新雕花床給搬過來,梁愈洲倒是沒意見,但崔喜鵲不樂意。崔喜鵲的意思是,與其睡梁愈洲原來那張舊木板床,也不願意去睡別人的婚床,尤其是那對‘別人’,還是那樣的一種狀況,不吉利!於是,婚床就沒換,把床上的床單和被套整套換了新的,桌椅重新上了顏色,牆壁上簡單粉刷了下,貼上幾張醒目的大紅雙喜字,就算齊全了。
有村裏好事的村民過來老梁家瞧新房,看到這樣簡陋的家私,連個擱放洗臉盆的木架都沒有,就問譚氏。譚氏給出的回答是,那些家具都折合成錢,納入聘禮裏麵送去了崔家!至於送了多少聘禮,譚氏就閉口不答了。
據崔家老太太跟孫氏私下裏聊天提及,老梁家送給崔家的聘禮,外加成親前的三節禮折合在一塊,統共也不超過二兩銀子,這個標準,擱在鄉下人家,已經是屬於中等偏下的水準了。不過,崔家還是答應了這門婚事,一來是因為相中了梁愈洲這個女婿,就算老梁頭夫婦精打細算了些,但隻要梁愈洲對崔喜鵲好,就成了。二來,崔喜鵲的年紀在鄉下已經算是老姑娘了,崔家的上門女婿沒了,老兩口就更有心要把這二閨女嫁到更近,好照應。
轉眼間,就到了臘月初一,崔喜鵲和梁愈洲成親的好日子。前幾日下過雪,這兩日雪停天晴,路麵的雪塊也融化的差不多,這樣的好天氣,很適合嫁娶。
老梁頭隔夜就把梁愈忠一家給找過去,商議了翌日幫忙操持午宴的事情,孫氏自然是灶房那塊的主力軍,梁愈忠要去迎親,原本想要錦曦也過來幫忙,無奈鎮上鋪子裏因為崔喜鵲和梁愈洲的離開,雖然新添入了春柱家的大閨女秀蘭,但還是極度作用不過來,老梁頭隻得放了錦曦。
翌日天才剛剛亮,孫氏便把倆熟睡中的孩子交托給孫老太照料,自己帶著菜刀和圍裙,隨了梁愈忠一道去了老梁家幫忙,蔡慶陽趕著牛車把錦曦送去鎮上鋪子裏。
直到傍晚收工,蔡慶陽趕著牛車來鎮上,錦曦這才得以歸家。忙了一日,早是渾身酸痛,回到家,錦柔和幾個同村的孩子在外院那塊的地上玩拋石子的遊戲,瞧見錦曦回家來,錦柔撇下那玩伴跑過來跟錦曦打招呼。
“柔兒,娘他們呢?”錦曦摸了摸錦柔的頭,問。
“娘先前回來了一趟家,剛送老三老四睡下後又去了爺奶那,嘎婆在內院陪老三老四,他們倆下晝去了爺奶那耍了好一會子,回來就睡著了。爹早上去的爺奶那,還沒家來。”
“哦,那晌午飯你們是怎麼吃的?”錦曦問。
“晌午飯是等午宴結束,吃的二排,嘎婆也過去了,嘎婆吃的是頭排酒席呢,還是爺親自過來叫的。老三老四也去了,我們都瞧見了四嬸嫁過來呢,可熱鬧了。蔡管家父子留在家裏看家護院。”錦柔道:“哦,姐,先前我們家來的時候,四叔叫我跟你說一聲,讓夜裏都過去吃飯,回頭還要鬧洞房呢!”
“嗯,好,姐曉得了,姐先去裏麵看嘎婆她們,你去耍吧!”錦曦微笑道,錦柔點點頭,轉身撒丫子跑回了那群小夥伴中。錦曦抬手捶了捶肩,抬步進了內院。
內院,孫老太守在東廂房的吊籃邊,老三老四正呼呼大睡。孫老太見錦曦帶著一身寒氣的進了屋子,趕緊把錦曦拉到她坐著的小月亮船的暖桶裏麵:“脫了鞋子把腳架在上麵好好烤一烤!”她邊道邊把蓋在腿上的一件舊襖子搭在錦曦的腿上。
錦曦一坐進那暖桶,就置身一處暖融融的天地,早就麻木的手腳終於恢複了知覺,祖孫兩個壓低著嗓音說著話。
“聽柔兒說,晌午飯嘎婆是去我爺奶那邊吃的?”錦曦對今天不能參與崔喜鵲和梁愈洲的婚禮有些遺憾,又問道:“嘎婆看到那排場了沒?怎麼樣?”
“哎,你爺都親自過來打了兩回招呼,我自然要過去的。也看到了成親的場麵,看得出崔家那邊可疼這二閨女了,那嫁妝還真多呢,比你小姨出嫁那會子還要多。”孫老太今日看起來心情很不錯,跟錦曦描述起當時的情景來,錦曦一邊聽,眼前似乎浮現出相應的場麵,想象著崔家那十八抬的豐厚嫁妝肯定豔羨了全村的人。錦曦雖沒有親臨現場,但依舊可以感受的出這場婚禮在農村人眼中,真是算得上隆重熱鬧喜慶。
“嘎婆過去吃飯,還坐了頭排,鐵定也沒有空手,對不?”錦曦笑問。
孫老太笑了,道:“嗯,你爺那般客氣請我過去吃飯,我也不好腆著臉皮白去啊,就給包了個兩百文的紅包,給了你奶。”
錦曦眯起眼睛笑了,掰著手指算道:“四叔成親,我家送禮,銀錢送了五百文,還有兩段布料,兩筒掛麵,兩包紅棗,兩包花生,兩包蓮子,兩包桂圓。如今再加上嘎婆的這兩百文,嗯,咱全家就算晌午和夜裏都不生火過去那邊吃,也是當的!”相信老梁家在接受的所有親戚朋友中,再沒有誰家能送出超過梁愈忠家這樣份量的重禮了。
孫老太搖了搖頭,道:“你們夜裏過去吧,我就免了,我得在家看孩子呢,那夜路也不好走。”
“那我給嘎婆帶飯菜回來!”
“也別,人上了年紀,白日裏吃的多了些,夜裏就不想吃,積食不好消化呢!”孫老太道,錦曦點點頭,也不再堅持。
過了一會,梁愈忠回來接大家過去吃夜飯,孫老太把這情況一說,梁愈忠也隻好由著她去了。梁愈忠帶著錦曦錦柔姐妹踏著淡淡的暮色進了村子,去了老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