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1 / 2)

“嘿嘿,曦丫頭,這回跟往常不一樣,要是我這趟去豬市當真談中了幾頭膘子好的豬,回去我不止鹵副肘子邀你爹過去下酒,還得送你半斤豬肝燉湯,你看咋樣?”張屠戶衝錦曦挑著眉笑問道。

“呀,張伯這是遇著啥好事了,咋這般豪爽了呢?”錦曦笑道,梁愈忠也含笑看著,張屠戶家那兩個隨行的夥計,皆一副大有玄機的樣子。

張屠戶胡子拉碴的國字臉笑得眼睛擠成一條縫,伸出常年洗不掉的,油膩膩的蒲扇大手在錦曦麵前擺了擺,道:“暫且保密,回頭等著我的好消息就是!”

梁愈忠搖頭笑了,因各自心中皆有惦記著的事情,便不多做寒暄向著相反的方向行駛而去。

時候已經農曆的三月上旬,盡管嚴冬的冷凍早已褪去,但這樣的清早,還有有點倒春寒。錦曦坐在馬車上,打起窗簾觀賞著外麵閃過的景物,入眼皆是一片青蔥的綠意。

路邊不再是枯黃抑或光禿禿一片,複蘇的小草像是給這路麵鋪上了一層天然的青色地毯,星星點點的野花點綴其中。經曆了一整個冬天的風雪欺壓,路邊田地裏的冬小麥,一茬茬的,昂揚挺立,一陣晨風拂過,麥田裏綠海翻波。

油菜地裏的長勢也不錯,有的已開出了淡淡幾朵黃 色的小碎花,在這一片綠意中格外的養眼。

“去年的雨雪來的好,今年這些莊戶人家的麥子油菜,收成鐵定不差,瞧瞧,那邊那塊地的麥子都差不多要灌漿了!”梁愈忠的聲音透過車廂前麵的簾子傳進來,聲音中透出莊戶人骨子裏對好收成的激動和喜悅。

錦曦不置可否,這裏是以農為本的社會,田地裏收成的好壞,直接跟一家人的吃穿溫飽掛鉤,收成好,自然滿心歡喜。

“哎,可惜咱家那些良田收來的晚,白白浪費了一茬!”梁愈忠又惋惜道。

錦曦暗暗點頭,可不正是嗎?去年栽種冬小麥和油菜的時候,是在寒露霜降前後。錦曦家購置良田,是在臘月大年跟下。於是,今年開春,別人家的田地裏一片綠油油,而錦曦家的那十幾畝田地裏,卻是光禿禿的。

“爹別煩心,我們去年是錯過了,可今年就不會了。蔡管家領著家裏的幾個長工,這段時日應該在忙著騰地翻地堆渥火糞。來縣城前,我聽蔡管家說,下個月上旬若是天氣還成,便可播種棉花,等到下旬,也要著手早稻秧苗的事了。”錦曦把頭從簾子裏探出來對梁愈忠大聲道。

“是啊,老蔡也是這麼跟我說的,咱這邊靠南,一年可播種兩季水稻呢!要是老天爺作美,十多畝的水稻田,那收成可不少啊,除去上交衙門的那部分稅子,咱自個也還能落下不少,管幾個地方那麼多口人的口糧也是穩當當的!就不會像眼下這般,去外麵買米買糧了!”梁愈忠扭頭跟錦曦道。

“嗯,磨刀不誤砍柴工,蔡管家從前在莊子上就是打理這些的。有他在,隻要不發生天災啥的,咱家的稻田今年鐵定得豐收,等到秋天收割完畢,我們也種上油菜麥子。”錦曦道。

“沒錯,咱們雖開了三間鋪子,可這根係,還得跟咱腳下這踩著的泥土地牢牢拴在一塊,心裏才踏實!”梁愈忠揮動著馬鞭,激動道。

士農工商,商人即便再富甲一方,可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還是處於輕賤之位的。梁愈忠和孫氏內心深處,都以能置辦更多的田地為立業根本。

錦曦幹脆爬出車廂,跟他並排坐在一塊,父女兩個一邊趕車往長橋鎮的方向行去,一路的勾畫著來年再賺了錢,再去購置個十幾二十畝的田地回來……

晌午前抵達長橋鎮,晌午飯是在孫記隔壁的千裏香早點鋪子裏吃的。算起來,錦曦和梁愈忠去縣城,已有小半月的時日,崔喜鵲特地多炒了幾個下飯菜給他們父女倆接風吸塵。

入席的有梁愈忠父女倆,張掌櫃,孫二虎,梁愈洲崔喜鵲夫婦,寶紅哥,秀蘭姐,琴丫,大家夥在鋪子後麵的小院子裏擺了一桌,吃的熱熱鬧鬧。

晌午飯後大家夥散去各自忙活,梁愈忠和錦曦約好了動身回村子裏的時辰,接著他便興衝衝去了隔壁的孫記那,跟張掌櫃查看後院庫房的存貨去了。

錦曦則留在千裏香這邊,琴丫和秀蘭在後院洗刷收拾碗筷,因晌午飯後到晚飯前這將近兩個時辰裏是閑檔,梁愈洲和寶紅哥回屋補覺去了,崔喜鵲則陪著錦曦在前麵鋪子裏喝茶說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