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帶靠近南方,過端午的時候流行吃粽子,甜的鹹的,葷的素的,棗泥的豆沙的瓜子仁的。孫玉霞兩口子難得過來一趟,孫氏張羅著包粽子。
簡氏一大早就用裏麵的大鍋蒸煮了糯米飯,粽葉是董媽她們前幾日便去村西的河邊采來的。各種餡兒也早就拌好了。
孫氏一聲號令,孫氏,孫玉霞,錦曦,桃枝,簡氏,還有錦柔和文芸,這麼多雙手一齊動,不出半個時辰,各種餡兒的粽子,便綁了冒尖兒的兩大盆。
晌午飯後,孫玉霞和孫大虎動身回孫家溝。因為明日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得在今日動身回山,才趕得及陪孫老爹過端午。
孫氏和梁愈忠也拖出一對篾竹籃子,裏麵是吃食,還有三斤粽子兩壇子酒,一瓶是燒酒,一瓶是應節的雄黃酒,以及一對豬蹄,全是孫氏和梁愈忠孝敬孫老爹的。
桃枝取來兩雙過夏的單鞋,一套輕薄的裏衣,一並讓他們小兩口順道一塊帶過去給孫老爹,反正有牛車方便。
這一日很快便過去了,一覺醒來,已經是端午節,連續下了三日的綿綿小雨,也終於停了,天空放晴。
錦曦起床推門出屋,看見家裏的每一間屋子的門和窗戶邊,都插著青撲撲,還沾著露水的艾草。一家人吃過早飯,梁愈忠去了鎮上。
春柱家和大牛家的,相攜著過來給錦曦家送粽子。孫氏熱情的接待了她們,臨走前,取了家裏的粽子,讓她們帶回家去給孩子們嚐嚐。
過端午有互贈粽子的風俗,送走了春柱家和大牛家的,孫氏讓錦曦給老梁頭那,還有崔家去送粽子,錦曦挎著籃子興衝衝走出院子大門,還沒上官道,迎麵遇到張屠戶的婆娘挎著籃子朝這邊過來,應該是過來送粽子的。
錦曦老遠跟張家的招呼了一聲,張家的埋著頭腳步走的很快,好像是在邊走邊想事情的樣子,聽到聲音一撩眼皮子,瞧見是錦曦,趕緊笑著加快步伐來到錦曦身前。
“做了些肉粽,想給你們送幾隻嚐個味兒。曦兒,你挎著個籃子,是去你爺奶那麼?”張家的問。
“是啊,我娘讓我給爺奶那送粽子呢。我娘在家,大媽過去喝茶。”錦曦笑吟吟道。
張家的連連點頭,沒有要走開的意思,錦曦笑了下,道:“大媽,還有啥事麼?”
張家的拉住錦曦的手,瞟了眼四下,除了錦曦身後不遠處的阿財和阿旺,周圍暫時沒別人經過,張家的這才壓低聲跟錦曦道:“曦丫頭,我私下問你件事,你莫聲張。”
錦曦點點頭,張家的問道:“你姑姑手裏頭,是不是攥著一筆嫁妝銀子啊?”
錦曦微愣了下:“大媽你這話什麼意思?”
張家的連連擺手,道:“曦丫頭別誤會,我才沒那厚臉皮去打侄媳婦嫁妝的主意,是孔氏,強子他娘,昨兒去我家顯擺來著!”
“這話怎麼說?”錦曦詫異問道。
張家的便將昨日孔氏上門顯擺的事情,給錦曦一五一十道來。
“我仔細看過了,那耳朵上的耳釘,手上的戒指,都是純銀的。還說,回頭等割了麥子,強子要請人過來,在東,西兩側再擴建一座三間的廂房,上屋修繕下留給孔氏住,東廂房給春妮兒和孩子住,西廂房用作強子跟梁愈梅的成親的屋子呢!”
“你張大伯原本是跟強子說的好好的,由我們出錢,給他將上屋那幾間土基房好好修繕一番,再布置一間梁愈梅的屋子出來,他們那一家人住得下就成。家裏欠了那麼多債,就甭折騰別的了!這趟孔氏說了,強子如今出息了,要添人蓋屋子了!”
“張大媽,或許,是張大強在外麵弄到錢了?”錦曦道,心裏覺得不可能,張大強要有那本事早有了,還用等到現在?
“我呸,強子有幾斤幾兩我們做大伯大媽的還不曉得?他有個屁錢。我跟你張大伯就尋思著,該不會是梁愈梅私下裏給了強子錢,讓他去置辦屋子吧?不曉得你爺奶那,知曉不知曉?”
錦曦眯起眼,道:“我也不清楚他們的事情,不過,我倒覺著你的猜測或許是對的,如此一來,兩邊的麵子裏子都全了,我爺奶不管知曉不知曉,衝著這麵子和裏子,也會裝作不知曉。”
“哎,如今他們才是一家,我們都成了外人,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不管了,也管不了。不耽擱你了,你趕緊進村子去吧,我這就跟你娘那送粽子去!”
“嗯,那回見。”錦曦說完,跟張家的擦肩而過,抬步朝村子裏去了。
一路上,錦曦都在思忖著張家的話,雖然這些對她和她家,構不成什麼影響。但是,錦曦越發的覺著這件事情,老梁頭和譚氏那裏,應該是不知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