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氣炸了肺的囂張無賴(二合一)(1 / 3)

雪足足下到翌日早上,才總算停了,風也熄了。村子裏連綿起伏的青瓦白牆瞧不見了,隻有一座座高低起落的白玉似的屋脊。官道兩邊,原來那一片片綠油油的油菜地和麥子地,也全都蓋上了厚厚的雪被。

田埂地頭上,風雪覆蓋不到的角落裏,露出下麵一塊塊黑乎乎的凍土來。站在官道上,看著四麵八方鋪天蓋地的白色,你會有一種天地茫茫,雲寂無蹤的錯覺。

上晝,蔡金山帶著家裏的四個長工,拿著工具,在前屋後院的鏟雪,灑掃出一條行走的小路出來。被雨雪澆灌後的地麵,異常的滑膩,他們便將草木的碎屑撒在上麵,用來防滑。

梁臨近晌午飯點的時候,愈忠和梁愈洲披著一身寒氣大步從外麵進來,換下腳上的木屐,兩人趕緊進了後麵內院的飯堂烤火說話。

飯堂裏,孫氏和錦曦已經等在那裏,自打早飯後梁愈忠和梁愈洲兄弟倆去了金家,孫氏也啥活都沒有心思做,錦曦便陪著她在這飯堂裏等消息,即便說話,也是有些心不在焉。瞧見梁愈忠回來了,還是毫發無損的,孫氏的心落了地。

“金家那孩子怎麼樣了?”孫氏忙地問,錦曦那邊正給這烤火的二人泡茶。

“我們過去的時候,那孩子還是沒有醒,好在我們回來前,那孩子可算是醒過來了。”梁愈忠一邊烤火一邊對孫氏娘倆描說情況。

“陳大人給那孩子診了,說是性命應該沒有大礙,不過那孩子在冰水裏浸泡太久,髒腑內寒氣入侵的厲害,即便沒有性命之憂,也得在床上好好將養三五個月。”梁愈忠道,接過錦曦遞過來的熱茶,在掌心裏握著,凍得有些麻木的手指可算有了知覺。

“那孩子這回真是遭了大罪了,那模樣,跟往常那是調換了個人,小臉就瓜子殼這麼一點點大了,臉上蠟黃蠟黃的,一點血色都沒有!看著怪讓人心疼的!”梁愈洲喝了口茶,搖頭惋惜道。

“但凡能撿回一條性命來,都是祖宗庇佑,都是不幸中的萬幸。他年紀小,後麵這幾個月若是調理的好,應該也不會留下太重的病根。”錦曦道。

“明兒我就抓隻老母雞送過去,給那孩子燉湯滋補滋補。”孫氏道。

“這些東西遲些時候再送,陳大人說了,這會子那孩子虛不受補,得先從清淡的入手。”梁愈忠道,雖然那孩子醒了,但是梁愈忠的神色還是不該陰鬱,一旁的梁愈洲也是如此。

“爹,四叔,我爺和二伯那邊,今日過去金家了麼?”錦曦問。

梁愈忠的眉心皺痕深了一分,搖頭道:“都沒過去。”

錦曦眉心微跳,梁愈林他們這樣的態度,到底是仗著什麼!還有老梁頭那,撂下那句不管,還當真就撒手不理了?即便梁愈忠和梁愈洲態度好,可肇事者如此惡劣態度和行徑,金家那邊豈能罷休?

“這事啊,得越鬧越大!”梁愈洲突然道。

“三哥,先前出門前,金家的老二跟你在那邊廂房說了些什麼話?”他又問,孫氏和錦曦都齊齊看向梁愈忠。

“還能說啥,如今那孩子沒了性命之憂,兩家自然就要開始商討這責任和賠償的事情了。”梁愈忠道。

錦曦和孫氏對視了一眼,金家那邊開始追究責任了。

“這責任,應該在二房,跟老梁家其他房是沒有關係的,甚者,若不是二堂哥舍命去救,陳大人的高明醫術,那孩子恐怕也保不住。金家的人若是懂事理的,應該是想讓爹做個中間的傳話人,對不?”錦曦問道。

梁愈忠點點頭,道:“金家那邊就是曦丫頭說的這個意思。”

“那金家那邊到底是怎麼說的?”錦曦追問。

“是那孩子的二叔跟我說的話。意思就是,金水龍要是沒了,咱家柏小子也別想活著,得償命!”

“啊?”梁愈洲和孫氏齊齊吸了一口涼氣,金家的人態度也很強硬,錦曦沒有什麼驚訝,殺人償命,於公理於人情都能理解。

梁愈忠又接著回憶當時的對話,接著道:“所幸孩子撿回了半條命,這是不幸中的萬幸。現如今,事情都已經出了,即便他們衝過來把梁禮柏給打了,或是告上公堂那也無濟於事。那孩子如今半死不活的躺在床上,後麵的療養極其要緊,關係到孩子的一生。所以,他們金家要的,就是我們老梁家的一個態度!”

“那個態度,不僅僅是要二伯他們登門賠禮道歉,還得一力負擔金水龍接下來數月的藥用和滋補的食用,是這個意思嗎?”錦曦略想了一下,問道。

梁愈忠點頭沉默,孫氏擔憂的沉默,梁愈洲也一臉難色的沉默。

“金家的要求,一點都不過分,這是必須的!”錦曦道,也換上了一臉難色,“不過,攤上二伯二媽那樣不講理還耍賴的肇事主,隻怕金家又要受氣了!”因為梁愈林兩口子是不按人情世故來出牌的主兒,誰攤上誰倒黴!

“正是如此,金家人才找到你爹,應該想讓他來給做個和事佬,幫忙說話傳話吧!”孫氏歎息道,梁愈忠雖說跟梁愈林是親哥倆,可兩人說話從來對不到一塊去,可是外人不清楚這些,找上老實憨厚,為人厚道的梁愈忠做中間人,是最好不過的了。

“唉,金家老二跟我說這話的時候,我都恨不得把實況跟他說了!這個和事佬我也想做,可想到昨日二哥二嫂那德行,我就氣不打一處來!”梁愈忠道。

“我當時是不曉得金家老二跟三哥你在說這話,要不,我會直接跟他挑明,讓他去衙門口報官得了,像二哥二嫂那樣行事的人,就要讓他吃不了兜著走才曉得怕!”梁愈洲忿忿道。

“不管如何,你都必須去把話給帶到,不管成與不成。”孫氏道。

“我娘說的在理,能盡量雙方私下協商是最好,若是二伯那邊還是那副態度,咱們也沒有法子,那就隻有交給裏正他們去主持了。”錦曦道。

這類孩子將打鬧的事情,但凡沒有造成人員亡故,都不太會鬧到官衙那的。即便不惜本錢鬧到官衙那,縣太爺也還是那個態度,盡量讓事者雙方私下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