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豐姿多彩的魚類家族(4)(1 / 3)

每年鰻魚由海洋遊入河口的時期,人們就紛紛利用鰻魚趨光的習性,夜間在河口處漲潮時,利用燈光來誘捕。被捕獲的鰻魚暫養2~3天,讓它們逐漸適應淡水環境,隨後再放到各地的鰻魚養殖場,進行人工養殖。人們寄希望於人工孵化鰻魚的成功。但這是一個很複雜的課題,直到如今,這項技術還在進一步地探索之中。科學家預言,一旦鰻魚可以通過人工育苗孵化成幼鰻並飼養成功,那位研究者必獲諾貝爾獎。由此可見,直到現在,鰻魚還在扮演著一種傳奇性魚類的角色。

蚊子的克星————食蚊魚

中文名:食蚊魚

英文名;mosquitofish

別稱:柳條魚,大肚魚,山坑魚

分布區域:分布於美國南部和墨西哥北部,長江以南

食蚊魚體長形,略側扁,長15.5~37.5毫米。雄魚稍細長;雌魚腹緣圓凸。頭寬短,前部平扁。吻短。眼大,眼間隔寬平。口小,上位,口裂橫直。齒細小。頭和身體均被圓鱗。無側線。

食蚊魚的適應性很強,不僅可以生活於河溝、池塘、沼澤、水稻田等各種水體中,也能放養在小水池、假山水池、家庭種蓮缸、插花瓶等小型水體裏。它在水溫5℃~40℃的環境中均能生活,平時喜集群遊動於水食蚊魚的表層,行動敏捷。

食蚊魚一般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尤其喜食蚊子幼體孑孓。由於它無胃,消化道較粗短,在捕食蚊子幼體時可謂是狼吞虎咽。當水溫適宜時,每條魚一晝夜可吞食蚊子幼體40~100隻,最多能吞食200多隻。利用食蚊魚滅蚊,既不汙染環境,又能把蚊子幼蟲消滅在水體裏,可有效地控製蚊子的滋生。如果各地都普遍養殖食蚊魚,對於消滅蚊子,有效控製和預防通過蚊子傳播的傳染病將大有裨益。

食蚊魚的體型較小,但它的繁殖能力很強,並且繁殖周期短、產仔量大,是一種胎生魚類。食蚊魚的交配主要是由雄魚交配器將精子送入雌魚生殖孔,然後在雌魚體內受精、孵化。如果水溫適宜的話,食蚊魚的幼魚可以在1個多月左右達到性成熟,然後就可以開始繁衍後代。食蚊魚的繁殖季節一般為4~10月,其中,5~9月最適宜繁殖。食蚊魚每隔30~40天即可產仔1次,每次胎產30~50尾,照這樣計算,每尾雌性食蚊魚每年能產200~300尾。

,時候時候是由來源廣泛,且生長迅速,春末夏初是草魚繁殖的最佳季節,因為這時候氣溫開始升高,沼澤、池塘的蚊子幼蟲孽生,為食蚊魚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溫度亦相當適宜。當水溫下降、天氣寒冷時,食蚊魚往往潛居在深水處或雜草叢生的水域,甚至鑽進汙泥裏越冬,草魚的生命力很頑強,即使水體氧氣不足也能存活。

美麗的公主——鰕虎魚

中文名:鰕虎魚

英文名;barcheekgob

別稱:沙鰮

分布區域:全世界都有分布

鰕虎魚(ctenogobiusgiurinus)屬鱸形目,鰕虎魚科,鰕虎魚亞科,櫛鰕虎魚屬。俗稱:廬山石魚(江西九江縣)、春魚(湖北陽新縣)、麥魚(安徽東至縣)、琴魚(安徽涇縣),古稱:沙鰮。英文名:barcheekgob。體細長,前部渾圓,後部側扁,頭平扁。吻長,口闊而大,唇厚,上下頜具數排絨毛狀細齒。前鰓蓋上的肌肉發達。頭部被鱗,胸、腹部裸露無鱗。兩個背鰭不相連接,前背鰭為硬刺組成,後背鰭全是軟鰭條。腹鰭在胸部合並成吸盤狀。幼魚體色微白,長至3厘米左右,開始出現色素。成魚體色暗灰,有4條黑色分叉的寬斑帶橫跨背部,在側麵擴散成不規則的黑色小點。多數種類的鰕虎魚在其腹部有一對腹鰭,愈合起來會成為吸盤狀,借此可以附著在岩石上麵,而避免被水衝走。鰕虎魚以其形狀獨特、善跳躍而為人們所喜愛,它的個體較小,體長僅4~8厘米。它有一個闊而大的口,一雙大眼睛,背上有兩個發達的背鰭,腹麵的腹鰭前移到胸部,並左右愈合成吸盤。身體體色較暗,上有多條橫跨背部的黑色斑紋,並散布著許多黑色小斑點,體色極為美麗,樣子頗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