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曆史可以寫得更精彩(1 / 1)

曆史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過去,它像一座堅實的座基一樣承載著我們的今天以及未來,所有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其他任何人類的活動,都在曆史中記載。

但是可悲的是,現在的不少人對曆史知識的缺乏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年輕人中能把周朝到清朝的順序排清的人不是太多,如果談到一個朝代具體的事情,能插上嘴的人就更寥寥無幾了。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情況,而又不得不出現這樣的情況。

大部分人認為曆史是死的,是過去的事情,事實上了解曆史的人恰恰不是這麼認為的,曆史是過去的事情,但它卻不是一潭死水,那些過去的事情和過去的人都在曆史的石頭上畫出各種各樣的記號,而這些記號更是要告訴人們,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樣的決定,他們的功過成敗至今依然在上演。社會在進步,但人的本性發展得卻很慢,那些曆史上的經驗依然值得我們去學習,那些曆史上的教訓依然值得我們去汲取。這是不該出現漠視曆史的原因。

然而,人們不了解曆史,不能把責任都推給群眾,大部分人都出了問題那肯定是別的地方出了問題,什麼地方出了問題呢?史學家出了問題,他們記載曆史的手法過於老套,我們的文字發展了,從古文發展成了白話文,而大段大段的古文記載著實沒有多少群眾看得明白,這也是人們願意看電視了解曆史而不願意看書的原因之一,而曆史劇往往不夠準確。現代的曆史學家更喜歡用“非常”具有學術味道的語言來記載或者“翻譯”之前的曆史,他們從不考慮讀者能否真正讀懂這些學術語言背後的故事,那麼有沒有一種全新的寫法既能讓讀者了解那段曆史而又不覺得枯燥無味呢?

本書的作者給了我們答案,曆史可以寫得很精彩。

80後的作者,用80後的眼光和語言寫出了適合大多數讀者閱讀的曆史,這是第一本用白話文演繹漢朝的曆史著作,其中幽默的語言和現代的筆法讓我感覺原來曆史可以和我們如此地接近。

——著名曆史研究專家

劉炳良

2008年9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