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
就在滿朝大臣人人自危的時候,站出了一個人,泱泱百官,卻隻有這一個人說了句良心話。
這個人就是令狐茂。他遠在山西東南部的壺關,隔著這麼遠他都能知道太子的冤屈,何況是滿朝文武百官,都隻求自保而已啊。
他冒死向劉徹上書,在書中,他分析了太子劉據用兵的原因,也說明了太子劉據的冤屈。
一是太子和陛下是人間至親的父子關係,這一點是無法磨滅的,也是世間任何關係都不能替代的。
二是江充本來就隻是趙國的一個難民,得令於陛下迫害太子完全就是狐假虎威。
三是太子心中的想法無法正確地傳達到陛下的耳朵裏,無奈才殺死江充起兵逃亡的。
這則上書情真意切,處處得理,劉徹看後觸動很大,在這一場太過突然的戰爭中,我是從來沒有聽過兒子的辯解,也從來沒有給他機會讓他說。
令狐茂說的一點也沒錯,就在劉徹猶豫的當口,那邊已經傳出太子被逼自殺的消息了。
遲來的正義從來就不是正義。不管劉徹此時心中有多少後悔,他也隻是一個暮年的老頭了。人們都說疏不間親,又雲虎毒不食子,但晚年的劉徹在奸臣江充的挑撥下,悍然逼死了自己的老婆、兒子、女兒、侄子。
或許劉徹心中也有疑惑,這到底是怎麼了?劉徹能掛在嘴邊的人大多也都死了,白茫茫一片大地也真是幹淨了。
都是怎麼死的,都死於劉徹心中莫名的恐懼。
我看實則是劉徹對權力的眷戀,他不想死,他舍不得大漢國,皇帝他還沒當夠。這也是一個暮年帝王不可避免的心理。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劉徹沒有公道,命運卻也公道。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匈奴卷土重來,再次和漢朝火並。
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遛。
劉徹又派上了貳將軍李廣利。
李廣利這次也沒有輕裝上陣,他在戰前和現任丞相劉屈氂進行了一次談話,也正是這次談話把李廣利送進了棺材,一同陪葬的還有劉屈氂。
原來,劉據死後,太子的位置就一直空著,李廣利希望丞相劉屈氂能走動走動,立昌邑王為太子。
這昌邑王就是李夫人的兒子,也就是李廣利的外甥。而丞相劉屈氂和李廣利是親家,如果這次昌邑王能當上太子,好處少不了大家的。
這兩人商量是商量,可他們犯了一個最致命的錯誤——沒關緊門窗。
兩人這一番談話被人聽到並且告發了。
在漢朝時期,君君臣臣是分得很清的,大臣私下裏議論立太子的事情可是殺頭的死罪。
這個時候的李廣利已經是在前線了,那就隻能先處罰劉屈氂了。
這個劉屈氂更要命,不僅有私議太子的罪過,而且和夫人也整了小木頭人,於是這兩個人被劉徹斬首了。
李廣利因為在前線,劉徹就先抓捕了他的妻子。可見劉徹一遇到敏感事件,果然是六親不認。
還在前線的李廣利聽說自己妻子被抓了,這擺明就是斷了他的後路了嘛,眼下他也隻能立功贖罪了。
他想幹筆大的,沒想到連本錢也賠了進去,李廣利的戰術素養本來就不怎麼地,現在又加上心緒不穩定,他製定的冒進戰略很快就失敗了。
這最後一絲的希望也沒了,李廣利是徹底失望了,此時即便是回朝也是死罪。
好吧,幹脆投降算了。
此次兵敗,李廣利賠上了七萬漢家兒郎的性命。七萬啊!
自此,在李夫人帶領下的李家團夥緩緩落幕了。演出效果和衛家同出一轍。
縱使是火,飛蛾也還是不斷的撲。何況是皇位,隻要過了劉徹這團火,以後天下就任你燒。
同樣的感受,給了很多人同樣的渴望——當皇帝。
別以為沒人惦記著皇位,隊都排著好幾公裏呢。
先說昌邑王吧,先給眾王子打了個頭陣,還沒摸清楚情況就讓舅舅和丞相往前衝,結果是賠了舅舅又糟踐了自己。昌邑王被劉徹永遠地否定掉了。他的福分被排到了兒子輩。
這個失敗案例也給眾多皇位爭奪者長了教訓,直抒胸臆既然不行,那咱們就拐彎抹角,嚐試第二種方法的人就是燕王劉旦。
後元元年(公元前88年),燕王劉旦很突然地對自己老爸提出一個要求,希望到劉徹身邊當劉徹的近身侍衛。
可是他忘了,敏感時期,一般都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你這擺明不就是套近乎嗎?
劉徹要是吃這套,早就沒那麼多大臣做他的刀下鬼了。
可憐的是那個替劉旦帶話的使者,替劉旦挨了一刀,這一刀是在脖子上。
這對劉旦隻是一個預警,劉徹要給劉旦開一個課堂,給他講講什麼是皇帝,什麼是資格,什麼是該尋思的,什麼是不該尋思的。來年的時候,劉徹又查出燕王一些事兒,繼而又削了他三個縣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