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分開,宇宙間一片混沌。
混沌之中孕育著一位神靈,他的名字叫“盤古”。
過了一萬八千年,混沌演變。
原本在混沌中的一些輕而清的東西漸漸上升,變成了天;一些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後來變成了地。
盤古腳踏著地,頭頂著天,用自己的軀體撐開天和地,使它們不能再混合到一起。
盤古的智慧和力量超過了天,勝過了地,他的身體隨著天地的變化,一天變化許多次。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的身子每天也增高一丈,始終頂天立地,撐起蒼天。
就這樣,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已經極高,地已經極厚,盤古的身子也已經極長了。
天和地之間,已經有九萬裏那麼高,再也不會合到一起了。
後來,完成了開天辟地大業的盤古還是死了。
他臨死時,身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呼吸的氣息變成了風、雲,發出的聲音變成了雷霆;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他的四肢和軀幹化做了四極五嶽,血液化做了江河,筋脈化做了山川道路,肌肉化做了良田;他的胡須頭發變成了天上的星辰,汗毛變成了地上的花草樹木;他的骨骼牙齒變成了金屬、石頭,體內的精氣真髓變成了明珠、寶玉;他的汗水化成了甘霖雨露,就連寄生在他身上的小蟲,也隨風感受了他的靈氣,變成了生活在大地上的黎民百姓!”
“當然,這些都是神話傳說,盤古氏也隻是神話人物,在昆侖山開天辟地的傳說也當不得真。”
導遊小姐淺笑著說道。
趙燭聽著這些話語,也不由得對古老的華夏神話產生了動搖,他是一位即將步入高三的學生,但是成績不怎麼好,平日最喜歡研究中國古典神話。
所以這次暑假就前來昆侖山遊玩,昆侖山又名昆侖墟,號稱為萬山之祖,神話傳說難以計數,即使現代,也存在許許多多的未解之謎,自然讓他十分感興趣。
華夏的神話體係頗為繁雜,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此氣化為開辟世界之人,即為盤古;化為主持仙界之祖,即為元始天尊。
此話之中,盤古是元始之氣所化。
昆侖山銀裝素裹,蒼莽壯闊。
雖然還未完全開發,但卻有些地方已經成為旅遊景點。
湖水清瀛,鳥禽成群,動物出沒,氣象萬千。
在昆侖河中穿過的野牛溝,有珍貴的野牛溝岩畫,玉虛峰、玉珠峰經年銀裝素裹,山間雲霧繚繞。
位於昆侖河之北岸的昆侖泉,是昆侖山中最大的不凍泉。
沿途一路欣賞山川之景,趙燭不由得心胸開闊,開懷不已。
快樂的時間總短暫,到了離別的時候。
趙燭幾經輾轉來到烏魯,隨後乘坐飛機,回到家中。
鹹城市,位於華夏中部,趙燭的家鄉在鹹城的一個落魚縣。
他家境還算殷實,父親是縣高官,母親則是一個化妝集團的董事長。
雖然在鹹城市算不上什麼,但是在落魚縣,他儼然也是呼風喚雨的角色,初中之時,也曾年少輕狂,但是在一些往事影響之下,他夜嚐試著收斂起任性與傲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