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區
要塞區是在海防要地設立的軍隊組織。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要塞區隸屬於大軍區,設有領導機關,下轄數個守備區和守備部隊、分隊,擔負本區域的設防和堅守任務。要塞區預先構築永備工事,加強火器配備,儲備充足的物資器材,形成獨立的防禦體係。在中國,清代曾在虎門、塘沽、吳淞等地建要塞,設提督衙門,駐紮重兵防守。民國時期,在沿海設立了若幹個要塞司令部。新中國成立後,自1958年起在海防要地設立要塞區。世界上有些國家在準備長期堅守的陸、海邊防要地設防,都稱為要塞區,設立要塞司令部。
守備區
守備區是在某些軍事要地設立的軍隊組織。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守備區隸屬於大軍區或要塞區,轄守備部隊,擔負所在軍事要地的設防和堅守任務。
預備役
預備役是公民在軍隊外所服的兵役。是國家儲備後備兵員的重要方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55年開始建立預備役製度。退出現役的軍人和應服兵役而未入伍的公民,按照198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的條件,編入預備役。預備役包括軍官預備役和士兵預備役。公民在服預備役期間,定期參加軍事訓練,執行軍事任務,並隨時準備應征服現役。當代世界上許多國家,為了平時少養兵、戰時多出兵,都很重視健全預備役製度。
義務兵役製
義務兵役製也稱“征兵製”。國家關於公民在一定年齡內都必須承擔一定期限軍事任務的製度。公民履行兵役義務的形式;通常包括定期在軍隊中服現役和在軍外服預備役。近代意義的義務兵役製始於法國。1798年,法國的《德爾當法》規定20~25歲的青年都有服兵役的義務。當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實行義務兵役製。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55年頒布兵役法,實行義務兵役製。1984年頒布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實行義務兵役製為主體的義務兵與忐願兵相結合、民兵與預備役相結合的兵役製度。公民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或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為服現役,編入民兵組織或經過頂備役登記的為服預備役。
誌願兵役製
誌願兵役製是招收誌願人員參加軍隊的製皮:通常是人民革命戰爭、民族解放戰爭和其他正義戰爭中軍隊進行兵員補充的主要方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革命戰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一直靠實行誌願兵役製補充兵員。通過深入的政治教育和動員,廣大工農群眾、知識分子及其他愛國人士,自覺自願地參加了人民軍隊。他們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利益,不計報酬,不怕犧牲,長期在人民軍隊中服役。誌願兵役製對保障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取得革命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大作用。美、英等一些國家把募兵製也稱為誌願兵役製。
募兵製
募兵製是國家以雇傭方式招募兵員補充軍隊的製度。應募者視當兵為職業,享有比一般職業較高的待遇,並根據與軍方的契約,較長期地在軍隊中服役。因此,有的國家稱之為雇傭兵役製或誌願兵役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