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唐嘉銘喜愛古玩,在他眼裏古玩隻是他換錢的工具,想知道能值多少錢才是關鍵,雖然他清楚這罐子和他沒什麼關係,不過親眼看見了罐子的出世,要是不知道罐子的價值,那就等於吃飯隻吃了一半。
正當唐嘉銘坐立不安時,看見邊唐花花麵露淺笑,還以為他知道這個罐子的價值:”哥,你知道這罐子能值多少錢不。“
”我哪知道,昨天以前我連件正經的東西都沒摸到過,隻在博物館隔著玻璃見過,分辨真假都做不到還怎麼去判斷它的價值?耐心等著吧,伯父應該知道,一會你問問他。“
沒過多久大伯把放大鏡放了下來,又示意他們兩兄弟去看看,兩人的表現此時就不一樣了,唐花花把手輕輕的搭在了罐身上,先吸收靈寶之氣再說,其它的一會再看,從罐子上吸收的靈寶之氣來看,這個罐子應該和昨天的五子登科佩年代差不多。
兩次吸收的靈氣差不多剛好給第一層瞳術玄功打了個底,照這個情況下去,至少還得吸收幾百件清的東西才能突破第二層,有參照物唐花花心情再次好了起來,靜下心來慢慢查看罐子上的各種時代特征,以後遇上了同類物品也不至於一點都認不出。
“爸,這罐子能值多少錢啊?”唐嘉銘哪裏能靜下心來慢慢查看,再說也看不懂,現在隻想知道這個罐子的價值。
“你怎麼一點都沉不住氣,你看看你哥,多學學他的性子,這麼大的人了還這麼毛躁,遲早要吃大虧····”唐大山一聽他兒子的話就來氣,立馬板著臉就開始教訓起來,唐嘉銘也知道自己老爹的脾氣,耷拉個腦袋坐在那接受教訓。
幾分鍾後,唐花花把罐子上的靈寶之氣消化後,坐直身體準備聽大伯講解,沒想到看見的卻是唐嘉銘的一幅衰樣,心下大樂,當下算是幫自家兄弟轉移火力。
“大伯,這個罐子怎麼樣啊?您能給我講講嗎?也好讓我學習學習。”聽到唐花花開口說話,唐大山給了他一個滿意的眼神,又恨恨的盯了唐嘉銘一眼。
“看看你哥這學習態度,再看看你的態度,整天就知道錢錢,不認識東西你拿再多的錢也隻能買假貨,賣東西也是一樣,不認識東西隻能賤賣,老子當年吃這虧吃少了?你還想走我的老路?”
教訓完唐嘉銘,再轉過身來給唐花花講起這個罐子來,首先這罐子的年代確實如唐花花猜想的那樣,屬於清三代的東西,具體應該是在乾隆年間,民窯的的東西,從上麵的花紋來看,這東西的全名應該叫清乾隆纏枝鳳穿牡丹將軍罐。
最初出現的時候是在明嘉靖,萬曆年間,在清代順治時定的型,清康熙朝最盛行。罐身為直口,豐肩,斂腹,平麵砂底,附寶珠頂高圓蓋。
將軍罐的器型高大挺拔、豐碩俊美,器物外壁粉彩等多種手法進行裝飾,逐漸被人們當作擺置觀賞的陳設器。在清代後期至民國時期,將軍罐大量生產,可以算得上當時婚禮嫁妝所必備之物。
明清期間的罐器之一,其蓋頗似將軍的頭盔,又因早期是作為將軍骨灰罐的用途,因此得名將軍罐,其器形體巨大,各朝其形略有不同。常見種類為青花、彩色器,此外還有黃釉、茄皮紫釉、三彩等。
將軍罐的器型呈現於明末,明末的將軍罐,器型較為矮、拙。到了清代順治期間根本定型,外型為直口、短頸、豐肩、鼓腹。腹下部漸收,多為平底無釉,通體渾圓,器型巨大。
康熙期間,是將軍罐廣為盛行的期間,這時的外型,將渾圓的罐體展肩提腹,拉長頸部,收緊圈足,使得將軍罐的外型顯得挺立向上,氣魄雄偉。
因為將軍罐的外型受人喜歡,因此不論是官窯仍是民窯都大量地燒造,特別是民窯的製作,從內容到形式都是以老大眾膾炙人口的體裁為主,有戲劇人物、花鳥山水,這些體裁紋飾對比煩瑣,在小器物上很難展現,而巨大的將軍罐,則能夠將這些題材全部地展現出來,深受廣闊大眾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