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被人遺棄的古城(1 / 1)

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因其紅紅的顏色被稱為“澳大利亞的心髒”,也因此聞名世界。在約旦南部的沙漠裏有一座神秘的古城,也有玫瑰紅一樣絢麗的顏色,吸引著很多旅行家的目光。我們也去探個究竟吧!

一座被人遺棄的古城

這座神秘的古城是佩特拉城,位於約旦南部,距今約旦首都安曼大約260公裏,是一座被人遺棄了好幾個世紀的古城。

佩特拉古城位於與世隔絕的深山峽穀中,又在海拔一千米的高山上,氣候幹燥。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座城市的房子幾乎全都是在岩壁上雕刻而成。因岩石呈現玫瑰紅色,故被人們稱為“玫瑰紅城市”。不過,這裏的岩石並非隻有紅色的,還有淡藍色、橘紅色、黃色、紫色和綠色,其實應該叫五彩城才對呢!

佩特拉城裏什麼樣?

佩特拉城遺址的地形十分特殊,唯一的入口是狹窄的山峽,最寬處約7米,最窄處僅能讓一輛馬車通過,全長約1.5千米左右。進入峽穀,甬(yong)道回環曲折,險峻幽深,路麵覆蓋著卵石。兩邊是光滑的峭壁。峽穀盡頭豁然開朗,聳立著一座依山雕鑿的哈茲納宮,共上下兩層。底層由大圓石柱支撐著前殿,構成堂皇的柱廊。柱與柱間是神龕(kan),供奉著聖母、帶翅武士等神像。這些像比真人還要大,栩栩如生,威嚴肅穆,頗具神韻。左右殿堂上是造型獨特、左右對稱、線條粗獷的壁畫。

穿過哈茲納宮前麵的小穀,有一座能容納兩千多人的羅馬式的露天劇場,舞台和觀眾席都是從岩石中雕鑿出來,緊靠山岩巨石,風格渾然一體,劇場後麵有一片開闊地。

城市依靠四周山坡建築而成,有寺院、宮殿、浴室和住宅等。還有從岩石中開鑿出來的水渠。在東北部的山岩上開鑿有石窟,其中有一座氣勢雄偉的三層巨窟,正麵為羅馬宮殿建築風格,是曆代國王的陵墓。

“女兒宮”的傳說

在佩特拉城遺址的山腳下,有一座奇特的古廟建築,叫做本特宮,也叫“女兒宮”。傳說當年城市裏缺少水源,國王就下令,如果誰能把水引入城裏,就把公主嫁給他。後來有一位建築師,從山穀外的一個村子把水引進來了,國王便把公主賜給他為妻,這座宮殿從此改名為“女兒宮”了。

為什麼人們要遺棄這座城市?

佩特拉是約旦南部通往阿拉伯、埃及、敘利亞的交通要地,從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2世紀,這裏是一座繁華的商業城市,也是阿拉伯遊牧民族納巴泰人的首都。公元106年,這裏被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軍隊攻陷,淪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作為商路要道仍盛極一時。從3世紀起,紅海海上貿易興起,取替了陸地商路,佩特拉開始衰落。公元4世紀,地震毀壞了這座古城,許多人喪生,幸存者紛紛逃離此地。公元636年,古城終被廢棄。從此,佩特拉由生機勃勃的貿易中心變成一座死城,12世紀以後便無人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