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未來信息戰爭
根據美國空軍的估算,摧毀一個目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需要9000枚炸彈;在越南戰爭中下降為300枚;而在海灣戰爭中使用的精確製導彈頭,隻需2枚。正如美軍的一位高級將領所說:“從來沒有哪個指揮官像我們的戰場指揮官那樣全麵而完整地了解其對手。”這充分說明,海灣戰爭的硝煙,已經向世界展現出了未來信息戰爭的一些端倪。
信息戰是在戰爭中大量使用信息技術和信息武器的基礎上,構成信息網絡化的戰場,進行全時空信息較量的一種戰爭形態。
網絡化的信息偵察監視係統,使未來戰場變得“透明”,幾乎難有藏身之地。偵察衛星係統、機載艦載情報係統、地麵通信情報係統和夜視偵察係統,將構成全方位全天候的偵察監控。這些“千裏眼”、“順風耳”將敵方的一舉一動及戰場變化,及時、迅速、準確地反饋到信息處理指揮中心,為指揮員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海灣戰爭中,美國調用了6顆正在運行的衛星,專門發射了3顆可透過雲霧和夜幕進行觀察的成像衛星以獲取情報;13架預警飛機及多種遙控偵察機、60個地麵情報站和艦載情報係統,日夜監視伊拉克的信號和軍隊行動;偵察機的夜視熱成像儀在20千米高空可清晰地觀察人群和車輛的行動。
這還不算,信息技術還將主導未來戰爭的武器裝備係統。將小小的芯片嵌入武器裝備係統,使它們長上眼睛,形成各種智能化的武器和精確製導彈頭,將極大地提高精確度和殺傷能力,使作戰效能成倍增長。海灣戰爭中,美軍從千裏之外發射的“戰斧”巡航導彈,直接攻擊伊拉克戰略縱深目標,命中率達90%以上。在攻擊某電站時,曾出現了第二枚導彈不偏不倚地從第一枚導彈炸開的彈洞穿入的奇跡。
美國的軍事專家認為,由情報、通信、指揮、控製和計算機構成的信息網絡係統,將左右戰場態勢。這個係統將偵察監視係統、信息武器係統、各參戰部隊乃至每個單兵及後勤保障係統聯為一體,從而使陸、海、空、天、電五位一體協調行動,對變化莫測的戰場實施控製指揮。作為戰場“神經係統”的信息網絡,既能有效控製“硬殺傷”,也是雙方進行“軟殺傷”的隱蔽戰場,如計算機病毒、點穴攻擊戰、信息截取戰、信息置換戰等。海灣戰爭中,美國間諜把一套帶有病毒的計算機芯片換裝到伊軍從法國買進的用於防空係統的電腦打印機裏,以此將病毒侵入伊防空指揮中心主計算機,使整個防空係統陷於癱瘓。前不久,美國海軍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麵的演習:一名年輕軍官在幾十個專家的眾目睽睽之下,用一台市麵上銷售的普通計算機,僅花費了2小時,就打進了美國海軍指揮網絡,並成功地奪取了參加演習艦隊司令的指揮權。這說明未來戰爭中,這種信息網絡係統既神通廣大,又易遭到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