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張唐英,沈括,火藥,喜事(2 / 3)

韓琦擺擺手:“國公也不必多想,官家見你,也不是要說什麼克繼大統的事情,想來也多是閑聊家常,你也不必過於緊張,隨著陛下閑敘就是。”

“明白了。”趙宗諤心情定下了。

兩人麵聖,韓琦話語倒是不假,老皇帝見趙宗諤,還真沒有什麼事情要說要問,就是閑聊,問一問趙宗諤眾多兄弟如今都成家了嗎?都生了哪些兒女,過得怎麼樣,都以何謀生,如此之類……

禦史台那邊,這幾日沒有管事的,張晟升任樞密副使,禦史中丞一職暫時空缺了。

從六品的侍禦史甘奇,忽然間成了禦史台最大的官。

批一些公文,提調幾個人犯,處理一些彈劾的密報,倒也把甘奇忙得夠嗆。

禦史台下有不少禦史,差吏更多,倒是有一人在這幾日入了甘奇的眼,此人名叫張唐英,是個極為正直的人,辦差辦事都是一絲不苟。

這等人才,甘奇自然不能放過,便特意讓張唐英安排在自己隔壁辦公,大小事情,都會問一問張唐英的意見,見任何人,都把張唐英帶在身邊。

每每張唐英說一些“此事當詳查”的話語之時,甘奇從來不拖後腿,便會立馬接一句:“依照張禦史所言辦理,著人詳查。”

張唐英便也會與甘奇點點頭,表示尊重。

這種感覺,便是極好。

有一日甘奇路過張唐英的班房,進去看了看,見張唐英正在奮筆疾書寫著什麼,便討來看了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倒是嚇一跳。張唐英竟然把仁宗趙禎登基以來,所有行政要事都一一記載下來了,還說清道明了來龍去脈,甚至連每個行政之事所達成的效果都有詳細記錄,甚至還有評點。還記錄了一些很有作為的官員生平之事。

張唐英笑著說道:“甘禦史見笑了,下官是想編纂一部官家此朝的記錄史書,以傳後世。”

這本書後世還真能看到,名字叫做《仁宗君臣政要》。

這是個人才。

甘奇便笑道:“張禦史可有記過商稅之事?”

張唐英尷尬一笑:“如此大事,自然要記載,隻是下官對商稅之事還不甚了解,一時之間不知如何下筆……”

“這有何難,我便與你詳細說道一番。”甘奇答道,名垂青史,別人都是被動的,甘奇興許是主動的。

張唐英連忙抬手:“甘禦史且坐,下官先去端茶,聽甘禦史細細道來。”

甘奇落座,張唐英還真親自去倒茶,待得的空隙之中,甘奇思緒亂飛,想著後世史書之中,是不是會有一個《甘奇傳》,想著《名臣錄》之中,是不是也該有一篇《甘奇傳》……還有什麼《甘奇軼事錄》,《名相傳》、《忠臣錄》……

想著想著,甘奇也笑了出來,他倒是真想看看自己死後,是如何蓋棺定論的。

張唐英端茶回來,舔筆開始記,甘奇滔滔不絕在講。

張唐英仔細記錄,之後再來彙編。

其實仁宗一朝,禦史台的牢獄,是很空閑的。仁宗的宅心仁厚,體現在各個地方。

終仁宗一朝,很少有捉拿官員下獄的事情,不論是犯什麼錯,犯什麼罪,處理的辦法都差不多,要麼貶謫,要麼革職回家,甚至刑罰也不會加在士大夫的身上。

所以這禦史台衙門,在仁宗這一朝,還真就成了個噴子衙門,隻動嘴巴,幾乎不動手。

從某個方麵而言,站在參與政治的這些官員這個角度,仁宗朝的政治形態,是相當清明的,前所未有的清明,包括政治鬥爭,都顯得很清明。這是史官對於仁宗一朝的記載評價,因為史官也是文人。

中國的曆史,就是文人寫的,所以在看事情的角度上,難免帶著文人的視角。中國的曆史,幾乎不記載真正關於民間百姓的事情。

當然,中國自古就是一個文化大國,並非史官不記載,就難以還原古代的民間生活狀態。因為中國還有更多的地方誌,地方誌記載的都是關於地方上的事情,自然就接地氣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