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一件繁瑣至極的事情,但是改革的步驟,其實是有借鑒之法的。
甘奇改革的東西太多太多,以致於這些政策還需要一個過渡與試驗,所謂試驗,有一個東西叫做特區,這顯然是可以借鑒的操作方式。
特區要做的就是試驗,任何政策,現在特區進行,失敗的及時改正,成功的馬上推廣全國。
大宋有天然的特區,那就是京畿開封府,開封府這個地方很符合條件,有足夠多的軍隊,有足夠多的人口,開封府還是平原地帶,農業發達,手工業與商業也發達,更重要的是這裏就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任何成功與失敗,都一目了然。
改革不再一朝一夕,更不在拍著腦袋決定一切,隻要開封府成功了,才算有了真正的施政經驗,也可以更好的說服整個朝廷與皇帝。
甘奇的改革綱要裏,第一件事就是裁撤禁軍,東京禁軍二十萬左右,一年靡費無數,卻又沒有任何作用。保家衛國或者保衛首都?完全用不上,邊軍一旦真的一敗塗地了,這東京禁軍還沒有見到敵人就已經嚇得魂飛魄散了,靠這二十萬軍隊保衛京城,那完全就是一廂情願。
裁撤,東京大裁軍。
皇帝的聖旨下來了,中書門下的命令也下來了,接著樞密院的命令也就立馬下達了。軍政一把抓,還有一個支持甘奇的皇帝,在軍事改革這件事情上,明麵上幾乎沒有任何阻力。
二十萬東京禁軍,裁撤到五萬之數,士兵以十八歲到三十歲為主,其餘人皆裁撤。軍將以十八歲到四十五歲為主,其他的也全部裁撤。
士兵裁撤,每個人可得二十畝河套土地,朝廷發放去西北的路費,朝廷也派遣官吏帶隊組織人員出發,還發放五貫錢作為在河套的耕種費用。朝廷還免費發放春耕的種子,提供春耕的工具出租。到得西北,西北各州府還會鼎力提供各種支持,比如口糧。
開荒這種事情,第一年是很艱苦的,第二年就會穩定下來,第三年就會讓這些人富裕起來。關鍵是第一年,如今甘奇當家,朝廷的事情幾乎就成了他這個宰相自己的事情。
錢,朝廷來出,其實就是軍費,東京裁撤十五萬大軍,不僅是糧餉不必再發了,也不必再發什麼軍械打造維護之類的款項。隻需要發路費以及五貫前即可,土地這玩意是不要錢的。甚至他們去了西北,若是還願意當兵,自己去搶也行。
甘奇還要命令泉州那邊打造鋤犁等物,至少十幾萬套,從海路運到北方,在運到西北去出租,出租也可以先免費用,兩三年後再給錢。種愕在西北,會替甘奇安排好這些事情。
支撐十幾萬個家庭的口糧才是重中之重,這才是甘奇比較著急的事情,還好口糧可以分批運送,隻要讓這十幾萬個家庭不斷糧即可。
其實也不一定有十幾萬個家庭,因為並非一個軍漢就是一個家庭,有許多家庭兩代、三代都是軍漢。這些事情樞密院也要核算,數據還沒有拿到,但是甘奇大概估算下來,有七八萬個家庭,四十萬左右的人口要遷徙。
至於那些不願意背井離鄉的軍漢家庭,甘奇也不會使用什麼強製的手段,不遠離開東京的,一個人發十貫的遣散費,盡皆卸甲,自謀生路。
但是還得用一些手段來動員這些人遷徙。
這種手段對於甘奇來說很簡單,不外乎宣傳。
《河套之地,黃河環繞,土地肥沃,沃野千裏,二十畝地,可保子孫萬代富庶。》
《軍漢浴血,鏖戰多年,終於掃平河套之黨項,得地數百裏,新皇登基,皇恩浩蕩,免費發放軍漢耕種,世世代代傳承,澤被蒼生,天子聖明。》
《河套沃土,一畝頂十畝!》
諸如此類的白話文章,京華時報日日刊登好幾篇,許多還是甘奇親自操刀執筆,還派人到軍營之中講讀,甚至還畫上了簡易的地圖,讓所有人都知道河套到底是怎麼一個河套。
有時候需要說一點謊言,帶著善意,甘奇把河套誇得比蘇杭江南還要好,用上了許多極具煽動性的語言來形容,多少有點連哄帶騙的意思。開荒屯田,從來都是艱苦的事情。
但是這謊言也是善意的,每個軍漢得二十畝地,這二十畝地一旦開荒完成,那小日子真比在汴梁好上十倍不止,雖然過程會很艱辛,但是成功之後,這些軍漢家庭往後想要養一個脫產的讀書兒子也不難。
煽動忽悠,連哄帶騙,自然是有效果的,也主要是甘相公的人品做了保證,如今甘相公在軍中的號召力極強,甘相公這麼說了,相信的人自然多不勝數。
裁撤軍隊,本是一件壞事,軍營之中反倒到處喜笑顏開。中國人,世世代代,就喜歡土地。
甘奇身邊的幾百軍漢,皆派到軍中去現身說法了。每每有人來現身說法,校場之上總是圍得水泄不通。
“甘相公這回可真是大方得緊,幾百裏地呢,那地方,當真好,某家可是親自出過鐵門關劫掠的,河套那個地方,北邊是黃河,東邊是黃河,西邊也是黃河,南邊還有許多河流,就這麼把這塊地包裹其中,隻要開了渠,那就了不得了,勝過中原,堪比江南,黨項人用來長草放牧,實乃暴殄天物。”
“你當真去過那裏?”
“可不是?某家不是在那裏立功了,豈能隨相公回京?那地方,實在是太好了,某家此番戰功可得八畝地,這可是用八個人頭換來的,本來甘相公說把燕雲的地賞給某家,某家不願,倒是在鐵門關外得了八畝,你們若是到那裏去,一並把某家這八畝租種了,你們幫某家把地開出來即可,三年免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