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 1 神秘的天外來客(2 / 3)

布拉索爾意識到此事非同一般,第二天便把金屬碎片交給了羅斯韋爾小鎮的警長。警長又迅速上報給軍方。駐紮在羅斯韋爾的空軍基地獲悉了這個消息,立即派人去調查此事。傑西·馬賽爾上尉駕駛一輛吉普,帶著幾卡車士兵,風馳電掣般向牧場駛來。來到出事地點,馬賽爾通過對現場的分析勘察,排除了這是墜機殘骸的可能。因為現場的東西雖已破爛不堪,但仍可分辨出它的輪廓:烏龜殼狀,直徑足有10米;分內、外兩個艙,內、外艙中間是一種空腔夾層,內有各種密密麻麻的纜線,內艙似乎是駕駛艙,艙壁的板上有數不清的奇形怪狀的控製開關。

“這是外星人的飛碟,那些屍體也是外星人的。”馬賽爾得出這樣的結論。他克製住內心的興奮,指揮士兵們把大塊的殘骸和死屍都裝上了帶篷的卡車,並且命令士兵和圍觀的人群保守秘密。

然而,基地另一位負責對外聯絡的情報官奧特中尉卻向美國新聞界公布了這一消息。翌日,羅斯韋爾《每日新聞報》全文刊出了基地司令布朗查德上校簽發的“新聞公報”:“7日晨,布拉索爾的牧場發現不明墜毀物。空軍認定是飛碟,並直接采取了行動。現在,飛碟殘骸已經回收,正由專人送往總部。”

可是到了第二天,事情開始變得撲朔迷離。美國軍方的新聞發言人改口說“UFO墜毀”隻是聳人聽聞的謠言,那些碎片隻不過是氣象探測器的殘片,而看似外星人的生物隻不過是用作軍事試驗的橡膠人。但此時,關於“UFO墜毀”的新聞已經傳開,人們並不相信軍方的這番解釋。

很多人推測,美軍在事發當晚就已經將UFO殘骸和外星人屍體秘密轉移到了一個空軍基地,並對這些外星人進行了解剖。同時,政府和軍方首腦擔心此事可能會引起社會恐慌,所以將它作為重大機密對世界隱瞞起來。但這種欲蓋彌彰的做法更激發了人們的好奇心。幾十年來,人們對於羅斯韋爾事件的猜測和爭議從未停止過。

為了平息眾議,1994年,美國軍隊發表了一份正式文件,首次透露羅斯韋爾事件與當時一項被視為高度機密的偵察蘇聯核試驗計劃有關。因為涉及國家機密,無法向大眾說明,所以才引發了各種傳言。

然而,很多UFO愛好者、當時的目擊者和一些研究人員都不認同這種解釋。關於在羅斯韋爾墜毀的不明飛行物到底是什麼,至今也沒有人能夠說清楚。

外星人基地大搜索

近一個世紀以來,有關外星人光顧地球的報道頻繁見諸報端,傳聞更是五花八門。於是,有人開始猜測,外星人來地球執行神秘使命的時候,應該會在地球建立一個落腳點,即外星人基地。如果這個推測成立,那麼外星人又會把基地建在哪裏呢?於是,人類展開了一場外星人基地大搜索。

首先,人們把目標投向了百慕大三角海域。近百年來,發生在百慕大三角海域的飛機、輪船失蹤事件層出不窮,引起了無數科學工作者的重視與興趣。他們對這一海域進行了仔細的考察,提出了海龍卷說、磁場說、超時空說等多種假說。在這些假說裏,UFO說最為引人注目。這一觀點認為,在百慕大三角海域的海底深處,隱藏著某種外來文明,正是他們的UFO“捉走了”人類的船隻和飛機。這一觀點並非憑空想象,實際上許多飛行員、水手、漁民、記者、研究人員等都在這一帶海域或空中目擊過各種各樣的UFO。

更為奇特的是,1968年1月,美國TG石油公司的施工人員在土耳其西部一處深達270米的地下發現了一條穴道。穴道高約4~5米,洞壁光滑異常,如同人工打磨的一般。就在工人們感到萬分驚恐的時候,一個白色巨人突然出現。他身高足有4米,全身上下閃閃發亮,並發出雷鳴般的吼聲。所有的工人都被聲浪掀翻在地!

如果這件事是真的,那麼巨人極有可能是生活在地下的高等智能生物。值得注意的是,發現巨人的地點與百慕大三角海域正處於同一緯度!很多科學家由此認為,海洋深處應該有著相互連通的隧道,而這條隧道的盡頭就在百慕大三角海域下麵,這裏有一個大洞,海水可以從這兒流進去,然後在其他海域重新冒出來。這個洞口還會產生巨大的渦旋,當外星人或UFO出入洞口時,超乎想象的渦旋能量肯定會輕而易舉地吞噬剛好經過的輪船或飛機!

另外,在百慕大三角海域的水下,人們還發現了一些人工建築和兩座巨大的金字塔。從它們的建造技術來看,顯然不是人類的作品。

1996年9月,探寶者丁·梅拉克在離美國佛羅裏達海岸12米的海麵上看見一個形如火箭的東西停在那裏。梅拉克立即向軍方作了報告。9月27日,美國海軍部將這個物體運走。可是,就連美國最優秀的專家也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顯然它不是地球人製造的。一些飛碟專家經過長期的分析研究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假設廣闊的海洋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的理想基地,那麼,百慕大三角海域就是他們最好的基地總部。

除了百慕大三角海域,人們還將目標鎖定在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帝國。有很多人懷疑,亞特蘭蒂斯人就是外星人,而亞特蘭蒂斯帝國就是外星人在地球上建立的基地。據古人類學家的推測,地球上可能存在過一個亞特蘭蒂斯種族,它包括愛爾蘭人、威爾士人、布列塔尼人、巴斯克人以及安達盧西亞人等。有些UFO學家認為,這些人的最初祖先來自外星。

1952年,兩位英國人曾對在秘魯庫斯科發現的印加幹屍做了血液分析。其中一具幹屍的血型在世界上從未見過;另一具的血型在美洲印第安人中也極其稀少。由此可見,大西洋一側的印加人的血型都與周圍民族不同。這會不會就是假說中的來自外星的亞特蘭蒂斯人的血型呢?很多人都相信亞特蘭蒂斯帝國是確實存在過的,但它是否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的基地,這恐怕還有待進一步的考證。

那麼,位於英國南部的索爾茲伯裏呢?這裏是飛碟光顧較為頻繁的地區,有幾次都發生在巨石陣附近。1954年2月,一位攝影師拍攝到了在巨石陣天空出現的神秘飛行物。1986年,一名飛碟研究者同樣在巨石陣附近看到了相似的飛行物。諸如此類的事還有不少,所以飛碟研究者認為,史前巨石陣很有可能是飛碟光臨地球的一個秘密基地。

此外,還有一些人認為沙漠地區也是外星人的基地。1987年11月,蘇聯一支考察隊在戈壁沙漠中發現了一個直徑22.87米的UFO,裏麵有外星人的屍體,估計有1000年曆史了。作家三毛也表示過曾在沙漠中兩次目睹UFO。

然而,盡管古人類學家、UFO專家對外星人基地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推測,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定論。外星人基地還在搜索當中……

追蹤飛機的外星人間諜

1957年7月17 日清晨,隨著一陣“轟隆隆”的巨響,一架RB-47型飛機從美國得克薩斯州的福布斯空軍基地騰空而起,有20多年飛行經驗的蔡斯上校坐在駕駛員的位置上,熟練地駕駛著飛機。

突然,一束淡藍色的光在蔡斯上校的視線中閃現,他心中暗想:這一定是另一架噴氣式飛機的著陸燈。蔡斯上校用眼角的餘光向光的源頭掃去,希望能夠看清對方的來路。不料,這一瞧卻讓他大吃一驚!他發現這束光並不是普通飛機的燈光,而是一個發光體通身發出的光芒,此刻它正位於比蔡斯上校駕駛的飛機稍稍高一點的空中,速度和飛機差不多,並與飛機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難道這是UFO?”蔡斯上校的頭腦中一下子閃現出這個念頭,還有一種壓抑不住的驚奇和興奮。然而短短的幾秒後,蔡斯上校激動的心情就平複下來,他轉念一想:“UFO為什麼要跟蹤自己駕駛的飛機呢?如果它發動進攻怎麼辦?”想到這裏,蔡斯上校通過對話機向機組人員麥克科伊德發出警報,讓他注意這個發光物體。

“請密切注意飛機上方的淡藍色光,我們要做好準備,應對其可能發動的進攻。”麥克科伊德從蔡斯上校的語氣中聽出了事態的嚴重性,他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藍光的動靜。隻見那束強光繼續前進,鍥而不舍地跟隨著RB-47型飛機。

“全體機組人員請注意,全體機組人員請注意,請做好偏航的準備,以免發生碰撞。”蔡斯上校再一次發出指令。就在他們準備偏航的時候,一件怪事發生了:發光體改變了方向,以某種角度橫穿RB-47型飛機的航線中心線,從飛機的左側一下子“跳”到了右側。其速度之快令所有的人瞠目結舌。在精密儀器的監視下,那個發光體仍然在飛機的周圍逗留著,似乎是在觀察和研究人類的飛行物,直到幾分鍾後它才一下子消失了。蔡斯上校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感覺時間過去了很久。事後,他戲謔地稱這次經曆為遭遇了外星人的跟蹤,並認為其跟蹤的目的是想了解地球的軍事力量和水平。

然而,外星人並不僅僅對戰機“情有獨鍾”,他們對地球的客機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1965年2月5日夜裏,美國國防部租用的一架客機飛越太平洋,向日本運送飛行員和士兵。大約在東京時間淩晨1點,機組人員突然發現空中有3個巨大的橢圓形物體,它們閃爍著紅光,以令人吃驚的速度俯衝,向飛機直撲過來。飛機馬上轉彎回避,那3個飛行物也立即改變航線並突然減速,與飛機飛行在同一高度,大約相距8000米。

機上人員立刻緊張起來,精神高度集中,屏氣凝神地注視著這3個怪物,不知道它們下一步要采取什麼行動,機內的空氣仿佛凝固了一樣。一分鍾,兩分鍾……幾分鍾過去了,3個不明飛行物始終不緊不慢地跟隨著客機,人們無法摸清它們的動機。“難道它們要襲擊我們?”機長心裏尋思著。為了防備3個怪物的突襲,機長決定向日本的衝繩海岸呼叫,希望地麵派噴氣式戰鬥機前來護航。

不過這時,一位隨機的美國官員走到機長麵前,說:“等一等,尊敬的機長先生,請允許我說兩句。我剛才仔細觀察了那3個UFO,它們看上去大得驚人,起碼有700米長,其速度之快,是人類研製出來的任何飛行器都無法相比的。且不說噴氣式戰鬥機能否趕來救援,即使趕到了,也未必是它們的對手。相反,如果招來對方的攻擊,後果將不堪設想。”機上其他人員聽了都六神無主,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機長,等待著他的裁定。機長沉思了一會兒,才默默地點點頭。

就在此時,那3個怪物突然趕了上來,與飛機並肩飛行。機上的人員都屏住了呼吸,以為它們要發動攻擊。然而,這3個飛行物僅僅是虛晃一槍,接著就以2000千米的時速向高空飛去,轉眼之間就了無蹤影。

諸如此類人類飛機在空中遭遇UFO跟蹤的案例不在少數。1967年2月2日,一架秘魯航空公司的“DC-K”號客機載著52名乘客從皮烏拉飛往利馬,途中就被一個UFO跟蹤了差不多300千米。事發當時,機長奧斯瓦爾·桑比蒂發現在飛機右側有一個發光體,它是一個倒錐體模樣的飛行物,其速度、方向和飛行高度等都與飛機大體相同。令人驚奇的是,那個物體顯示出極為高超的飛行技巧,它翻著跟頭,做著奇怪的動作,一會兒垂直上升,一會兒飄然下降,一會兒又旋轉飛行……突然間,它猛地朝“DC-K”號衝來,機上的乘客都嚇得麵無人色。可是,這個家夥略一抬頭,便從飛機上方安然掠過。就在這時,飛機的電子設備竟全部都失靈了,再也無法和機場取得聯係。大約一個小時後,這個古怪的UFO才離去。

眾多案例表明,一些UFO喜歡跟蹤人類的飛行器,但它們似乎並無惡意,也很少進行主動攻擊。為什麼UFO會有這樣的舉動呢?很多專家推測,它們是想窺探地球的軍事機密,了解地球人的飛行技術和軍事力量,以掌控有關地球的重要信息。但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這些UFO跟蹤飛機,可能是在向偶然碰到的地球上的飛行夥伴示好,並無其他意圖。到底真相如何,恐怕還有待於人們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導彈基地闖進“不速之客”

在美國懷俄明州有一座美軍的導彈基地。這裏部署了大量的核導彈,明令禁止任何人觀光。然而,就在1988年10月12日這天,一位“不速之客”闖進了這座戒備森嚴的軍事禁地,旁若無人地在其上空窺視了一番。

當這個“不速之客”在基地上空盤旋的時候,兩位巡警首先發現了它。

“快看,一個像小山一樣的飛行物!”

“真是個龐然大物,它的四周還有藍色的光環圍繞。”

“我敢肯定,這絕對不是飛機,地球上沒有任何一種類型的飛機和它相似。”

“我也這麼認為。可是它是什麼呢?”

“飛碟!”沉默片刻後,兩人目光一碰,異口同聲地說。他們立刻警惕起來,準備向指揮部報告。就在此時,飛碟盤旋到兩位巡警的上空,低低地徘徊著,仿佛在嚴密監視著他們。“這下完了。”兩位巡警嚇出了一身冷汗,拔腿想跑。不料,飛碟騰空而起,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住在基地附近的居民羅斯查·湯遜士當時也看到了這個“不速之客”。他描述說:“那個怪物足足有12個美式足球場那麼大。在它中間還有一連串閃亮的光芒,光的顏色有紅色、綠色、藍色,還有白色。”

羅蓮·布士蕭太太是個農場主,她在導彈基地附近開墾了一處農場。就在事件發生的前一天晚上,她聽見農場裏的牛和狗突然叫個不停,好像是被什麼東西嚇著了。可是一刹那之後,所有牲畜的叫聲又都停下來了。布士蕭太太有著豐富的飼養經驗,她認為,牲畜們一定是看到了什麼特別的東西,感到非常害怕。

無獨有偶,就在UFO光顧美國導彈基地的同一年,蘇聯的“新俄羅斯人”號導彈巡洋艦在航行時也受到了UFO的騷擾。

1988年的一天,“新俄羅斯人”號導彈巡洋艦在希坦島附近水域航行。突然,隻聽一聲驚天巨響,水麵上幾十米高的浪柱衝天而起,一個巨大的球形不明潛水飛行物從巡洋艦左舷的水下躥了出來,激起了一層層水花。它懸浮在巡洋艦上方的低空,離巡洋艦僅有20米左右。艦上全體官兵看得一清二楚,這個水下怪物的四周還均勻地分布著36盞耀眼閃爍的燈。

突然,“新俄羅斯人”號上的柴油發動機熄火了,艦上的電子係統全部斷電,甚至連艦載無線電台的蓄電瓶也突然停止供電。發動機熄火了,所有的電器都失靈了,“新俄羅斯人”號與外界的一切聯係都中斷了。“我們要完蛋了……我們要被外星人綁架了!”一種巨大的恐慌和無助攫住了每一個官兵的心,他們沮喪地抱怨著,空氣中彌漫著不安與緊張。“鎮靜!”艦長處亂不驚,語氣中透著堅定,“身為軍人,我們時刻都應做好最壞的打算。現在我們還不清楚對方的來意,隻能等待,靜觀其變。”艦艇內頓時安靜下來。時間在等待中一分一秒地過去,每一分鍾對人們來說都是煎熬,都是未知數。15分鍾後,那個球形怪物在巡洋艦的上方兜了一圈後向下俯衝,人們以為它要發動進攻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誰知,它又驟然加速,向西北方向飛去。此後,艦上一切係統又全部恢複正常。

此事在蘇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然而相關資料顯示,UFO在此之前早就造訪過蘇聯的導彈基地。1959年5月,蘇聯烏拉爾導彈基地總參謀部的所有雷達突然失靈了!一些UFO在該地上空飛行,一會兒以極快的速度移動,一會兒又在空中停止不動,久久不願離開。

蘇聯上將薩普闊夫在他的隨軍日記中寫道:“1979年,我隨同軍官和設計師代表團在卡普斯金穀地導彈演習場觀看軍事演習。在導彈試射前,我們發現一個卵形UFO懸浮在導彈發射場上空,足足有一個小時。我當時頗為震驚,而演習場指揮官報告說,這些形狀奇特的不明飛行物是這裏的常客,他們早已見怪不怪了。”

蘇聯退役上校軍官索科洛夫披露,1983年,他受遣調查發生在烏克蘭一個洲際彈道導彈基地的UFO事件,獲得了接觸軍內秘密情報的特權。據他掌握的軍內秘密報告,在那次事件中,UFO在該導彈基地上空懸浮和盤旋了4個小時。在這4個小時裏,導彈基地主控製台上的所有指示燈都莫名其妙地被點亮,導彈發射程序也神奇地自行啟動,萬幸的是,沒有一枚導彈被發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