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 2 驚人的魔鬼地域(1 / 3)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但對人類而言,它卻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之所以說熟悉,是因為我們的生活與之休戚相關;之所以又陌生,是因為它尚有太多的地域讓我們一頭霧水,絞盡了腦汁也想不出所以然。比如,可怕的巴羅莫角為何能“吞”人?小小的火炬島為什麼能使人自焚?殺人不眨眼的死亡山穀通向何處?黑竹溝曆來“吃人”不眨眼,到底是誰在作祟……眾多驚人的魔鬼地域,等待著我們去尋找答案,去破解謎團。

能使人自焚的火炬島

在加拿大北部地區的帕爾斯奇湖北邊,有一個麵積僅1平方千米的圓形小島,叫做“火炬島”,當地人又稱其為普羅米修斯的火炬。傳說,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來火種以後,把引燃火種的茴香枝順手扔進了北冰洋。奇怪的是,茴香枝著火的一端並沒有沉下去,而是浮在水麵繼續燃燒,天長日久,便形成了一個小島——火炬島。經過數年的風吹雨打,火炬島上的火漸漸熄滅了。但是,它卻有一種神奇的魔力,這就是人一旦踏上它,就會如烈焰般自焚起來。

17世紀50年代,荷蘭人馬斯連斯和他的幾個同伴到帕爾斯奇湖尋寶。一位好心的當地人怕他們不知就裏,誤闖火炬島,便再三叮囑道:“年輕人,火炬島是我們的禁地,千百年來都不曾有人踏上小島半步。你們切記不要上島去呀。”馬斯連斯一邊聽一邊盤算:“這個當地佬兒三番五次地告訴我們不要去火炬島,是不是因為那裏埋藏著大量的寶藏?他怕被我們發現,故意嚇唬我們。我可不能被他唬住。”馬斯連斯認為,帕爾斯奇湖正處在北極圈內,到處都是冰天雪地,即使想在島上點一堆火恐怕都不容易,更不用說能使人自焚了。所以,他對這一忠告並沒有理睬,固執地和同伴向火炬島進發。他們每人駕著一排木筏,緩緩地向小島劃去。

當時天空如洗,在湖水中投下藍藍的倒影。水天相映,光影交錯,使人如置畫中。馬斯連斯等人劃的時間不長,就看到前方不遠處出現了一個圓形的小島,島上長著高矮不齊的植物。馬斯連斯感覺眼前仿佛出現了流光溢彩的金銀珠寶,他興奮地喊道:“普羅米修斯的火炬,我來了。”很快,他們來到了火炬島邊。此時此刻,當地人的忠告讓馬斯連斯的幾個同伴膽怯起來,他們都不敢再前進半步。馬斯連斯見狀鼓舞大家:“朋友們,印地安人的寶藏近在眼前。快點行動吧,我們就要發大財了。”

“馬斯連斯,我覺得當地人的話不可不信,我們還是別去了。”

“是啊,為了捕風捉影的財寶丟了性命,得不償失。”

同伴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想阻止馬斯連斯上火炬島。馬斯連斯堅定地說:“我主意已定,你們要是不敢去,我也不勉強。等我尋到了財寶,你們可不要後悔啊。”說完,馬斯連斯獨自向前劃去。

同伴們遠遠地看著馬斯連斯把木筏停靠在岸邊,一步一步向島上走去。他們有的為馬斯連斯擔心,有的為他祈禱,也有的後悔沒有和馬斯連斯一起上島去探個究竟。

突然,島上竄出了一個火人!隻見他全身上下都冒著火,張開雙臂,狂喊大叫,一下子躍進湖裏。天哪!那不正是馬斯連斯嗎?隻見他浮在水麵上,一會兒用手撲打身上的火,一會兒把頭紮進湖裏,用力甩著腦袋,可是不管他怎麼做,也無法把身上的火撲滅。同伴們都嚇了一跳,立即衝了上去,但誰也不敢跳下去救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被活活燒死。從此以後,火炬島能使人自焚的事便傳開了。

1974年,加拿大普森量理工大學的伊爾福德教授組織了一個考察組,特地到火炬島附近進行調查。通過細致的考察和分析,伊爾福德認為:火炬島上的人體自焚現象是一種電學或光學現象,即由電擊或雷擊導致的人體自燃。但這一觀點一經提出,即遭到考察組的另一位專家——哈皮瓦利教授的反對:既然如此,小島上為什麼會生長著青蔥的樹木?並且,在探測中還發現有飛禽走獸。它們為什麼沒有被雷擊?哈皮瓦利認為,可能是島上某些地段存在某種易燃物質。當人進入該地段後,便會著火燃燒。

盡管兩位教授就人體自焚的誘因存在分歧,但他們都認為人體自焚的現象是由某種外部因素引起的,而不是人體自身的緣故。為此,臨上小島之前,所有的考察組成員都穿上了用絕緣耐高溫材料做成的防火服。兩個小時的考察很快就要結束了,人們並沒有發現什麼怪異的地方。突然,考察隊員萊克夫人指著心口說:“我怎麼覺得心裏發熱。”人們還沒回答,她又嚷道:“我的腹部好像火燒一樣,這是怎麼了?”聽她這麼一說,伊爾福德立刻警覺起來:“難道這是一個信號,火炬島的悲劇要在我們這些人身上重演?”想到這裏,伊爾福德立即組織大家從原路撤回。萊克夫人走在隊伍的最前麵。

隊伍剛走沒多遠,隻聽萊克夫人驚恐地叫道:“救命,快救命啊!”人們循聲望去,隻見陣陣煙霧從萊克夫人的口鼻中噴出來,接著又聞到一股肉被燒焦的糊味。萊克夫人極力掙紮著,她的臉因為痛苦而扭曲變形。人們驚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很快,焚燒結束了,萊克夫人化為了焦炭,而那套防火服居然完好無損。

此事引起科學界的一片嘩然,引發了人們關於火炬島神秘現象的探討。同時,美麗的小島也更披上了一層恐怖的麵紗,讓好奇的人望而卻步。

幾年後,加拿大物理學院的布魯斯特教授就這種自焚現象發表了演說,他說:“毋庸置疑,火炬島發生的怪事是典型的人體自焚事件,與外界條件毫無關係。而且這種人體自焚現象並非現在才發生,而是曆來就有的。”他引經據典,列舉了許多人體自焚的事件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世界上第一個人體自焚事件記載在1673年意大利的一份醫學資料上。當時有個叫帕裏西安的人正躺在草墊床上休息,忽然身上起火,化為灰燼,隻剩下頭骨和幾根指骨,但草墊床除了他躺著的部分被燒毀了,其餘的都保持原樣。1744年,英格蘭的伊普斯威奇城內住著一位60多歲的帕特夫人,一天早上,她的女兒發現她死在地板上,好像一截被燒光的木頭,而附近的衣物卻完好無缺。類似的曆史記載有200多起。布魯斯特教授認為:盡管目前我們還不明白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自焚,但可以斷定與人的生活習慣有關,那極有可能是人體內部構造產生的。

布魯斯特的演說立即遭到伊爾福德等人的強烈抨擊。伊爾福德認為:人體自焚必定來源於外界因素,人體自身不存在自燃的誘因。雙方各執一詞,終無定論。

值得說明的是,從1974年至1982年,相繼有6個考察隊前往火炬島,但無一例外地都是無功而返,而且每次都有人喪生。於是,當地政府不得不下令禁止任何人以科學考察的名義進入火炬島。

如今,火炬島已是人跡罕至,它仍舊靜靜地坐落在帕爾斯奇湖畔。那奇特的人體自焚之謎到底因何而起?也許終有一天,人們會揭開這詭異而神秘的麵紗。

巴羅莫角“吞”人謎案

巴羅莫角位於北極圈內的加拿大北部,與帕爾斯奇湖相連。在這個長225千米、寬6.26千米的錐形半島上,生長著低矮的灌木、沙草和苔蘚,各種飛禽走獸也相安無事。然而一旦人踏入這塊地域,就像被黑洞“吞吃”了一樣,蹤跡全無,因此此角被稱為“死亡之角”。

20世紀初,因紐特人亞科孫父子前往帕爾斯奇湖西北部捕捉北極熊。當時已是天寒地凍,小亞科孫精神振奮,忽閃著眼睛向四處觀望,他一眼看見一頭北極熊正笨拙地從冰上爬向一個小島。小亞科孫高興極了,邁開步子向小島跑去,沉重的靴子踩在厚厚的積雪上,發出有節奏的“咯吱”聲。父親見兒子上島了,便加快步子跑去,然而跑著跑著,隻聽小亞科孫驚恐而焦急地喊:“爸爸,別上島上來!別上來!”亞科孫非常吃驚,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但他從兒子的語氣中感覺到了恐懼和危險。“難道小亞科孫遇到了猛獸?還是土著居民在圍攻他?不行,我得趕緊去找人。”亞科孫焦急地張望了半天,也不見兒子從島上下來,便跑回去搬救兵。

不久,亞科孫找來了6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大家決定到島上一探究竟。誰知,有個叫巴羅莫的人覺得島上有蹊蹺,最後退出了尋找小亞科孫的隊伍,沒有上島。結果,上島的人不但沒有找回小亞科孫,他們自己也沒了蹤影。巴羅莫隻好獨自一人回去了,他極力向人們描述小島的神秘和恐怖,人們卻無動於衷,認為他是在為自己臨陣脫逃辯解。巴羅莫遭到了包括死者家屬在內的所有人的指責和唾罵,而這個讓人有去無回的小島則被人們稱為“巴羅莫角”。從此這個人跡罕至的小島吸引了眾多探險家的光顧。

1934年7月的一天,幾個法裔加拿大人來到巴羅莫角探險。他們手持槍支,步步為營地向小島進發。聞訊趕來的因紐特人目不轉睛地盯著,希望他們能活著回來。遺憾的是,隨著幾聲慘叫,這幾個法裔加拿大人也莫名其妙地從島上蒸發了。

20多年過去了。1972年,美國探險家諾克斯維爾、職業拳擊手特雷霍特以及默裏迪恩拉夫婦4人也來這裏探險。當年的4月4日,他們來到了“死亡之角”的陸地邊緣地帶,並且在此駐紮下來,以觀察島上的動靜。默裏迪恩拉夫人是愛達荷州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她拍攝了許多島上的照片,從照片上我們可以看到在鬱鬱蔥蔥的樹木的掩映中,活躍著兔子、老鼠、鬆雞等動物,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動物能在這裏和諧生活,進出自由,為什麼人不行?莫非有關巴羅莫角的事件是當地居民杜撰出來的?”諾克斯維爾對巴羅莫角“吞”人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

經過10天的準備,4月14日,他們整裝出發了。為了避免同時遇險,他們呈縱隊排列,每人間隔1.5米左右,拳擊手特雷霍特在前,諾克斯維爾緊隨其後,默裏迪恩拉夫婦走在最後。他們小心翼翼地在島上走著,突然,諾克斯維爾大叫一聲:“快看,這裏有一具白骨。”默裏迪恩拉夫人下意識地站住了。她的丈夫預感到情況不妙,不由自主地退了兩步,來到妻子身邊。諾克斯維爾蹲下身子,仔細地觀察起來。特雷霍特想轉身看個究竟,一抬腳,腳卻動不了了。他使勁地把腳往上拔,但腳就像被強力膠死死粘住了似的,無法動彈。特雷霍特無助地叫道:“快拉我一把。”此時,諾克斯維爾也大叫起來:“你們快走,我站不起來了,這地方好像有個磁場。”

默裏迪恩拉本能地拉住妻子的手,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眼睜睜地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隻見特雷霍特在原地站著不動,大張著嘴,卻發不出任何聲音,表情極其痛苦和恐懼。與此同時,他的麵部也在發生著可怕的變化,麵部肌肉塌陷下去,顴骨高高突起,眼眶深陷。不到10分鍾,他的血肉就像被吸血鬼吸盡了一樣,僅剩下一張皮蒙在骷髏上。沒過多久,他的皮膚也消失了。默裏迪恩拉大睜著眼睛,額頭冒出了一層冷汗,妻子則死死地摟住他,把臉埋進了他的懷裏。令人奇怪的是,特雷霍特自始至終都是站立著的。再看諾克斯維爾,他也已經變成了一具蹲著的骷髏,頭骨往上揚著,顯示著他曾經想努力站起來。見此情景,默裏迪恩拉拉著妻子逃了出去。事後,默裏迪恩拉回憶說:“我覺得巴羅莫角存在一種移動的引力,也許會消失,也許會延伸,它就像黑洞一樣能夠把人緊緊吸住。”

1980年4月,美國著名的詹姆斯·亞森探險隊來到巴羅莫角。他們對磁場進行了鑒定,還對周圍的地質結構進行分析,但沒有在巴羅莫角找到地磁異常的證據。探險隊員阿爾圖納是一個極具探索精神的人,立誌要揭開巴羅莫角的神秘麵紗。他對同行的人說:“在探究科學真相的時候,有時是需要一點冒險和獻身精神的。”為此,他不顧眾人反對,要隻身深入腹地進行實驗。有了前車之鑒,他在身上拴了一根保險帶和幾根繩子,以備遇到危險時好讓大家把他拖出來。但這一次說來很怪,他一直走了近500米的路,也未發生危險。後來大家怕一起陷入險境,便將阿爾圖納強行拖了出來。

盡管這次探險仍未能找到這一奇怪現象的答案,但這個試驗證明了當初默裏迪恩拉的推測,即巴羅莫角的引力是移動的、陣發的。阿爾圖納解釋說:“也許巴羅莫島上的野生動物就是憑經驗和本能掌握了這一規律,所以才得以逃離死亡,生存下來。”

那麼,如何捕捉這個捉摸不定的規律?人類能否擺脫被巴羅莫角“吞吃”的厄運呢?這些還需要人們進一步探索。

吞噬飛機的魔鬼大三角

1945年12月5日14點,美國海軍上尉查爾斯·泰勒坐在“複仇者”強擊機上嚴陣以待,準備率領另外4架“複仇者”和14名飛行員進行演習訓練。此次演習要求飛機從佛羅裏達州的勞德代爾堡海軍航空基地起飛,向正東方向飛過巴哈馬群島,接著向北飛行,最後再折向西南返回基地。泰勒有著在空中飛行2599小時的飛行記錄,這次任務對於他來說可謂小菜一碟。14點10分,5架“複仇者”從基地起飛,轟隆隆地飛向萬裏晴空。

起初,飛機按照既定航線平穩地飛行著,地麵雷達站收到的信息顯示一切正常。一個半小時後,飛行隊越過巴哈馬群島上空,泰勒看了看羅盤,準備按照預定計劃向北飛行,但他突然發現羅盤的指針不動了。“發生了什麼事?”泰勒連忙向另外4架飛機詢問情況,結果隻有飛行員阿本的那架飛機的羅盤正常,其餘的都失靈了。泰勒心中一驚,他透過窗戶俯瞰下方,隻見一望無際的大海,根本無法判斷方位。泰勒趕緊向指揮部報告。

“指揮部,指揮部,發生了非常事故,我們好像偏離了既定的航線。”

指揮部命令:“報告你們現在的位置。”

“周圍都是海,無法弄清現在的位置。除了阿本的,所有羅盤都失靈了,指針不動,無法分辨方向。”

“那就由阿本暫時做編隊的指揮,其餘的飛機尾隨其後,向基地的方向飛行。”

此時,在指揮部看來,飛機上燃料充足,足可以再飛行4個小時,而泰勒的飛行技術也是讓人放心的,隻要飛機的航線找準了,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然而,到了16點45分,阿本的羅盤指針也不動了。指揮部接連接到報告:“警報,我們又迷航了。”“亂套了,一切全亂套了……”“我們好像在墨西哥灣的上空……”基地的指揮員們也困惑了,即使羅盤都失靈了,現在是日落西山的時候,他們隻要看到太陽,也可以校正航向的,這些訓練有素的飛行員怎麼會跑到離演習區域上百千米以外的墨西哥灣呢?指揮員們開始擔心,想知道更多的消息,然而,他們收到的信號逐漸微弱,信息也越來越少。

到了19點04分,泰勒向基地指揮部發來最後一條信息:“我們將繼續保持飛行,要麼看到海灘,要麼將燃料耗盡……”隨著雷達信號的中止,泰勒上尉連同他的14個夥伴以及那5架飛機,與基地徹底失去了聯係。基地指揮部終於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立即展開救援工作。19點27分,兩架海上搜索機應命起飛前去救援。令人困惑的是,其中的一架搜索機飛到百慕大三角海域時也失去了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