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 3 可怕的人類謎團(3 / 3)

提問仍在繼續,這時另一位專家指著一位老婦人說:“克森婭·科茜裏娃,你知道這位夫人得的是什麼病嗎?”年輕的姑娘克森婭·科茜裏娃盯著老婦人的腹部看了半天,說:“她的胃部發紅,應該是有些炎症。”專家們再一次震驚了,因為這位老婦人就是一位胃炎患者。專家肯定了克森婭·科茜裏娃的判斷正確,全場又一片嘩然。

這些人在幹什麼?這位名叫克森婭·科茜裏娃的姑娘是幹什麼的?她又怎麼會知道別人得的什麼病呢?

事情要從全俄羅斯特異功能大會說起。2004年7月10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舉行了一個別開生麵的大會——全俄羅斯特異功能大會。眾多自稱有“特異功能”的人雲集這裏,把一個隻能容納600多人的大會議廳擠得水泄不通。他們在眾多評委——包括俄羅斯著名醫學專家、科學家和公共衛生部的專家們麵前“各施神通”,經過專家們“火眼金睛”的鑒別,一半以上參與者的“特異功能”都被拆穿了。

克森婭·科茜裏娃也是一個有“特異功能”的人,她來自比羅裏特斯克市,當時隻有22歲。麵對眾多評委和觀眾,克森婭·科茜裏娃這樣描述自己的特異功能:“我的眼睛具有X光般的‘透視’功能,能夠看穿物體,包括人體的五髒六腑,甚至還可以預言疾病!”

“那就把你的特異功能表演一番吧。我們拭目以待。”一位評委說道。於是我們看到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克森婭·科茜裏娃的表演激起了台下觀眾的極大興趣,一些誌願者主動上台,請她為自己的身體來個全身大透視。克森婭·科茜裏娃就像一台活的X光機一樣,一一說出這些誌願者身體內的疾病,所有參加測試的誌願者無不點頭稱是。專家們對眼前發生的一切越來越困惑,為了解開這些疑團,他們對克森婭·科茜裏娃展開了提問。

“你這種特異功能是生來就有的嗎?”一位評委問道。

克森婭·科茜裏娃回答:“不是,我17歲的時候得了一場莫名其妙的大病,差點死去,經過6個多月的治療調養我才痊愈。病愈後不久的一天,我驚奇地發現自己的眼睛竟然能看穿身邊人的內髒,甚至還可以預見疾病。”

“從你的簡曆來看,你並沒有受過醫學方麵的訓練,那你是怎麼來分辨不同的疾病的呢?”

克森婭·科茜裏娃道出了其中的緣由:“我的眼睛能看清人體器官的顏色,我通過不同的‘顏色’來分辨疾病。比如紅色,象征炎症;黃色代表勞累;如果是黑色,則象征一些器官可能正發生嚴重變化——譬如癌細胞正在生長等。”

最後,專家們一致斷定,目前科學還無法解開克森婭·科茜裏娃的“火眼金睛”之謎。克森婭·科茜裏娃因此獲得了全俄羅斯特異功能大會的特異功能獎。

無獨有偶,另一位俄羅斯女孩娜塔莎·丹基娜也具有這種超凡的透視眼。她甚至能夠看清X光都無法探測的“死角”,識別出人體內最細微的症狀。娜塔莎說:“如果需要查看一個病人的健康情況,我能夠看清人體內的全部生物構造。我很難解釋如何診斷某種疾病,但是我能夠從有病變的器官中感受到異樣。”

為什麼這些人會有如此超常的功能呢?他們的眼睛又具有何種特殊的構造?雖然科學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結論能解釋這種現象,這些謎團還有待人們做更深一步的研究。

孿生子之間的奇妙感應

2004年,中國高考成績公布以後,有一件事格外引人注意,上海考生孿生姐妹陳修文、陳修明考出了一樣的成績479分。無獨有偶,在2001年全國高考時,江蘇楊中市的孿生姐妹童茳、童葶也雙雙獲得600分的好成績。更讓人驚奇的是,她們不僅總成績分毫不差,各單科的成績也幾乎完全一致。這種現象引發了人們的思考,孿生子之間是不是存在著奇妙的心靈感應呢?

路易斯·基思博士是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的一位孿生子分類專家。他本人就是孿生子。他的孿生兄弟是唐納德·基思,原美國陸軍中校,已經退伍,現在是多胎妊娠研究中心的負責人。這對孿生兄弟經常感到彼此之間存在著心靈感應。路易斯說:“我隻是偶爾給唐納德打電話,但我發現,幾乎我每次打電話的時候,唐納德都是正好在電話機旁,第一時間接聽電話,好像就在等我的電話一樣。”

這樣的心靈感應同樣發生在迪拉和斯特拉身上。迪拉和斯特拉是美國印第安納州的一對雙胞胎姐妹。有一天,姐姐迪拉去參加狂歡節派對。臨走時,她對正在收拾衣服的斯特拉說:“親愛的,和我一起去參加派對吧,你自己在家多沒意思啊!”斯特拉看著迪拉說:“哦,謝謝,可我對派對不感興趣,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等迪拉走後,斯特拉拿出電熨鬥,充滿自信地說:“這次,我一定要自己把衣服熨好,向人們證明我是會使用電熨鬥的。”可是,當斯特拉準備熨衣服時,卻不小心被電熨鬥燙到了手。斯特拉一邊對著被燙的手指吹氣,一邊嘀咕:“我的運氣太壞了。”忽然,她的心頭感受到一種莫大的恐懼,惡心地直想吐,她預感到姐姐將要發生不幸。“不行,我得去看看。”想到這裏,斯特拉奪門而出,奔向正在舉行狂歡節的公園。

遠遠地,斯特拉看見在一架已經倒塌的滑車前圍了一大群人。她憑著感覺走向人群,抬頭望去,有個座艙在架子上晃來晃去,眼看就要斷開,十分危險,而上麵坐著的正是她的姐姐迪拉。隻見她緊緊抓著座艙的扶手,臉色煞白。此時,圍觀的群眾早已把這件事報告了搶險隊。很快,搶險隊趕到,把迪拉救了下來。斯特拉趕緊跑過去,還沒等她問姐姐到底是怎麼回事,迪拉就沉著臉說:“怎麼又把手燙了?你什麼時候才能學會使用熨鬥呢!”原來,斯特拉被電熨鬥燙到時,迪拉的手指也感覺到了疼痛。

其實,孿生子間的這種心靈感應是普遍存在的,即使這對孿生子是在不同的環境下長大,接受了不同的教育,受到迥然相異的文化熏陶。

美國俄亥俄州有一對孿生兄弟,他們出生後不久就被兩個完全不同的家庭收養了,從此杳無音訊。他們相隔千裏,各自經營著自己的生活,彼此不知道對方的存在。一直到40多年後,他們才得到雙方的信息,並再度重逢。當這對孿生子相聚的時候,他們驚訝地發現,他們之間具有神話般的驚人巧合。他們都叫吉姆,身高都是1.8米,體重180磅,容貌、身材、聲音一般無二,舉手投足都惟妙惟肖,職業生涯如出一轍。如果說這些相似是因為他們繼承了相同的遺傳因子的話,我們也可以理解,然而令人費解的是,他們的生活經曆也極其相似,他們都經曆了兩次婚姻,前妻都叫琳達,現在的妻子又都叫貝蒂;他們各生有一子,並不約而同地給孩子取名為艾倫;而且兩人的愛犬都叫托伊。這樣的巧合讓人們再次質疑:孿生子間真的有心靈感應嗎?如果有,這種心靈感應是怎樣產生的?

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心理學家托馬斯·鮑查德就潛心對此專題進行了研究。他以“心靈感應”為切入點,探索遺傳和環境在人類發展中所起的作用。鮑查德組建了一個由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藥物學家等組成的孿生子科研小組,該小組對20對孿生子進行了長期跟蹤研究。這些孿生子在出生後不久就被分開了,由不同的家庭領養,若幹年後他們才重逢。通過對這些孿生子們的檢查和測試,鮑查德的科研小組發現,這些孿生子幾乎在所有方麵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包括身體狀況、興趣愛好、思維方式、生活習慣、性格等。而且,很多孿生子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心靈感應現象。比如,雙方生活在不同的地方,當一方突發病痛時,另一方就能感知。為什麼會這樣呢?許多科學家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幾種不同的結論。

一種觀點認為,孿生子之間的一些性狀和疾病的相似,是由於受精卵分裂時的時間因素在起作用。當一個受精卵分裂成兩個相同的受精卵時,分裂的時間越短,則彼此相似的程度就越高。

另一種觀點認為,孿生子間的心靈感應現象是一種比普通遺傳現象更為複雜的四維空間遺傳現象。作為遺傳物質的基因要得到反映或表現,都要受到時間因素的限製。而孿生子的遺傳因素完全相同,就表現出很多相同的性狀或疾病,如果再加上相同的時間因素,那麼他們就出現了更驚人的一致性。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孿生子之間的心靈感應是一種生物電感應。因為他們的生物電接收器和釋放器同步運行。當一方的生物電作用器啟動時,另一方很快就可以感受到,並釋放出相同的生物電,所以他們在思想和行為上就表現出驚人的同步現象。

這幾種說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孿生子之間的奧秘,但卻不能完全解釋心靈感應現象。要想徹底揭開孿生子之間的心靈感應之謎,還需要時間去考證。

秦始皇陵九大謎團

秦始皇陵是一座充滿神秘色彩的地下王國,這裏的每一次考古發現都會讓世人為之震驚。2003年初,15件姿態奇異的陶俑和27件青銅水禽等罕見文物從7號陪葬坑橫空出世,驚呆了世人的目光。其中,有一隻青銅仙鶴,正俯首啄著一隻青銅蟲,準確地表現出了仙鶴從水中取食的瞬間形態,顯示了極高的工藝水平。然而,這隻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那幽深的地宮始終謎影重重。

50年來,世人關於是否要開啟地宮之門一直爭論不休。正是這種爭論,使那些困擾世人的謎團糾纏交結,難以捉摸。人們僅能從司馬遷在《史記》中的簡略記載,努力尋找那些能揭開秦陵地宮之謎的蛛絲馬跡。

謎團一:地宮究竟有多深?

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描述地宮的深度,“穿三泉,下銅而致槨”。我們從字麵上理解,“穿三泉”就是穿過了三道地下水,秦始皇陵附近的水文資料表明,第一層地下水的深度為16米,按照這個值估算,穿三泉難道就是48米左右?人們對這個數值充滿懷疑,又從史料《漢舊儀》中找到了關於地宮深度的記載。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上奏,說道:“我帶著72萬人修建驪山陵墓,已經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樣。”這樣的描述讓人們覺得如墜霧中,無法想象出地宮的深度。看來,要想弄清這個問題,光憑文獻記載是不夠的,於是,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先生利用現代高科技對秦始皇陵地宮進行探測,推測秦陵地宮深度為500至1500米。然而,這個數字讓人無法置信,它超過了陵墓位置與北側渭河之間的落差。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地宮的水則很難排出,甚至會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宮的危險。國內諸多文物考古、地質專家就秦陵地宮深度也做了多方麵的研究探索。根據最新鑽探資料,人們推測秦陵地宮的實際深度約為26米。但究竟是否如此,還有待進一步的考古勘探驗證。

謎團二:地宮有幾道門?

關於地宮之門的數量問題,《史記》中有清楚的記載:“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無複出者。”這裏提到了中羨門、外羨門,由此我們可以推斷秦始皇陵地宮內必定還有一個內羨門。值得注意的是,司馬遷談及中羨門時用了個“閉”字,說明中羨門是可以開合的活動門;而外羨門則用了個“下”字,則表明外羨門是由上向下放置的。內羨門可能與中羨門相似。但地宮是否隻有這三道門呢?人們還不能確定。

謎團三:《史記》中記載的地宮“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是什麼意思?

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推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可能是在玄宮的頂部描畫雕刻著天文星宿之象,地上模擬有中國統一後的疆域圖。這樣,在這座地下王宮裏,秦始皇的靈魂照樣可以“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統治著這裏的一切。近年來,人們在西安交大漢墓發現了類似於“天文”、“地理”的壁畫,這似乎給夏鼐先生的推斷提供了一個證據,人們猜測,秦陵地宮頂上的日、月、星象圖可能更為完整、恢宏。但也有人認為,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謎團四:地宮埋“水銀”之謎。

《史記》和《漢書》中都有秦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記載。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沒有水銀始終是一個謎。1981~1982年,研究人員對秦始皇陵進行了汞含量測試。測試發現,封土中心1.2萬平方米的範圍內的土壤樣品果然出現“汞異常”,其汞含量為陵墓以外土壤樣品的8倍。這極可能是因為地宮中存在的大量水銀揮發造成的。科學家由此得出初步結論:《史記》中關於秦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記載是可靠的。然而地宮中埋入了多少水銀?地宮中為什麼要埋水銀呢?這還需要科學家做進一步的研究。

謎團五:地宮珍寶知多少?

“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一語出自司馬遷筆下。司馬遷向我們描述了地宮中充滿窮奢豪華、人間罕見的陪葬品,這句話讓人們心馳神往,這座神奇的地宮中到底有哪些珍寶呢?

20世紀80年代末,地宮西側出土了一組大型彩繪銅車馬。銅車馬裝飾精美,造型精確,舉世罕見。之前,考古工作者還發掘出土了一組木車馬,除車馬、禦官俑為木質外,其餘車馬飾件均為金、銀、銅鑄造而成。地宮外側的隨葬品都如此精美,那麼地宮內的隨葬品該何等豐富,又何等精致啊?

謎團六:秦始皇使用什麼樣的棺槨?

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論主要集中在木棺和銅槨上。司馬遷在《史記》中有一句“下銅而致槨”的含糊記錄。於是有學者據此推斷秦始皇使用的是銅棺。但從目前考察到的先秦及西漢的棺槨製度來看,當時,使用“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是天子的特權。自命功高蓋世的秦始皇不可能不使用“黃腸題湊”的木槨。而且,《史記》、《漢書》有明文記載,“冶銅錮其內,漆塗其外”,“飾以翡翠”,“棺槨之麗,不可勝原”。如果秦始皇的棺槨表麵塗有土漆,恐怕隻能是木質的了,因為隻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

謎團七:地宮有沒有空間?

公元前210年,即秦始皇50歲生日的時候,秦始皇陵主持者之一丞相李斯向秦始皇報告說:“驪山陵墓已經挖得很深了,連火也點不著了,鑿時隻聽見空空的聲音。”根據這段資料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地宮是空的,且有較大的空間。然而,最新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宮為豎穴式。墓內放置的可能是“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如果是豎穴木槨墓,墓道及木槨上部都應夯土密封。這樣一來,墓室內外嚴嚴實實,可能不會再有空間。地宮內到底是虛是實,目前還是一個謎。

謎團八:地宮內是否有自動發射器?

為了防止陵墓被盜,秦始皇在地宮內安裝了一套自動發射器——暗弩,一旦有人闖進陵墓,暗弩就自動發射箭矢。這從《史記》中的“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進者輒射之。”可以得到印證。如果此記載屬實,2200多年前的秦代是怎樣發明這種自動發射器的呢?這也是一個不解的謎題。

謎團九:秦始皇遺體完好嗎?

1972年,長沙馬王堆漢墓挖掘出土了一具女屍,其屍骨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由此,有人推測,秦代與西漢相距不足百年,如果西漢的女屍能夠保存完好,秦始皇的遺體也可能完好地保存下來。如果單從遺體保護技術而言,秦代也應具備保護遺體的防腐技術。問題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況且當時正值酷暑,其屍體在運回鹹陽的路上就發出了熏人的腥臭味,宦官趙高為了掩人耳目,將鮑魚與屍體放在一起,以亂其臭。在經過50餘天的長途顛簸後,秦始皇的屍骨才被運回鹹陽發喪,估計那時已麵目全非。根據當代遺體保護經驗,死者去世後,應即刻對遺體進行保護處理。若稍有延誤,屍體本身就開始發生變化,再先進的技術也無能為力。因此,人們推測秦始皇遺體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以上謎團隻是秦陵地宮眾多謎團之冰山一角。隨著我國考古研究工作的深入和高科技探測技術的實際運用,秦陵地宮終有一天將再次震驚世界。